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龍 4572 研究報告」- 從航太趨勢到成長潛力,6000 字航空題材分析。

2023/03/05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疫情來了需求凍結,疫情走了供應大亂
前陣子看到 Air Lease 抱怨空巴跟波音交機週期都延後了 3~6 個月,然後波音跟空巴抱怨引擎缺貨,造不出新機,逼不得已要把庫存舊機搬出來重啟,結果舊機重啟也不容易,因為一台飛機要 4500 小時的檢修人力。
看到這些現象,就決定來看一下航太產業,並以駐龍 (4572) 為起點展開,接著這篇文章就將從以下角度與你分享航太產業與駐龍的發展 :
  • 公司介紹
  • 產業趨勢
  • 財務亮點與營運數據
  • 成長催化劑
  • 潛在風險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讀者對航太產業有進一步的認識,歡迎留下一顆愛心讓我知道 !
另外,也盼藉由拋磚引玉,與我產生進一步交流與討論的機會。
開始前,要強調一下,本文非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DYOR。 Let's dive in !

研究亮點

  1. 產品組合於疫情前持續轉好,需求復甦後有望延續。
  2. 漢翔與波音訂單回歸將貢獻主要成長。
  3. 若完成擴廠,產能規模可望多 1 倍。

公司介紹

駐龍 (4572) 在做什麼的 ?

駐龍成立約 30 年,最早是做船體板金,民國 90 年現任董事長王昆生買下接手改革,轉做航太機件。
王昆生過去是做車體鈑金的,待過產業的經歷,成功帶領駐龍轉型,隨後逐漸拿到 Airbus(空巴)、Boeing(波音) 的單,20 年來駐龍逐漸擴大製程涵蓋範圍,從液壓模具、機構件製造到表面處理、裝配,是台灣少數擁有全製程的 Tier 2 航太製造商。
註 : 今年 1 月駐龍總經理已交由原副總經理 陳玄益 接棒。

客戶 - 漢翔、長榮、賽峰、勢必銳、三菱重工

最早飛機是由一家公司整線生產,就像 1900 年代的福特生產線一樣,最知名的空巴和波音幾乎每個零組件都自己做,隨著全球化及零組件複雜化,才改成高度分工的生產方式,而空巴及波音轉型為中心廠,只負責設計、組裝及銷售。
如下圖一台飛機的機頭、機艙、發動機 … 會由不同 Tier 1 廠承包,然後再發包出來,而中心廠負責設計、組裝及銷售。
而身為 Tier 2 的駐龍需要跟 Tier 1 廠建立合作關係,如果 Tier 1 廠承包到新案子,駐龍的營收也有望上升,反之亦然。
飛機組裝採部件發包形式

主要供貨機型及零件 - 737、777、787、LEAP-1A(1B)

  • 機構件 : Boeing 系列、A320
  • 引擎件 LEAP : 737Max、A320NEO
  • 起落架 : A350
駐龍營收來源相對單純就是要看波音,與空巴 Tier 1 廠的合約較少,主要是透過 LEAP 引擎結構件。
駐龍取得認證之機型與客戶

產業趨勢

超過 75% 新機需求來自窄體飛機 (單走道)

在航班調度上更加靈活的窄體飛機,比起寬體飛機更具經濟效益,主要原因就是航班規劃從 Hub and Spoke ****過渡到 Point-to-Point 的模式,在 Point-to-Point 模式下,航班規劃以直達為主,少了中樞轉機站,導致這些高載客數的寬體飛機相當尷尬,因為票很可能賣不完,分散搭機地點促成了窄體飛機的需求增加。
加上目前的窄體飛機基本上都有超過 6,000 公里的航行距離,這已經足夠在多數主要城市之間航行,在熱門路線上利用窄體飛機能增加週轉率 (加油時間短),在需求冷門的路線上也不怕坐不滿,讓航空公司可以更靈活的規劃航班。
波音統計到 2022年 7 月的累積訂單中有 75% 是窄體客機,而波音最著名的 737 系列就是窄體客機,也是駐龍的主要供貨機型。22
波音未來 20 年交機類型估計

有 80% 的飛機需要換成更綠、省油的新世代飛機

民用航太技術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在安全性之外,產業發展的本質就是推動價格持續下降,讓國際旅行更加普及,過去 30 年來,每單位成本已經下降 60%,不過下降主因源自於其他成本,導致燃料成本佔比持續上升,來到近 25%,所以接下來各家製造商都希望做出更省油、更綠的飛機,進一步推動價格能有顯著下降。
而歐盟的標準格外嚴格,目標 2030 航空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55%,進而影響空巴供應鏈上的夥伴也須配合推出更綠的零組件,目前主要的兩種減碳機制為 : 碳抵消 (Carbon offset) 及採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這也是為什麼要換新機的原因,因為舊機型不但耗油,在 2024 年之後航空公司必須逐年為此付出更多碳稅費用。
而目前市場上被視為新世代的飛機有哪些呢 ? 答案就是 : A220、A320neo 系列、A330neo、A350、737Max 系列、777X、787。這些飛機的結構通常更輕、燃油效率更佳,如 A320neo 及 737Max 就採用最新的 LEAP 引擎技術,符合環保趨勢是 LEAP 引擎備受矚目的原因。
民用航太單位成本的下降幅度

小結 : 長期汰舊換新需求強勁,駐龍已打進關鍵機型

根據 2019 年的數據,波音在未來 20 年的 4.3 萬架飛機預估需求中,約有 50% 來自新機需求,50% 來自汰舊需求 ; 空巴未來 20 年的 3.9 萬架則有 65% 來自新機需求,35% 來自汰舊需求。
而如同前述,新機型以窄體客機為主,約佔訂單的 75%,且對於機構輕量化、燃油效率更加要求,而目前新世代飛機中最熱門的就屬 A320 及 737Max 系列,駐龍也已經具備這兩機種的供貨能力,此外,航太產業的合約期間 5 年起跳,只要機種能順利出貨,駐龍營收也能連帶提升。
另外,過去 LEAP 生產不足,導致交機不利的問題也正在解決,賽峰 2023 展望預估引擎交付量能再上升 50%。
賽峰 LEAP 預估交付量

財務亮點與營運數據

毛利率遙遙領先同業

駐龍、豐達科、長亨、寶一 (這三家以引擎結構件為主) 毛利率比較中長年保持在 40% 的毛利率表現,遙遙領先同業,為什麼呢 ?
其實駐龍在 2015 年之前毛利率約在 30%,主要就差在表面處理,過去都要外包給日本廠商,利潤白白被剝一層皮。
但隨著二廠完工,開始能夠接單表面處理製程,完成備料→液壓成型→熱處理→珠擊→表面處理→組裝的全製程生產,而全製程生產的優勢不只在毛利率高,在向 TIER 1 談合作時,也更容易得標。
駐龍航太同業毛利率

複雜度高之機制件及組合件占比持續提升

駐龍在過去 7 年來從白鐵件轉向複雜度更高的機制件、組合件,兩者占比持續提高。加上擴廠,營收逐年攀升,若趨勢能持續,營收及獲利能力都有望將持續受惠產品組合轉好而成長。
駐龍產品組成

成長催化劑

2023~2025 漢翔高教機進入交機高峰期,駐龍望提前受惠

根據空軍司令部規劃,預計 66 架漢翔製造的勇鷹高教機將在 2021~2026 年間交付,其中2023~2025 將分別交付 17、18、18 架,而駐龍也參與其中,與漢翔合作開發多達 1,200 多件的模具與結構、白鐵全製程零件,包括機身結構之長樑、肋及接頭。 ( 經濟部 108 年度報告,總計約新台幣 4 億元的合約 )。
根據管理層說法,駐龍提供的機身結構件從交貨到 Tier 1 (漢翔) 手中後,距離試飛還需要 1.5~2 年 ( 機身結構需最先組裝),但這一個從 Tier 2 →Tier 1 → 中心廠的交貨周期。
而高教機「虹三專案」的漢翔本身就是中心廠,估計交貨到出廠時程會較短,也代表駐龍的營收高峰期有望提早到來。
註 : 飛機組裝順序 : 機身中段→兩側機翼→機身後段→機身前段→起落架→內裝→引擎→測試各控制面,再將飛機拖到噴漆工廠進行塗裝。
駐龍製程介紹

Spirit 預估 2023 年 737 出貨再成長 50% ; 波音 737 復飛訂單及月產量逐步提升。

前面提過駐龍是波音系的供應商,在空巴部分僅透過賽峰打進 LEAP-A 引擎的結構件,所以主要營收要看波音的出貨量,尤其 737、777、787 系列,在駐龍 2019 年的營收占比中,這 3 系列就佔了快 7 成。
而駐龍已取得美國 Tier 1 客戶 勢必銳 (Spirit) 的波音全系列認證,營收占比最高曾超過 40%。在 勢必銳 (Spirit) 最新的財報中預估 2023 年 737 的出貨會再成長 50%,全年出貨有望達 420 台。
在 2018~2019 連續 2 起事件的影響下,波音 737Max 被禁飛又遇到疫情,直到前年才陸續獲各國允許重啟出貨 ; 除了波音 737Max 復飛,新型號也預計在今年通過 FAA 認證,737Max-7 預計 2023 通過 FAA 並開始出貨,另外 737Max-10 預計在 2023 取得 FAA,2024 出貨。目前 737Max-7 有 27 台存貨, 236 台訂單 ; 737Max-10 有 3 台存貨,720 台訂單,而駐龍在去年已完成 737Max-10 機身結構件開發,將順利搭上出貨潮。
據波音最新財報中的預估今年 737 系列出貨會在 400~450 台之間,787 70~80 台 ; 737 月產量將維持在 31 台,在 2025-26 將提升至 50 台,回到 2018 年水準 ; 787 月產量預計在 2023 年末提升至 5 台,2025-26 提升至 10 台。
另外仍須注意 2023 及 2024 的出貨中約有 20% 是來自庫存,實際上新機只有 320~360 台 ( 2022 新機出貨約 200 台 )。
上述提過,Tier 2 交貨給 Tier 1 後,要 1.5~2 年才會出產,所以拉貨應會再次提前,只要 2023 年波音 737 系列持續順利出廠,且逐步拉升月產量,駐龍營收能見度及成長性都令人期待。
波音 737 及 787 交機量與預估量

仁武擴廠要再緩緩,但 ASP 升高對營收有正面影響。

2022 年 6 月駐龍取得的仁武產業園區的土地使用權,但遲未動工,短期內產能難以大幅提升,不過以面積來看,仁武產業園區的新廠土地面積是 2.5 萬平方公尺,足足是 2015 年完工的二廠的 2.5 倍,一旦完工產能預計會有大幅提升。
雖然駐龍廠房目前只有 2 間,但從過去歷史表現來看,營收持續成長,除了公司持續增添機器設備擴大產能外,也與產業特性有關。
航空零件多樣少量,也是駐龍的優勢,因為駐龍是少數擁有液壓模具的航太製造商,駐龍光 737 系列的接單件號就有 2400 多件,各機種加一加總共有 4000 多種件號,售價也都不同,隨著公司取得更多認證、技術提升,若能接單處理更精密的結構,ASP 將持續提升。
駐龍 ASP
駐龍產能、產量與設備淨增額

潛在風險與不確定性

雖然鋁料占比高,但其實原物料風險不大 !

航空零組件眾多,照理說採購計畫應該相當複雜,且必須向不同供應商,以不同價格標這些金屬,每家供應商的交貨期也不同,但其實駐龍的原物料風險不大,這是為什麼呢 ?
波音零組件外包給數十或數百家 Tier 1、2 廠商,這些廠商又要在期限內運回,以準時組裝出貨,所以波音如果沒辦法統一控制原物料的供給,飛機出貨效率一定會大亂,因此波音早已經與芝加哥一家鋁&鈦供應商 - TMX 合作,只要是波音的供應鏈都可以用統一的價格 (低於行情價) 向 TMX 叫貨,今天如果 TMX 無法出貨或是沒有原物料了,零組件製造商才可以向其他廠商叫貨,而這筆費用是可以向波音報帳的。
駐龍 2018 年的原物料成本約佔營收的 12%。
駐龍原物料費用及採購名單

中國允許 737Max 復飛,但仍停止 737Max 進口

今年 1 月在中國停飛 4 年的 737Max 復飛了,但是中國仍禁止 737Max 交機,目前卡在最終監管許可的流程上,也因此波音的 250 架 737 庫存中有大量的 737Max 中國訂單,共 140 架。
波音為此也做出回應,目前已經開始轉售部分的中國訂單庫存給其他客戶,預計 2024 以前將會把庫存銷完,如果中國在此之前仍未批准許可,則可能進一步影響交機計畫。
波音 737 與 787 預計交機量

總結 - 高教機、波音加擴廠,具備良好成長前景

駐龍的財務表現在航太產業一直維持在前段班,相比 2018 及 2019 年,雖然波音的月產量尚未完成回到高峰,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接下來將有來自漢翔高教機的貢獻,而波音預計逐步提升產量,在 2025-26 達到 50 台 (年產 600 台,2018 月產 52 台 ) ; 供應鏈瓶頸 - LEAP 引擎,在今年預計能完全恢復,賽峰估計 2023 交付量再增加 50% ( 1,700 個,2019 年 1,736 個 )。
在強勁需求與供給困境解除的環境下,駐龍 3 號廠若能在今年動工,產能有機會在 2025~2026 趕上新訂單需求,可以好好期待擴廠催化劑發酵 ; 反之,如果遲遲未開工,那成長很有可能受限於產能滿載。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喜歡投資、喜歡研究產業的朋友,寫一篇分析並不容易 (這篇有 6 千字...好肝),歡迎大家以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盡可能地分享出去,幫助這個部落格被更多人看見,接下來的內容也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
延伸閱讀其他產業觀點與心得想法 :
  1. 【10 檔台股航太概念股】- 我這裡有批很純的,你要不要
  2. 《灰階思考》閱讀心得 - 股癌的思維模型、人生豹子理論及打磨一顆灌鉛骰子
  3. 《資本回報 Capital Returns》心得 — 想掌握產業循環更迭 ? 你需要了解資本支出週期。
再次強調,本文非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DYOR。

參考資料

  1. 數據來自所提到公司的年報、財報
  2. 駐龍上市前業績發表會
  3. Narrow Body Aircraft vs Wide Body Aircraft
  4. ENGINES THAT POWER NARROWBODY PLANES
  5. 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 2022–2041
  6. Global Market Forecast 2022
  7. Narrow-Bodies – The Next Big Thing in Aviation
  8. Cost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AF and Carbon Offsetting
  9. EU to charge airlines more for polluting - but will ‘average Europeans’ pay the price?
  10. LEAP發動機介紹
  11. 43秒看完波音737引擎變化
  12. Commercial Airplanes Fact Sheet
  13. 《知識》一架波音787客機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14. 經濟部工業局 108 年度專案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
  15. 看 1:1 B787 模型組裝
  16. Boeing Investor Conference
  17. 進駐仁武園區 一年多僅兩廠商動土
  18. PLANE THINKING
  19. European Green Deal: new rules agreed on applying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in the aviation sector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