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三十年來影響了無數人。
我們總會以某種形式讀到這本書;即使沒看過,也會在某些文章或工作場景中聽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像是以終為始、要事第一與雙贏思維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高效能建議。而在這之後,柯維也提出了第八個習慣:發現內在聲音。
如果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外顯」的,強調讓人具備高效能,迎接各種挑戰的能力;那麼第八個習慣就是「內隱」的,著重在引發個人深層動機,超越效能並實現願景的關鍵力量。
年輕時看這些書,的確很能振奮人心、獲得積極向上的鼓舞。
但步入中年之後,多了些歷練與挫折,也嚐過成功的果實與失敗的苦頭,再回頭看看這些建議愈發覺得有道理,但也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像是步入中年後的職場掙扎、到達成功巔峰之後的挑戰,以及經歷改變人生的挫折後,我們對於世俗成功的看法都開始發生了改變。還有,面對人生下半場,除了退休或繼續工作之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柯維在這本《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中給出了他的答案:向上心態。
什麼是向上心態?亞當.格蘭特說:向上心態,就是從向上的軌跡展望未來。
柯維則是認為,不必在意能否成為世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重新定義自己眼中所謂的成功,並為此付出努力與影響。柯維主張改變對退休的思維,年長之後並非只有工作或退休的二擇一,而是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做出貢獻。
雖然從職場退休了,但是對周遭的人仍然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在這方面可以不必退休。抱持著這樣的向上心態,對於許多困境與挑戰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也會影響我們採取不同的行動。
我們都會走過人生的四個關鍵階段:步入中年的掙扎、成功巔峰的挑戰、改變人生的挫折,以及人生下半場的選擇。抱持「向上心態」是引導我們走過人生幾個關鍵階段的原則。
...
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認為向上心態的本質是:永遠可以有選擇。
選擇向上持續改變,或是向下自怨自艾,取決於我們的心態。那麼,該如何實踐向上心態、追求向上人生呢?我節錄書中的重點並歸納為以下原則:
一、相信並給自己第二次機會
二、先改變自己,再試著改變環境或他人
三、放下憤怒及仇恨,不要因失敗與絕望而放棄對別人的期待
四、藉由寬恕的力量癒合,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五、刻意努力,在新現實中再造自我人生
彼得.杜拉克說:你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創造未來。
如果你感覺到中年危機或人生迷茫時,請跳出自我框架,並意識到自己是可以有選擇的: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選擇如何回應?選擇看待結果的方式?
收到天下文化的這本書,我並沒有很快閱讀。
在某個周末的早晨覺得有些疲憊,沒什麼動力工作;於是拿起這本書閱讀,看著書中的內容乃至結語,也讓我有了不少的省思。
令我感觸的是,在前言中提及這本書是柯維的遺作,由他女兒完成。不過直到閱讀完整本書看到結語,才發現柯維在晚年就已經陷入失智的狀態,雖然仍在持續演講,但已經開始出現社交失態、缺乏判斷力與節制能力,重複講述才講過的故事。他的家人不得不違反他的意願,為其專業生涯畫上句點。
對於一位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種巨大的挫敗,但柯維仍然以向上心態去對抗病魔,竭盡所能追求向上人生直到他力有未逮。而這本書由他的女兒完成付梓,也可以說是柯維一生的寫照。
這讓我也想到克里斯汀生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想想你希望在自己的葬禮上,別人怎麼談論你,從中或許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定義。
工作對於養活自己和家人固然重要,但不是人生使命。
抱持向上心態,不必在意成為世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重新定義自己眼中的成功並為此付出努力實踐與發揮影響力,就是最好的向上人生了。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