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用錢,越活越富有

2023/06/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今天要推薦一本我覺得值得認真閱讀的生活理財書籍,這是由采實文化出版的一本理財書,作者是從吉隆坡移民到美國的Sam Dogen,作者將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幫助你確立個人財務自由目標,第二是告訴你該把錢放在哪裡,第三是幫助你優化你的職業生涯。
大家想到財務自由就是可以不用再為了錢工作了,而作者對於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你可以在自己想要的時候,做想做的事情,它同時兼具進可攻、退可守的特質。一開始的一段話就跟我的書同樣概念,「天底下沒有錯誤的金錢抉擇,也沒有完美的金錢抉擇,只有最佳或次佳的金錢抉擇。」
作者希望藉由本書提供一個思考框架,讓你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做出適當的決定。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很少是黑白分明的,反而是各式各樣的灰,我們必須做出明確的選擇,租房還是買房?投資成長型股票還是指數基金?要住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這些選擇全部都涉及時間和資本的支出,而且會帶來風險和回報,一般人最大決策謬誤之一,是以為只有在100%確定的情況下才可採取行動,其實只要事成的機率超過50%,即代表此事的期望值是正的,那你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作者推崇70/30決策哲學,只有在你做出最佳決策的機率至少是70%時,才該做出決策。而且你心裡要有個底,你仍有30%的機率會做出次優的決定,你必須承受該後果並做好調適。由於回報對風險的比率高於2:1,所以長遠來看,這套決策機制會讓你財源滾滾。
作者指出,財務自由的好處可以讓你的健康得到改善、能無畏的工作、敢為正確的事挺身而出、不會覺得自己矮人一截、可以選擇跟志同道合的人共處、也讓父母很有面子、有更多時間陪孩子成長。財務自由絕對是值得你花費精力去追求的目標。
他認為,財務自由的標準,以支出為基準的定義方式,是資產達到年支出的25倍,也就是4%法則,若改以年收入為基準的定義方式,建議淨資產要達到年所得的20倍。後者是一個難度更高的標準。
若是以年均所得為標準,你就不能用削減開支來作弊,並且鼓勵你在升職加薪時,提高你的儲蓄和投資額度,你的投資應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來支應你過上理想的生活。
作者提到,FIRE運動已演變出3種退休生活方式,分別是富到流油型(Fat FIRE)、量入為出型(Lean FIRE)與星巴克挺你型(Barista FIRE),會有這些演變,是因為每個人追求的FIRE定義不同所致,重點是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樣的FIRE生活方式,不要自己騙自己。你可以循序漸進的來達到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把「英年早退」說成從此不再工作,往往只是一個噱頭,你在網上看到那些大力宣傳早早退休的人,其實許多仍然像退休前那樣努力工作。沒有人在退休後真的甚麼都不做,即便他們嘗試過,也鮮少能持續很長時間。作者自己本身也從未有過不想工作的念頭,他只是想要能夠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罷了。
你想擁有哪方面的自由?你想和誰共度美好時光?你想在哪裡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請先算清楚幸福快樂的代價,然後把它當成目標,努力去實踐它。如果我們不利用我們的錢來過上最嚮往的生活,那麼工作、儲蓄和投資就沒有意義了。
作者在書裡提到很多領域的用錢想法,除了投資股票的部分,還會談到房地產,租房好還是買房好、房貸應再融資,還是維持原貸、要買在蛋黃區還是明日之星、買房要住一輩子還是一陣子等有趣話題,而且建議讀者,告別職場前一定要進行房貸再融資,因為沒有工作後,銀行就很難再借錢給你了。
還有家庭與教育問題要如何選擇,譬如該不該不惜一切代價唸名校,該念MBA嗎,要結婚還是同居一輩子,該辦場奢華的婚禮或是把錢省下來,夫妻該用共同帳戶還是獨立帳戶,小孩應該趁年輕趕快生,還是等有錢再生、不愛了就離婚還是死不放手、以及事情該自己做還是外包,這些生活上跟錢有關的決定,作者都很細心地討論到。
作者在書中提到安全提領率的話題,他認為退休安全提款率應該是採用1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的8成,換句話說,若10年期公債收益率是2%,則每年的安全提款率應限制在1.6%,這是一個滿驚人與保守的計算方式。
他解釋到,因為在1998年,三一研究大力推廣4%提領原則的時候,當時的4%大約相當於10年期公債平均收益率5%的8成,相信普通老百姓也都懂這個道理,當你可以賺取5%的無風險利率時,只提領個4%的錢來花,是永遠花不完的。
作者後來後悔自己在34歲時退休實在是太早了,所以他鼓勵各位要趁著提早退休前盡量累積更多的淨資產,或是在離職後找到其他賺錢方法,讓你的生活既有重心又可貼補家用,等到你退休幾年後終於適應了人生的第二春,就可以改採3%至5%的傳統安全提領率了。
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也是厚厚一本,多達400多頁,作者分享了他人生中許多的財務決策,我簡單分享書後面提到的兩點決策思考方式。
這件事情該自己做還是外包?自己在家做飯最省錢嗎?先算出你工作一小時能賺多少錢,如果你每小時可以賺50美元,花一小時做飯,一小時採買價值30美元的食材,那你這頓飯最好要值130美元以上,否則你大可跟孩子玩,好好放鬆休息,或從事你的副業。
同樣的邏輯,有天作者決定自己在家前挖一條溝,好在上面種上一排灌木,結果他的腰痛得要命,讓他好幾天沒有辦法抱兒子,也沒辦法好好睡覺與工作,早知道花錢請別人代勞,既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又不會受傷。
另一個分享,我們該為生活工作還是為工作生活,他有位副總裁同事在33歲時毅然決定拋下那份底薪高達20萬美元的工作,去當個麵包師傅,他上了將近一年的烘培學校,然後在一家高級餐廳找到一份日做8小時的工作,負責製作糕點。
但6個月後他就辭職了,他告訴作者,如果我必須整天被人罵,那我情願待在銀行業整天被人罵,而不是在擁擠且炎熱的廚房裡每小時賺15美元。兩年後他重返銀行業,並依值待在這個行業到今天,雖然他沒能成為世界知名麵包師傅,但因為他嘗試過所以不留遺憾。
做選擇很少是全贏或全輸,如果搞了幾年後事情都沒成功,你大可回歸原途重操舊業。唯一要注意的是,別把你熱愛的事情當成主要的收入來源,因為當你發現你不得不做這件事的時候,你恐怕就不覺得那麼有趣了。
我認真推薦這本書,值得你好好閱讀幾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題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另一個專題「理財路上該有的觀念」是一套有系統性的理財觀念教學,建議可以先依照文章順序閱讀該專題,建立好正確的理財心態,會更容易理解本專題持續加強的生活理財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