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絕對不是新鮮事物,每次被揭發,媒體都會鉅細無遺報導,公眾亦會剝著花生看熱鬧。《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不是Netflix以邪教為題材的第一部紀錄片,去年的《乖乖聽話:邪教裡的禱告與服從》描述同樣令人覺得荒誕,偏偏內容卻是鐵一般事實。
曾經拒絕相信人可以被「洗腦」,當80年代初參加過為期兩年的「美國邪教」研究工作,最終投降承認「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悲哀人的「腦」真可被「洗白白」,皆因人有眾多盲點與死穴,成就「平庸之惡」,為邪惡創造生存空間。
當年逃出虎口「教徒」所述的心路歷程,與記錄片受訪者葉萱小姐言論如出一轍。
盲點與死穴
〝對愛嘅(的)迫切渴求,無意識地希望被照顧、引領、保護,有時勝過為自己著想嘅願望。內心自卑,隨時都可能被壓力同恐懼支配。〞
葉小姐因父母離異,無法接受家庭突變,覺得被至親背叛。當孩子對父母失望,必有極端反應,波動情緒令大腦產生盲點與死穴,倘若剛好遇上對焦的謊言,便會不顧一切栽進陷阱。
邪教的謊言,帶給葉小姐〝前所未有嘅「溫暖」同「理解」,畢生未有過咁Intense 咁狂熱嘅「愛」,仲(還)承諾一個歸宿。〞
葉小姐繼續表示,〝受虐者有時亦顯得脆弱,「失去你(教主)就會死」,令人有不尋常嘅聯繫感,受虐者都唔敢辜負、拒絕(教主)同離開(邪教)。〞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葉小姐的陳述,令人想起「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心理創傷→→渴望被愛→→怕再失去→→順從→→自願做幫兇】,「騙局方程式」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人性醜陋
無意責怪受害人,受害人的心理創傷是不爭事實,可惜這類受害人往往都會轉化為幫兇,部分甚至樂此不疲擔任加害者。WHY?
答案相當殘酷,人性醜陋。當人承受極至痛苦時,邪惡會主導大腦,渴望有人能分擔痛苦,尤其是自己親手加害的痛苦。記錄片裡的「姐姐們」當初都是受害人,後來都當上加害者(包括葉小姐)。
平庸之惡
是猶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在研究納粹戰犯艾希曼得出的概念,「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會」;把個人完全同化於體制之中,服從體制的安排,默認體制隱含的不道德,甚至成為不道德體制的實踐者;或許會有良心不安,但會以體制規範為自己辯護,從而消除個人的道德責難。
記錄片裡,幾乎所有過來人都曾由「受害人」變成「加害者」,他們都以「平庸之惡」為邪教增添力量。
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
記錄片提到的四個韓國邪教,雖受眾有所不同,但都處身相同的歷史背景。韓戰停火後,韓國進入軍管狀態,政府對民眾嚴厲監控,禁止結社聚眾。不過,因忌於美國的宗教自由信念,韓國軍警對教會相對寬容,促使打著宗教旗號的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盛行全國。
韓國承接朝鮮的嚴格社會階層分野,階級流動性低,貧富懸殊嚴重,民眾潛藏怨氣熾熱,性格普遍較偏激(A型人格),容易產生「群聚效應」。
根據韓國媒體數據,韓國有超過200萬人口自稱隸屬不同宗教團體。還有,韓國80%以上打工族都是「工會」成員,可見韓國社會的「群聚效應」十分明顯。
「群聚效應」,容易衍生「平庸之惡」,個人在「群體」裡不知不覺會失去自由意志,做了受害人反而認為是自己的錯,被「懲治」是應該的,就算發現「組織」有不妥,也不敢反抗及告發「組織」的不公不義。
當第一梯隊受害人漸漸變成幫兇,新梯隊受害人就成為他們的底墊,邪惡金字塔底部就這樣建成。
無知即力量(IGNORANCE IS STRENGTH)
無知,威力驚人。記錄片裡這位自摑的母親,當日棒打孩子時,起了帶頭作用,產生「群聚效應」,孩子最終被活活打死。往後,這位母親想以「死」為「無知」贖罪,但她至少受訪時依舊不懂自己的無知在哪裡?
現實裡,人總樂於無知,害怕知識帶來的重擔,「難得糊塗」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銘,當下盡情吃喝玩樂,繼續為邪惡鳴鑼開道。
總結
邪教,當然不會因一、兩部記錄片而絕跡,但至少能提醒世人,切勿「金魚記憶」,邪惡不只在邪教裡,日常周遭何嘗不充滿邪惡,多點common sense總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