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掛起來,增添生活風味
上週末買《悲情城市》國賓鉅院廳場次,獲贈一張A3凝視版海報。
興沖沖快閃家附近的大創未果,轉戰IKEA,小一點的框差兩公分,只好買再大一點的40*50公分,秉持媽媽日常精神:「大可以小用」。
擺放置中有點難度,沒什麼科技工具輔助,就是肉眼對正。索性在家姐的幫忙下,弄了第二次就還可以,不完美主義放過自己。
買到框的當下好興奮,好想趕快回家掛起來。剛在外面的時候,想到回家可以繼續欣賞,也覺得很開心。
不知為何,本還擔心爸媽不給掛,怕被說那什麼東西黑漆媽嗚的,放回你自己房間。好險掛起來媽媽說美賣喔。爸爸僅問了那是誰呀。
且因為右側是浴室門,換來媽媽一句:「叫梁朝偉顧便所(台語)噢!」她根本氣氛破壞者。
步調慢一點,比較浪漫
前陣子家姐有感生活受到工作擠壓,成了一勞動機器,興起大約十年前的小興趣——拍底片機,盼能找回點人生滋味。
家姐頻頻對底片大漲念念有詞,價格漲了約五倍,不念也難。也因此小家碧玉地買了半格機,每張分成兩格,一卷36張,硬是拍出假72張。
這回底片洗出來,她興沖沖傳給我三張,想說應該是因為有我的關係吧,其中我們吃炸雞互拍,比起我是景中人,我反而滿意我拍她的那張。
回家一同瀏覽整卷照片,發現原來這三張是精選,其他多半不知所云、光線不足等新手易犯的毛病。
隨著她一起去洗照片,聽聞沖洗需兩到三週,又再往前推算,買相機、底片、拍攝,此些時間與現在我們隨手拿手機拍照,相差甚多。
數位讓每一瞬快速被記下,手指按按按,換個角度再按按按,有時還為了這「些」瞬間,而無法好好體會當下的真體驗。
底片機記錄那「一」瞬,按下去,就是那一次,物以稀為貴,所以好像更珍貴了。拍下這一張,當作某事的記錄,具有象徵意義,似乎也就夠了,不需要手機裡同個畫面場景動輒重複好幾十張。到底追求的是實在的生活,而非完美的角度。
最近一陣討論AI,不論是生成圖還是聊天機器人,科技的特點之一就是速度,短時間畫出一張圖、回答任何問題,甚至成果比人來做還好。
可是怎麼就,在我寫出一大段字,而不是限時動態;手寫一封信、買郵票、投郵筒,而不是LINE禮物;跟著、看著姐姐玩底片機,而不是手機拍拍;花時間挑選海報框、安裝上去(看看梁先生也正拍照中呢)⋯⋯
這些花了相對長時間的事,不覺浪費,而是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