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位置:台灣健保太好了? 什麼情況才需要自費? 弄清楚牙醫自費療程 - 來自栩悅牙醫官網
台灣健保讓民眾可以用很低的價格就得到治療,那為什麼很多醫師說:健保讓台灣的醫療品質降低了!身為台灣人,有了全民健保,還有必要自費看牙嗎?
大家好,我是許明翰。我的外表是牙醫師,骨子裡是科學人;帶著創業筋肉,其實內心住著喜歡大自然的小男孩。放假時登上山峰潛入海洋;閒暇時就拿起電腦紀錄想法。我最近在準備數位微笑設計的演講課程,也跟你分享一下。期待閱讀這段文字的你,成為我的好筆友、好朋友。
台灣的全民健保,讓每個人不論生病出意外,都能夠獲得好的醫療照護。因此常有「健保是台灣之光」、「台灣醫保水準是全球No.1」的說法。但大家知道在台灣看病究竟有多便宜嗎?
如果小明在台灣蛀牙,只需要花個1、200塊的掛號費就好。但如果小明在美國,光是請醫師檢查(還沒開始治療喔~)就得付2、3000塊。需要照X光?那就再收個5、600。真的要補蛀牙?好的,補一顆牙3500塊起跳⋯⋯。
坦白說,台灣民眾很幸福,已經習慣「看病很便宜」這件事。大家仔細想就知道:你付的掛號費,根本不足以支付醫師+助理+櫃台的人事薪資成本!更別說診所的水電、租金、醫療設備和藥材等等的支出了。
如果病患不用付這筆錢、醫師也沒虧到,那是誰佛心來著,幫大家「結帳」了呢?答案是:全民健保。其實原始的醫療價格非常高,在健保制度不全面的國家,一個人出車禍的醫療費,可能就是他的畢生積蓄、甚至足以讓人破產。所以國外有一說「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但在台灣,健保則會支付大部分的費用。
咦?那是誰大發慈悲,願意當健保的大金主?其實是我們每個人。
健保的概念是大家拿出少少的錢,一起幫需要的人減輕醫療負擔、渡過難關。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但差別在「誰應該拿出比較多的錢?」這邊幫大家上一堂社會課,快速講一下兩種制度。
保險:出意外的風險較高的人,出更多錢。
精算「出意外的機率」和「意外的醫療費用」,由大家一起均攤。
社會福利:收入比較多(有能力負擔)的人出更多錢。
向所有人徵稅,透過收入計算繳納金額,給付全民的醫療支出。
想必有人發現,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雖然有“保險”兩個字,但在概念上更接近社會福利。
插個題外話: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保險制,每個人要繳的費用跟投保項目有關。大多數美國人是透過公司、由雇主投保的。熟悉美國社會的人就知道,公司幫員工有沒有提供醫療保險,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保險,看病會非常、非常、非常貴。很多美國人生病是不敢去看醫生的。大家可能有聽說:台灣留學生在美國出意外,一定會回來治療。因為往返的機票比美國的醫療費更低!想一想台灣的健保,是不是很值得被珍惜?
健保的初衷是讓大家都可以獲得基本的醫療,而不是讓每個人都享受最高級的醫療。 所以有些人說「如果你希望得到好的醫療品質和服務,光靠健保是行不通的」,甚至有人批評「健保就是共產制度!」。也許激進一點,但確實有這類現象在發生。追根究底,是因為健保「一視同仁」的特點。
我們打個比方,假設你今天是賣麵包的,你用了頂級麵粉和內餡,做出媲美吳寶春的好吃麵包。隔壁有人做了便宜的原料、粗略的技巧做出普通的麵包。這時候卻有人說「我們要一視同仁喔!一樣都是麵包,都只能賣10塊!」請問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
台灣健保制度下的醫師正面臨一樣的問題。一樣是補牙,一位經驗豐富的醫師花一個小時,另一位菜鳥醫師花了五分鐘。明明品質有差,但兩位醫師能申請的點數(拿到的錢)卻是一樣的。
台灣健保「一致的給付標準」特點,忽略了各別醫師的能力、經驗和技術。使得整個市場環境變得不鼓勵醫師精進自己、提升技術水平,更迫使醫師選擇便宜的材料、快速完成治療,才能在競爭下生存。從這點來看,健保反而讓台灣的整體的治療水準降低了。
台灣的醫療並不是退步了,而是「沒有進步」。近三十年前(健保剛成立時)醫師補牙,約莫能申請600點。這幾十年間,醫療環境有很多變化,但到了今天(2023年)醫師能申請的點數依然是600點。
健保制度使得醫師不管怎麼做,都只會拿到一樣的錢,所以不會有人想要做得更好、會想要用更好的材料(事實上,國外的牙科材料都因為在台灣醫療市場沒有競爭力,不願意進來)大家依然用以前的標準和品質在補牙和洗牙。
怎麼樣才讓讓產業進步?其實開放自費的療程選擇,會是正向的驅動力、可以讓產業快速蓬勃發展。我舉個例子 –– 植牙。
「自費」提供了很大的誘因,吸引很多醫師想深入鑽研、做到更好的品質;也讓很多設備、牙材設備廠商投入研發。現在植牙進步非常多,有更好的植體和療材,還有雷射、導航輔助的技術等。
自費的市場環境,更能讓民眾的需求被真實反應出來。有的人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療,有的人希望以便宜的價格植牙。在不受外來干預的情況下,這些需求都會被滿足。植牙從十幾年前一顆 8 萬的價格,現在 3萬~20萬都有。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的選擇。
很多人聽到自費,就覺得治療變貴了。其實健保一直沒有變,是大家的需求和期待也變了。以前民眾習慣等到「痛到撐不住」才看診,只想解決痛的問題。現在不一樣了,民眾開始有預防保健的觀念,即使沒有病痛也會定期看牙。而且不只是要治療好,還希望能跟真的牙齒一樣漂亮。大家對於牙科治療的標準和期待值也越來越高了。
但在健保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想提供好的治療(又想要生存下來)的醫師,就得跳脫健保的管控,開放「自費治療」的選項,滿足「想做更好的醫師」和「想要更好治療的民眾」的需求。
這時候可能多人會心生疑竇:「那我以後看病都一定要自費嗎?」
前面提到:健保能保障大家都獲得基礎的治療。這可以理解成「幫大家保底」,我會建議民眾在平常就多利用健保進行洗牙等定期檢查。只有在這兩種情況下,才需要考慮自費的療程。
一、想要更美、更漂亮。
現代人對美學越來越注重,民眾要的不只是「能用就好」的牙齒,開始追求擬真、自然的美。這些超過基本功能的——美學治療,都不算在健保的範圍內。這就必須找請醫師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幫你。
二、治嚴重的病 / 重建缺損的牙。
當牙齒的病症太嚴重,比如說牙周病拖延太久、健保給付的牙周療程已經不足以解決你的問題;或蛀牙過於嚴重,需要做假牙牙套或植牙等,這些多少因為個人的清潔不當或疏忽問題、需要重建受傷的牙齒,也大多不在健保給付的範圍。
談到自費的議題,就不免要提到「怎麼選到好的醫師」。大家花了錢,當然會希望得到相應的價值,而這很大的程度跟醫師有關。如果談一些治療上的細節,可能也很難幫助一般民眾分辨。我自己有一套方法,當我去找別科醫師看診時,這也會幫我找到自己喜歡、滿意的醫師。
當你心中有了幾位醫師的人選,我會建議:去找醫師的病患聊聊。而且必須是找「有長期看診的病人」聊。一來,你能看到醫師治療的長期成果,二來,你也可以透過病人去了解醫師的理念和價值觀。
我的經驗是:醫師的治療理念跟我合不合拍,雙方的價值觀是否一樣,跟治療後的感受好壞關係很大。舉我自己當例子,我希望自己和病患維持一個長期的關係。我很重視病人來我這裡之後,有沒有學會好好刷牙、能不能更好的清潔照護口腔。
我希望我不只是解決病患當下的美觀或功能問題,而是能讓病患的口腔維持在長期健康、穩定的狀態。這也是我自己認為:我,許明翰醫師可以提供給病患的價值。
我是許明翰醫師,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你在廣袤的醫療海洋中找到方向。如果你喜歡,也歡迎分享或留言鼓勵。每一次分享我都誠心感謝,每一則留言我都會親自看過。如果有其他牙科或醫療想法,也歡迎一起討論。大家也可以到我的FB粉專逛逛,看更多牙科的見聞&知識。
點這裡去 我的PinMed 醫師個人頁面
【哪裡找到許明翰醫師?】
執業診所:栩悅牙醫診所
診所地址:320桃園市中壢區中豐北路21號
預約電話:(03) 4277-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