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了複利、機會成本、時間的概念之後,現在就要把這幾個概念結合在一起了。
以下假設機會成本都是10%,也就是說你把錢拿到別的地方投資,一年可以賺10%(這邊說的都是複利)。
- 以10%的複利來說,今年投資100萬,明年就是110萬,後年就是100x1.1^2=121萬,以此類推。
- 換句話說,你今年的100萬,就等於明年的110萬,也等於後年的121萬。
- 反推回來後年的121萬,等於明年的的110萬,也等於今年100萬。
於是不同時間的錢就可以互相比較了。
在比較方案之前,你需要設定一個比較的時間點。
例如:現在、完工或是開工。
然後你要把這些方案不同時間點的「支出」及「收入」,推到你設定的時間點上,來比較哪個方案比較有價值。
把第一次收入前的支出定義為「成本」,假設成本都是在開工就投入,沒有分期。
舉例來說:
有兩個工程方案A與B,假設工期均為三年,把時間點都設定在三年完工時做比較:
A方案:成本100萬,第一年收入50萬,第二年收入50萬,第三年入50萬。
B方案:成本100萬,第一年收入30萬,第二年收入60萬,第三年收入60萬。
於是A方案(第三年)的價值為:-100x1.1^3+50x1.1^2+50x1.1^1+50=32.4萬
B方案(第三年)的價值為:-100x1.1^3+30x1.1^2+60x1.1^1+60=29.2萬。
方案的比較除了考慮價值之外,還需要考慮風險,投入越多錢的風險會越高,所以這個例子假設投入的錢都是一樣的。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 如果不考慮時間的話,A方案與B方案,同樣成本都是100萬,收入都是150萬,利潤為50萬。
- 考慮時間的話,A方案與B方案,在第三年的利潤,A方案是32.4萬,利潤是29.2萬,同樣都小於50萬,所以這邊在算的「錢」,只是一個相對的價值而已,並不是絕對的價值。
- 由此可知選擇A方案會比B方案來的好。
- 另外還有一個方案C還沒比較,就是我不做工程,把錢拿出去投資,每年獲取10%的獲利,於是三年後我的價值會變成-100x1.1^3+100x1.1^3=0萬,也就是說:A方案與B方案價值的基準點,就是直接投資獲取10%報酬的方案,也就是機會成本,A方案與B方案只要價值>0,就是值得投資的方案。
看完以上這個範例,你可能會很困惑,拿出100萬三年後要賺到50萬才算10%多利潤而已,那我做20億的工程不就要賺到10億了。
這時候你就落入了一個盲點,你在做20億的工程是一次把20億拿出來,還是把2億拿出來當成本,之後就靠估驗跟預付款撐完了呢?
一個20億的工程賺2億(10%)不為過吧!這樣算起來我拿兩億出來最後我可以賺2億,難怪有人說蓋房子是蓋一棟就賺一棟,不是沒有道理的。
後續會在寫一篇關於折舊及資產的文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