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2030大限將至?台灣醫療體系正急速崩潰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 / 黃達夫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國家教育資源有限,因學校多,資源分散,大學普遍經費不足,浮濫設立在職碩博班,以販賣學歷掙財源,不但沒有提升台灣髙等教育的品質,反而嚴重敗壞了學術風氣。

然而,台灣的一般民眾包括政治人物,至今還沒有意識到的是,台灣的醫療政策其實也正面臨與高等教育政策一樣的問題。

自從健保開辦以後,明明健保經費有限,衛生主管單位卻不斷通過南北各地醫院的擴大及增設,總共增加了約六萬病床,並且家家以成為醫學中心為目標。

可是,台灣缺乏的並不是病床或是更多的專科醫師,而是能夠提供全人照護的一般內科醫師,才能大幅減少病人因慢性疾病併發症而住院的次數。

醫療經濟學的研究,一再證實,因為資訊的不對等,醫療事業最容易製造需求,醫院一旦投資了硬體建設及貴重儀器,自然而然會想辦法把病房住滿,也不會荒廢儀器。

延伸閱讀

raw-image

醫學體系過度專科化,民眾看診頻率是歐美三到五倍

長久以來,因醫療制度的偏誤,台灣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也過度專科化,使得國內醫師普遍缺乏全人照護的能力。不同器官要看不同的醫師,難怪台灣病人看診的頻率是歐美的三到五倍。

在少子化的今天,民眾很容易瞭解,很多大學己經招不到學生,過去一段時間,製造了碩博士班的需求後,近年來大學入學人口大幅減少,現在不得不關門。

同樣的,當初政府容許廣設醫院,只因為醫院比較容易製造需求,所以目前還沒有醫院要退場的討論。但是,因為需求是被誘發而不一定都是必要的,所以,台灣醫療的濫用與浪費就越來越嚴重,相對的,醫療品質就越來越令人質疑。

因為醫療品質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是很抽象的名詞,大多人以為醫師給藥、打針、做高科技檢查就是獲得醫療,而感到滿意。況且,台灣健保費率低,看病的自由度高,所以,民眾對健保滿意度達八、九十%。民眾不容易理解的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灣人民終究要付出代價的。

在權威醫療期刊《Lancet(剌胳針)》2018年的全球醫療負荷(burden of disease)報告中,作者説,儘管全民健保的立意良好,但是,如果制度的設計不專注於品質與效益的提升,則人民不但不一定獲益,還可能因為就醫環境的不安全、忽視實證醫學的實踐,過度醫療。

非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流程或因醫療費用昂貴而造成就醫的障礙等,病人都可能成為制度的犧牲品。

在2020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醫療政策顧問Zeke Emanuel出了一本書《哪個國家的健保最好?(Which Countr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他選擇全球較具代表性的11個國家,根據不同面相的標準評比,在他眼中美國與台灣都不是很好,美國健保太貴,部分負擔也不少,很多病人因付不起,乾脆不看病,醫療水準再高,也沒有用!

至於台灣,Zeke Emanuel說,雖然他知道台灣民眾的健保滿意度極高,但他不會選擇到台灣看病,理由是,他聽說台灣的醫師普遍一診看上百病人,過程必定很匆促,他質疑醫師如何了解病人?

另外,他很驚訝,在台灣病人住院時,沒有醫療訓練的家屬或看護要分擔護理工作。這樣的醫療形態,顯然違反保護病人安全的原則,也就無從確保醫療品質,所以,他不會選擇由這樣的醫療體系來照顧他。

延伸閱讀

raw-image

30年前,快速增建大型醫院造成醫療人力分散

近年來,台灣「生不如死」少子化問題嚴重,當政府正在想方設法積極鼓勵增產報國的時候,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嬰兒、新生兒死亡率創三年新高,高於鄰近的日、韓。最近,剛上任不久的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台灣兒醫不足,十年後,重症恐須出國治療。

其實,這現象只是冰山一角,台灣的醫療與高教問題一樣,30年前,在經費並不充足的情形下,快速增加大學與醫院,結果資源與師資分散,導致各大學明知師資不足,卻廣設碩博士班,來增加收入,而成為製造論文、販賣學位的學店。

同樣,大型醫院的大幅增建,醫療人力分散,因此,台灣醫院的醫事人力與病床比,遠低於歐美國家。

根據許多醫療品質的研究,當護理師照顧病人的數量超過一定的數目時,病人的死亡率就成比率增高,而台灣醫院普遍以極精簡的醫事人力照顧過多的病人,則照護不但不可能周全,更容易出錯,而醫護過勞就會導致工作倦怠,而失去行醫的初心,失去了精神上的滿足感,就用有形的成就來補償,醫師心裏想的就不再是病人而是績效。

因為健保給付太低,只有多做才能累積績效,結果過度醫療及濫用與浪費就更多。

27年來,健保支出持續成長,從3000億增加到8000多億,此外,病人的自費負擔也不斷地增加,不少重症病人已經面臨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無法就醫的處境。

開辦健保的前兩位總經理,葉金川及張鴻仁先生,一位寫文章一位出書,都感嘆健保已經失去避免台灣人民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無法就醫的初衷,更語重心長地表達對於健保永續發展的極度憂心。

我個人則自健保開辦之初,即堅持醫療品質及效益的維護,才是健保的核心價值。設計不良的健保制度,不但使得醫療形態越來越扭曲,醫療品質也會向下沈淪。

在健保開辦27年後,也許在過去三年,新冠疫情期間,國人終於對於感染科醫師的不可或缺有一些感覺。但現實是,感染科醫師正在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不久,台灣也將沒有有能力處理兒童重症的醫師了!

這些都是當初健保匆促施行,制度設計不周延種下的因,如今各種後遺症接踵而來,醫療體系正在急速崩潰中,兩位前健保署總經理都齊聲疾呼,2030是健保大限,國人真的無感嗎?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遠見雜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7
編按: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長壽的奇蹟吧!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長壽的奇蹟吧!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被孩子家暴的媽媽身體受傷,我們可以幫她檢查、幫她治療,可是心裡的傷、心裡的疲憊,還有對孩子的擔憂不捨,要怎樣才能治得好呢?又有誰來分擔照顧她的這些疲累心酸呢?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被孩子家暴的媽媽身體受傷,我們可以幫她檢查、幫她治療,可是心裡的傷、心裡的疲憊,還有對孩子的擔憂不捨,要怎樣才能治得好呢?又有誰來分擔照顧她的這些疲累心酸呢?
Thumbnail
2022/11/18
文 / 黃達夫 上星期,我翻抽屜在找尋一個文件時,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剛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的指導老師Dr. Ed Viner。 事情是這樣的,我到美國的第二年,在費城賓西法尼亞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Dr. Ed Viner剛擔任教職,負責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他給予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態
Thumbnail
2022/11/18
文 / 黃達夫 上星期,我翻抽屜在找尋一個文件時,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剛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的指導老師Dr. Ed Viner。 事情是這樣的,我到美國的第二年,在費城賓西法尼亞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Dr. Ed Viner剛擔任教職,負責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他給予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實施了將近30年,雖然一般民眾對此制度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但醫護人員卻只有三成。且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都比鄰近的日、韓表現差。下文就來討論,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健保困境 柯文哲列舉了四點台
Thumbnail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實施了將近30年,雖然一般民眾對此制度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但醫護人員卻只有三成。且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都比鄰近的日、韓表現差。下文就來討論,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健保困境 柯文哲列舉了四點台
Thumbnail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實施了將近30年,雖然一般民眾對此制度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但醫護人員卻只有三成。且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都比鄰近的日、韓表現差。下文就來討論,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健保困境 柯文哲列舉了四點台
Thumbnail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實施了將近30年,雖然一般民眾對此制度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但醫護人員卻只有三成。且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都比鄰近的日、韓表現差。下文就來討論,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健保困境 柯文哲列舉了四點台
Thumbnail
健保和自費 應該如何選擇?台灣健保讓民眾都可以獲得治療,但很多醫師說:健保讓台灣的醫療品質降低了!台灣人有全民健保,有必要自費看牙嗎?關於自費牙科治療,這兩種情況需要:追求牙科美學、缺損的牙齒重建。如何推薦自費牙醫師?如何得到好的治療品質?
Thumbnail
健保和自費 應該如何選擇?台灣健保讓民眾都可以獲得治療,但很多醫師說:健保讓台灣的醫療品質降低了!台灣人有全民健保,有必要自費看牙嗎?關於自費牙科治療,這兩種情況需要:追求牙科美學、缺損的牙齒重建。如何推薦自費牙醫師?如何得到好的治療品質?
Thumbnail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
Thumbnail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
Thumbnail
除了軍公教之外,還有一個行業,在世界各國也都同樣被管制的,那就是醫生的數量,管制的方法是由限制醫學院相關科系招生人數來管制。 幾年前,台灣就曾因「波蘭醫生」而引起社會議論,如今立法院又將大開後門無視台灣長期以來的管制,難怪會引起台灣眾多年輕醫師的憂心和抗議。 以下及圖片是收到的訊息...
Thumbnail
除了軍公教之外,還有一個行業,在世界各國也都同樣被管制的,那就是醫生的數量,管制的方法是由限制醫學院相關科系招生人數來管制。 幾年前,台灣就曾因「波蘭醫生」而引起社會議論,如今立法院又將大開後門無視台灣長期以來的管制,難怪會引起台灣眾多年輕醫師的憂心和抗議。 以下及圖片是收到的訊息...
Thumbnail
台灣的醫療環境因為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是由全民健康保險支付,民眾自付額與部分負擔相對便宜,因此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民眾容易「直上」大型醫院,認為找到最頂級的醫療院所、最豪華的醫療團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就醫的「CP值」也最高。 但,這樣的發展真的符合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最佳效益嗎?
Thumbnail
台灣的醫療環境因為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是由全民健康保險支付,民眾自付額與部分負擔相對便宜,因此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民眾容易「直上」大型醫院,認為找到最頂級的醫療院所、最豪華的醫療團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就醫的「CP值」也最高。 但,這樣的發展真的符合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最佳效益嗎?
Thumbnail
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要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 持續的講,持續地讓更多人關注 其實健保對整個台灣的貢獻 是無庸置疑的 但台灣的健保制度也確實走到 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健保將面臨破產的問題 同時健保多年實施後也產生很多副作用 目前衛福部 正在規劃要調漲健保費 另外很多團體想把更多服務塞進健保中 但這個過程第
Thumbnail
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要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 持續的講,持續地讓更多人關注 其實健保對整個台灣的貢獻 是無庸置疑的 但台灣的健保制度也確實走到 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健保將面臨破產的問題 同時健保多年實施後也產生很多副作用 目前衛福部 正在規劃要調漲健保費 另外很多團體想把更多服務塞進健保中 但這個過程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