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後真相》-真相不過是種選擇

《罪後真相》-真相不過是種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聽來的答案,你相信嗎?真相不過是種選擇……」

這個故事有沒有惡人和清白之人?何謂罪惡?

圍繞殺人犯和媒體的故事歷久不衰,也許這些離民眾很遠,但也是每天上演的新聞,它就放在眾人的眼裡。

設計巧妙的情節,沒有空白點,緊湊的進度,是個不錯的故事。以為看到底的時候,感覺是個好故事,然而到了真相大白後的一幕,才是全篇的最強後勁。背後給出的信息耐人尋味。
這個世界很妙,在各種故事當中都表達著真相只有一個,又或者歷史書甚至聖經,都在各自訴說宇宙真相。仔細思考一下,真相有時候是個天秤,一種人站左一種人站右,維持危險的平衡,沒有人能完全說服所有人。

罪後真相的張正義在民眾眼前有三個階段,棒球界新秀球星;殺人犯;冤罪被害人。在劉立民面前卻有四個,這是一杯猶有餘甘的茶。

這個世界有太多如果,如果那樣,就不會這樣。善意的謊言是不是謊言?張正義是不是正義?或者說他最後的選擇是不是正確?其實都在於立場,認不認同以牙還牙,法律的行使足夠還是超過,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答案。

真相不只有一個,如果認為真相只有一個,或許是一種主觀錯覺。這個世界更多的是後真相。

從不是兇手,到真正兇手。從司法正義,到司法缺失。從公眾暴力,到風向一面倒。這麼多個切入點,此故事更有意思的是媒體。「真新聞」和「傅天下」的關係就是一個亮點。世間紛紛擾擾,都在討論或宣稱真相,公眾依著媒體餵食的資訊,來思考來判斷。

劉立民的女兒真真展示了公眾常見的一面,真真和劉立民說張正義和曾景安誰比較像兇手時。

「我第一次看到張正義的時候,我就知道他不是殺人犯。」
「那曾景安呢?」

「超級像。」

Harold H Kelley曾有個研究,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一個老師分別給他們上同樣內容的課。事前,研究人員給兩組學生一份評價,形容他們這個老師。得到的詞是認真、務實、批判、果斷,唯獨有一個形容詞不同,詞語是一個正面的溫暖,一個負面的冷漠。兩組上課後需要評價這個老師的表現。結果是得知負面詞的組別比正面詞的組別,更多地評價老師負面。

類似的研究不少,不少研究結果讓人意識到一點,人類容易被操控。有不少組織都有第五縱隊,亦即是在敵陣中的間諜。而像「傅天下」這種媒體就是第五縱隊,在公眾的腦海裡輕鬆暢遊。

點讚,分享,訂閱。愈多這樣的行為,就愈多相關類似的推送。同溫層,愈來愈多分化,只看自己相信的東西。公眾的行為也在養大了媒體,不管是正式媒體,還是自媒體,佔到版面,有公信力,有影響力的,就能發聲。愈勁爆愈多人看,假圖假影片,不斷地分享和討論。以前有句話叫真相愈辨愈明,然而現在的討論,更像是一個立場,一面倒,正反雙方都在自己的空間裡嚷嚷,各自拿著「證據」。

在這種帶風向的氛圍中,媒體很容易教人捕風捉影。真相已經撲朔迷離,僅憑操控,就能形成。

看電影讓人可以用第三視角觀看所有場景,線索,縱使編劇埋下多少伏筆,它多數會揭曉。少數像這部罪後真相,會給人留下懸念,也就是開放式結局。有趣的是,重點不是這場真相是什麼,而是稍為想想看,在如此多的第三視角之下,觀眾也會被引導,一步一步落入編劇的陷阱。反過來真正的世界,線下的所有事件,打開媒體新聞看看,每個人能看到和得到的真相有多少「真相」?然而如此,仍然有很多,不少數的人聲稱真相是什麼,不停去評論和傳播。

如此荒謬。

不只是新聞有假,要懷疑自己,立場、偏見,除了出自於媒體的煽風點火,也生長於人類自己的腦海。

張正義在洗手間裡曾說過。

「大家都覺得我是兇手,真相?你相信嗎?」

avatar-img
徐寫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徐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想生為金湯匙嗎? 出生決定命運,在這個世代顯得如此殘酷。有些論調認為人定勝天,卻忘了幸存者偏差。因此到處都是有毒的雞湯,彷彿人們失敗就是因為不夠努力。 在長幼階級觀念當道;以美行兇,不夠美就被中傷鄙視的大韓民國,還有一道更深的傷痕,那就是生來貧富。出生土湯匙還是金湯匙,就成
「變態的體制是需要被衝撞的, 有衝撞才會有火花, 有了火花才能引導往正確的方向去走。」
「我所做的是絕對的惡,然而你試圖履行的,只是那似是而非的正義,所以你總是敗北於我。如果你不喜歡,也可以到我這邊來。」 正義界線在哪裡? 
台劇「靈異街11號」並沒有劇如其名,表面上是講高志海死而復生後,擁有了陰陽眼,開始了他的見鬼生涯。實際上,它著眼於親情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誰是被害者」圍繞著一個亞斯伯格的鑑識員。 總監製曾瀚賢說「我們的初衷是想表達社會上無法發聲的人的故事,這些人的困境在戲劇的表現下,透過死亡才能彰顯。」
「社會需要的是真相,不是編劇。」 不熟悉新聞媒體領域的人,也只能從印象中出發,又或者從事新聞行業的朋友口中,窺探到一絲絲生態而已。從外面去看,也就只知道報導真相這樣輕飄飄的一句,卻難以理解記者的處境。
你想生為金湯匙嗎? 出生決定命運,在這個世代顯得如此殘酷。有些論調認為人定勝天,卻忘了幸存者偏差。因此到處都是有毒的雞湯,彷彿人們失敗就是因為不夠努力。 在長幼階級觀念當道;以美行兇,不夠美就被中傷鄙視的大韓民國,還有一道更深的傷痕,那就是生來貧富。出生土湯匙還是金湯匙,就成
「變態的體制是需要被衝撞的, 有衝撞才會有火花, 有了火花才能引導往正確的方向去走。」
「我所做的是絕對的惡,然而你試圖履行的,只是那似是而非的正義,所以你總是敗北於我。如果你不喜歡,也可以到我這邊來。」 正義界線在哪裡? 
台劇「靈異街11號」並沒有劇如其名,表面上是講高志海死而復生後,擁有了陰陽眼,開始了他的見鬼生涯。實際上,它著眼於親情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誰是被害者」圍繞著一個亞斯伯格的鑑識員。 總監製曾瀚賢說「我們的初衷是想表達社會上無法發聲的人的故事,這些人的困境在戲劇的表現下,透過死亡才能彰顯。」
「社會需要的是真相,不是編劇。」 不熟悉新聞媒體領域的人,也只能從印象中出發,又或者從事新聞行業的朋友口中,窺探到一絲絲生態而已。從外面去看,也就只知道報導真相這樣輕飄飄的一句,卻難以理解記者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