產品開發的黃金圈理論 Why-How-What|EP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篇《如何蒐集利害關係人需求,決定產品開發方向|EP3》提到在從彙整產品需求,到決定產品開發順序的流程,接著我將繼續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產品開發的關鍵決策點,這篇會包含 (1) Why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產品、(2) How 我們要透過什麼方式傳達價值、(3) What 我們要透過什麼功能達到目標。
以下產品需求的舉例,會使用我服務的群眾集資平台為例。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於產品開發、產品規劃、產品管理、產品策略有興趣的朋友。
圖片來源: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學程》

一、Why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產品

在接收到外部產品需求時,常常會收到各種對產品的期待與想像,例如產品型專案的客戶希望有更方便的購物車、更隱密的隱藏賣場,又或是社會議題型專案,希望有每月定期定額的客製化扣款、更客製化的加購商品流程。
上述需求有些會跟我們(產品經理 PM 們)制定的 Roadmap 類似,但更多是 Roadmap 以外的需求,通常是為了滿足當下單一客戶的許願,因此身為產品決策端,就需要時時檢視:
我們是否要做這個功能?我們為什麼要做?跟 Roadmap 方向是否一致?Roadmap 是否要調整?這個功能做的好處是什麼?不做會有什麼壞處?
因為目前平台剛成立一年,變動較大,產品方向有時每一季就會微調,連帶原先規劃的 Roadmap 方向,開發順序也要跟著調整,因此在評估產品需求時,也要確認:
這是少數客戶的需求還是多數客戶?市場的客戶需求是否有更動?
以我現在的狀況,在評估產品需求的階段一直都佔工作不少時間,因為不只是要「確定需求方的最終想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要確認「此功能做與不做的影響層面」,特別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全站式功能,例如修改報表欄位、修改訂單資料檢視欄位、修改查詢功能,這些都會影響到平台上所有的使用者,包含公司內成員、客戶、甚至贊助者。
小結,在初期的 Why,針對一個產品開發與否,我會先確認:
  1. 真實問題:該需求最終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2. 替代方案:現在是否有替代方案可解決?如果沒有,為什麼其他功能無法先替代?
  3. 影響層面:該需求會影響到的層面深度?例如下單流程不順暢、無法有效管理售出數量?
  4. 需求比例:該需求是多數客戶都有抱怨過的痛點?還是因應少數客戶的特殊情境?
  5. 功能效益:若成功開發完,具體而言可以為客戶、公司帶來什麼價值?與更多類似的客戶簽約?提高客戶營業額?

二、How 我們要透過什麼方式傳達價值

有了第一大點的 Why,接著就要來說明如何執行,以我擔任客戶成功專員的輔導經驗,很多團隊都期待產品開發可以解決所有事,因此很多客戶只要遇到專案操作問題,第一時間都會說「請你們的工程師幫我寫一個 code 來解決」、「這個只要工程師改一個按鈕就可以解決」。
但實際上,工程師不可能幫每個客戶製作專屬的功能,正常平台營運下,應該是先用現有功能來解決客戶問題,除非遇到大客戶、或是發現平台本身就存在的 bug,不然都不應該隨時呼叫工程師協助。
在黃金圈的 How,我的思考脈絡是:
  1. 解決方式:除了工程解,有沒有其他解法?像是工人智慧、人力拆解、與其他 Google 雲端工具協作。
  2. 利弊權衡:使用非工程解的方式,是否會讓結帳不順?或是操作流程可被接受?
  3. 需求多寡:若少量專案才有的需求,用人工拆解還可以負擔,但若很多客戶都有相似問題,就有可能是系統本身需要優化。
  4. 開發方向:若上述評估完,真的需要請工程師寫 code 來解決,那就準備進到評估階段,確認要製作什麼功能來解決問題。

三、What 我們要透過什麼功能達到目標

思考完 Why、How,最後才是 What,在我過往產品規劃的經驗,有時因為前面思考不周,導致最後想出來的 What 過於突兀,想開發的實際功能跟 Why、How 無法串連起來,導致跟需求方來回溝通多時。
因此在決定 What 時,仍需要不斷跟需求方保持良好溝通管道,時時確認方向是否是對方需要的。
在黃金圈最外層的 What,我的協作方式是:
  1. 定期檢核:在最初的需求盤點,產品經理開始畫 wireframe,都需要與需求方確認方向,特別在 wireframe,其實就能確認想像的功能和規劃的畫面是否一致。
  2. 多方訪談:除了原本的需求方,若功能會牽涉到多方利害關係人,也要確認是否會影響到。
  3. 時程規劃:因為每一季/月都會有功能順序的調換,因此在開發階段,仍需要向原需求方確認期望的時程,確認是否需要提前,或是可以延後。

四、總結

這篇主要也是記錄我在判斷一個功能到底要不要開發的 Why-How-What 流程,剛好套用商業思維學院有提到的黃金圈理論,其實也滿符合現在工作中的流程。
接下來我預計會再分享關於開發的數據判斷、系統性規劃等心路歷程。
如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觀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上一篇《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重視每位利害關係人》提到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應對,這篇將接續分析這些利害關係人會如何影響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包含,包含 (1) 產品定位、(2) 產品開發目的、(3) 產品需求順序。
在群眾集資平台除了擔任平台顧問,同時也協助產品開發管理,因此這系列文章將會整理我在產品管理所學到的教訓,以及在跨部門溝通的收穫,這篇會先著重在 (1) 利害關係人怎麼協調 (2) 重視但不忽視。
最近在研究各項產品、APP 的使用者旅程、產品開發,剛好看到 Hahow 好學校推出 APP 版本,因此想以一個學員身分,紀錄我在使用 Hahow APP 的狀況,像是操作過程中的困惑,或是遇到的難點。(我在電腦版已購課數為 12 堂)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上一篇《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重視每位利害關係人》提到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應對,這篇將接續分析這些利害關係人會如何影響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包含,包含 (1) 產品定位、(2) 產品開發目的、(3) 產品需求順序。
在群眾集資平台除了擔任平台顧問,同時也協助產品開發管理,因此這系列文章將會整理我在產品管理所學到的教訓,以及在跨部門溝通的收穫,這篇會先著重在 (1) 利害關係人怎麼協調 (2) 重視但不忽視。
最近在研究各項產品、APP 的使用者旅程、產品開發,剛好看到 Hahow 好學校推出 APP 版本,因此想以一個學員身分,紀錄我在使用 Hahow APP 的狀況,像是操作過程中的困惑,或是遇到的難點。(我在電腦版已購課數為 12 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產品規劃和優先順序的決定是影響產品成功的關鍵環節。 當你掌握了市場和用戶需求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產品計畫,並合理安排每個功能的優先順序。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如何進行產品規劃,並教你使用有效的方法來排序產品功能,確保資源得到最佳利用。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產品規劃和優先順序的決定是影響產品成功的關鍵環節。 當你掌握了市場和用戶需求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產品計畫,並合理安排每個功能的優先順序。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如何進行產品規劃,並教你使用有效的方法來排序產品功能,確保資源得到最佳利用。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