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回顧,與期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上起床,陪小孩吃早餐、自己也吃個代餐,然後因為一早要到位於汐止的森林小學跟這屆的畢業生們分享,所以沒有維持平日散步帶他上學的行程,就出發搭捷運。
要說些什麼好呢?不如,訂好幾個大的主題,讓森小那群學弟妹們,自己來決定怎麼展開好了;抓了幾個主題,關於「溝通與理解」 、「學習」、「工作」、「心態 跟 「習慣」。
由從我小時候 7 歲開始,就認識的青蘭老師開場,學弟妹們投票決定先由習慣開始。
從兩位分享寫日記的習慣,我們談到了跟自己溝通、對自己誠實的心態 ,談了透過記錄自己、可以檢視自己的學習跟成長,然後與他人溝通、互相理解該有心態,也就是圍繞著溝通的目的、提供必要的資訊來做必要的理解
畢竟,這世界,沒有一個自己以外的人,能完整無缺地理解自己,但我們要與他人相處,不管是完成什麼事情、工作,又需要有效率的溝通。
接著,談到了工作 ,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確實常常必須透過工作去實現很大部分,但工作又不等於自己,怎樣把工作做得讓更像自己想要成為自己?對,這很 【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思維。
但每一份工作要做得讓自己覺得像自己的前提,是要透過學習 ,對於更多自己喜愛的事物有所理解 ,好讓自己一般在完成該做的事情的過程中,能夠一點一滴地,讓這些事情跟自己喜愛的事物有所連結,這過程當中難免有些煩人不如意的無法控制。
這時候,建立一個可以跟自己溝通、提醒自己之所以何為如此的習慣 ,就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許多該做的事情,也可以視為一種跟他人更有效益的理解與溝通 ,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設計自己的生命。
從自己設計自己生命的起源,去重新盤點自己的生命迄今,結合到從森小離開後下一個行程,還有今天後續的行程,感覺格外強烈;每個人生命有其獨特的緣分、發展,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但又必須透過與其他人事物的連結,來進一步強化跟堅定這樣的自己後續的道路
看著自己,還好,都還能確定自己在做的事情與自己生命的關聯。
自傲而富足,這裡的富足並不是說所謂的財務自由或等等,也還是時常被開銷跟帳單困擾著自己呀!但是,經歷的每件事情,靜下心來跟自己溝通時,都還能感受到與自己期待的那個生命的關聯度,這種富足感,是可以讓自己驕傲的。
那麼多與自己獨特生命的連結,有許多想要好好實現、完成,將這些獨特的生命歷程、與其他人事物交融後,成為一個後續可以複製、傳承再進而開創更多喜出望外的發生。
但生命何其有限跟意外,能靠自己一己之力完成的事情是如此地少,以自己做為支點,去搭建許多的平台與連結,開創更多期待或未知的美好起點,能讓更多的旅程更早實現跟完整。
這世界有許多值得投入關心的領域跟層面,但我們都在自己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讓我們無法避免地,總是有些讓自己更為有感跟連結的起點跟支點,跟無法去步履及觸的經歷。
不要去感嘆那些自己已經無法再嘗試的旅程,但可以讓自己成為更多旅程的通過點,也藉由這些通過交錯,來領略那些不曾去過的經過與到達
而用這樣的思維,去看待一些人生每一個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並沒有預期結果的決策跟嘗試,又或是嚴重一點到了失敗跟挫折,有些自己也還持續在感受跟應對的,也就都更能轉換成正面的吸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跟全家人一起回到台中為了看經典賽。對, 回到台中。 應該不少人知道,但還是可以再聊一下,自己人生中蠻重要的幾年是在台中度過的,大概是國二到高中畢業,我是大業國中的第一屆跟文華高中的校友。 照片的風景是這次來台中住的旅宿照出去的畫面,住的旅宿位於東協廣場、也是當年我還在台中時所稱的第一廣場,當年高中時
大人們難免的爭吵,被小孩們發現時,我們必然會有的情緒反應會是什麼?但是在那些反應背後,還可能可以怎樣做呢?
如果說對於自己的親子教育最值得拿出來說嘴的地方,就是他是個愛看書的孩子吧,所以假日常常彼此共樂、打發時間的方法,就是我帶他去誠品的咖啡座位區,從早上開店就待一整天,他寫功課、看書,我用電腦、看書、看雜誌,吃飯也在同棟解決。
在盡責的父母跟最好的父母之間,有著太多我們無法決定、操之在我們的因素,如果自己確認了,在一個決定上,重重篩選後剩下可能的選項,至少都已經符合諸多判斷,那不妨做個讓自己心理或生理上更為輕鬆舒服的選項。
重看曼哈頓戀習曲,除了依然很喜歡之外,對於導演想要呈現影音產業的理想態樣,用法律的角度,來抓出來、絮語地寫成篇文章。
時事專題,是希望從一些大家當下都耳熟能詳的時事,去審視有什麼事情,尤其是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每次的事件,去做得更好、更完善的。本次,我們就先從疫情影響,來探討合約當中過去其實不常被留意、卻在這兩年,時常用到的「不可抗力條款」。  
跟全家人一起回到台中為了看經典賽。對, 回到台中。 應該不少人知道,但還是可以再聊一下,自己人生中蠻重要的幾年是在台中度過的,大概是國二到高中畢業,我是大業國中的第一屆跟文華高中的校友。 照片的風景是這次來台中住的旅宿照出去的畫面,住的旅宿位於東協廣場、也是當年我還在台中時所稱的第一廣場,當年高中時
大人們難免的爭吵,被小孩們發現時,我們必然會有的情緒反應會是什麼?但是在那些反應背後,還可能可以怎樣做呢?
如果說對於自己的親子教育最值得拿出來說嘴的地方,就是他是個愛看書的孩子吧,所以假日常常彼此共樂、打發時間的方法,就是我帶他去誠品的咖啡座位區,從早上開店就待一整天,他寫功課、看書,我用電腦、看書、看雜誌,吃飯也在同棟解決。
在盡責的父母跟最好的父母之間,有著太多我們無法決定、操之在我們的因素,如果自己確認了,在一個決定上,重重篩選後剩下可能的選項,至少都已經符合諸多判斷,那不妨做個讓自己心理或生理上更為輕鬆舒服的選項。
重看曼哈頓戀習曲,除了依然很喜歡之外,對於導演想要呈現影音產業的理想態樣,用法律的角度,來抓出來、絮語地寫成篇文章。
時事專題,是希望從一些大家當下都耳熟能詳的時事,去審視有什麼事情,尤其是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每次的事件,去做得更好、更完善的。本次,我們就先從疫情影響,來探討合約當中過去其實不常被留意、卻在這兩年,時常用到的「不可抗力條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現在的我,每週有一天在A小學熱舞社教課,兩天在B小學帶課後班,還有一天會去學齡前兒童的五感體驗教室打工。對我而言,生涯似乎不太能規劃,因為自己在不同時候會出現什麼想法與衝動是難以預測的,我想藉由直覺,將自己交給生命,讓生命帶我去我必須體驗、學習的地方。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Thumbnail
隨著生命之流前進,在對的年紀做對的事。人生從出生、就學、就業、結婚生子。依照著我們以為的標準流程完成生命的歷程。 從未思考過這樣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們也應該這麼做。 在關係裡的遺憾,和一個人相守了半輩子才發現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無意識的在各種關係裡,以為付出能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現在的我,每週有一天在A小學熱舞社教課,兩天在B小學帶課後班,還有一天會去學齡前兒童的五感體驗教室打工。對我而言,生涯似乎不太能規劃,因為自己在不同時候會出現什麼想法與衝動是難以預測的,我想藉由直覺,將自己交給生命,讓生命帶我去我必須體驗、學習的地方。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Thumbnail
隨著生命之流前進,在對的年紀做對的事。人生從出生、就學、就業、結婚生子。依照著我們以為的標準流程完成生命的歷程。 從未思考過這樣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們也應該這麼做。 在關係裡的遺憾,和一個人相守了半輩子才發現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無意識的在各種關係裡,以為付出能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