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最熱門的科技關鍵字:Web3

2023/04/05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沒意外的話,今年最受關注的科技關鍵字會是ChatGPT。那過去2022年全年最受到關注的科技關鍵字是什麼呢?
答案是Web3(或稱為Web3.0),也就是第三代網路系統。其討論熱度在今年也將不下於ChatGPT,因為這代表一個新的網路時代,甚至未來幾年都將是討論的焦點,而且熱度會越來越高。。
不論是常常聽到的NFT(非同質化代幣,2021最熱的話題)、加密貨幣,或是下一篇會提到的GameFi(區塊鏈遊戲化金融);ChatGPT背後代表的「網路AI技術」;另外幣圈相關社群2022年討論最熱的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都與之有關。甚至是很夯的元宇宙,也被包含在Web3之內。
關於以上內容,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被選入方格子「編輯嚴選」的「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加密貨幣」。
實際上你可以將上面提到的這些稱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百花齊放。透過區塊鏈技術,你能將現今的產業、商品、交易行為等等,進行怎樣的顛覆或取代。
Web3是一般指去中心化、對抗威權(反審查)和社群參與(Web2更深化),是其背後核心的價值。不過關於Web3的定義,直到現在都還是沒有完全明確。就連現在是不是已進入Web3的時代,都眾說紛紜。
本文將深入淺出介紹Web3,並指出常見的幾種關於Web3的錯誤。
(這當中有很多想像空間,都是商機的可能,所以DAO是幣圈(區塊鏈相關社群),也是重點。
有很多人說現在已經開始進入Web3,於2021年開始。因為那一年開始出現大量的相關應用出現。根據追蹤網站DappRadar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球有逼近1萬個運作中的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社群創作(SocialFi)、遊戲娛樂(GameFi)、代幣經濟(NFT)4大範疇。這四大範疇,都跟Web3有密切關係。
目前對於對於Web3的詮釋與理解,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眾多跡象顯示,Web3將掀開新時代的序幕。)
一、從Web1到Web3的發展過程。
英國電腦科學家柏內茲李(Tim Berners-Lee),在1989年發明了全球資訊網(WWW),被視為開啟Web1階段,一開始的用途是將紙本內容數位化、線上化,讓用戶可以在網頁上瀏覽到全球的資料,資訊得以用快速和便利的方式傳播。他也被稱為全球資訊網之父。底層技術是儲存跟傳輸,是建立在伺服器上的服務。
因為還是新興技術跟產業,全世界都在摸索其可能性,直到「Yahoo!」用入口網站的形式,一次將大部分的資訊統整,徹底打開Web1這扇網路世界大門的是。他讓人進入網路世界得到資訊更簡單,更方便,降低了使用者的技術需求。對Yahoo!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曾是世界第一的Yahoo!是如何從盛入衰?
2005年隨著Facebook和Google等新血崛起,進入Web2時代,也就是「社群網路」,所有人都能創造內容並發表評論,互動由Web1的單向轉為雙向。核心技術是雲端跟大數據,也就是進入到「雲服務」的時代。
控制這些服務的都是資本集中的大公司。這些中心化的平台制定遊戲規則,透過蒐集用戶個人資料和數據賣廣告賺錢(甚至偷賣個資)、藉由平台流量賺取龐大的收益,而貢獻內容的用戶,很少獲得好處(或不成比例)。甚至費心生產的內容,還可能因為違反平台規則,無預警就遭到平台凍結、移除帳號。過去的內容一夕歸零。
一個靈魂質問:連在現任的美國總統(川普)都會被禁止發言,甚至刪除帳號。你又算什麼呢?
近幾年幾大社群平台,都發生了政治審查,私下販售用戶個資,侵犯隱私圖利的事件傳出。大家對於網路「去中心化」(個資和內容由個人擁有)和「反審查」的想法日益提高。
從Web2到現在,也已經將近20年了,Web3目前還是屬於「萌芽」的發展階段,但也有很多人說於2021年開始已經開始進入Web3。
因為那一年開始出現了大量的相關應用出現。根據追蹤網站DappRadar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球有逼近1萬個運作中的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社群創作(SocialFi)、遊戲娛樂(GameFi)、代幣經濟(NFT)4大範疇。這四大範疇,都跟Web3有非常密切關係。
其實Web3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到,首次被提起,是在1998年由全球資訊網之父柏內茲李(Tim Berners-Lee)提出(Semantic Web)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結合人工智慧的「智慧網路」。不但能理解詞語和概念,還能理解之間的邏輯關係。也就是它能直接辨識文字,而不再把文字或是網路常用的表情符號,視為亂碼。
後來在Web2出現之後,持續有網路知名業者提出Web3的構想。但多半都是其中一種概念而已。例如柏內茲李提的,其實就只是ChatGPT的概念。
過去還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把元宇宙(虛擬世界)的概念,認為是Web3。因為網路技術發展是各公司各自發展,所以對於未來的想法自然就有不同,最後則由消費者決定。
直到2009比特幣出現,區塊鏈技術日漸成熟。以太坊共同創辦人伍德(Gavin Wood)在2014年重新提出Web3概念。他指出,應該要用一種不受審查、壟斷的基礎網路協議,來取代現在的網路架構,保護使用者的個資。伍德的這套說法,更接近現在大眾對於Web3的想像。
為何過去大家百家爭鳴,如今卻逐漸有共識認為這個方向才是Web3的發展方向?
主要是基於兩點:
1、網路平台的作風讓人日漸反感,對於「去中心化」的想法更加強烈。
2、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發展應用越來越熱門。
而這兩點跟「元宇宙」的關係都不深。雖然目前仍然沒有一個精確的定義,廣義來說,所有以區塊鏈為基礎所打造的產品及應用,都能算是Web3的產物。區塊鏈是其核心技術,AI則是Web3的服務模式,也就是未來網路將進入「AI服務」的時代。
如果你了解後,你會發現Web2的破壞性更新是「提供之前無法提供的網路服務」或是「替你服務」(然後平台收取手續費或廣告費),提供影音互動平台(youtube),快速即時的聯絡方式(line、微信),提供社交服務的社群平台等等
但Web3則是想「取代現有的服務」,例如銀行組織、網路平台業者等等,最終目標可能想要真正實現「網路無國界」。遇到的阻礙一定更大,「去中心化」的發展必定會受到國家跟科技龍頭的反對。所以短期內要實現全面去中心化的網路應用,幾乎不可能。
筆者認為未來,最可行的方式是「使用Web3的產品」去享受『Web2的服務』。所以跟Web2時代相比,Web3比較大的差異,會是「使用服務的方式」改變。你同樣使用相關網路服務,但其方式改變了。例如你在網路購物,現在要登入該電商平台帳號,然後刷卡交易要透過銀行進行審核,但Web3你直接用區塊鏈錢包登入,然後交易。你想要去旅遊,區塊鏈技術會保留你過去的紀錄,會提供建議,讓你更好更容易的去選擇,而不需要一個一個去尋找跟比較。
最後小總結,筆者認為,你可以這樣理解,
Web1代表「只能讀」的網路。
Web2代表「可讀可寫」的網路。
Web3代表「可擁有」的網路(你擁有了個人的數據跟訊息)。
二、和元宇宙差在哪?
現在主流定義的Web3,乍聽起來,好像跟元宇宙也很相似,他們的差異在哪?
確實很多人會搞混,甚至將之完全畫上等號。例如筆者就看過一個「元宇宙WEB3.0」的文章,就把兩者很多概念互置。甚至有把Web3相關產品稱為是元宇宙的組成要素的書籍出版。不過筆者也提到過,在早期,元宇宙也就是(網路)虛擬世界,曾被當成是Web3,所以坊間有很多混淆的文章跟書籍。
但現在主流意見,認為兩者並不同,甚至在核心概念跟技術上,都不同。在說他們差異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兩個概念。
1、何謂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中心化,也就是由一個或多個「中央實體」(公司、國家、組織等等)控制跟管理與之有關的行為。例如現在的交易,大部分都要透過銀行,銀行就是一個中心化管理的組織。
去中心化是指一個群體(需有一定數量以上))不再受任何中央實體管控,每個成員都可享有相等的自治權利,不論是自由進行點對點的交易及其他操作,無須依賴第三方 。
2、什麼是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英語: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縮寫:DAO),也有人翻成分散式自治組織,有時也被稱為分散式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s,簡稱DAC),是一種以公開透明的電腦代碼來體現的組織,其可能受控於股東,但並不受中央政府影響。
「DAO」是由社群共決(或成員共決)的模式,在所有Web3應用中,能讓所有用戶玩家,共同參與經營決策,打造更公平的世界。
Decentralized 代表的是去中心化,意思是這個組織不會有任何的第三方機構(例如政府、銀行)介入,規則和組織協定都將以代碼的形式在區塊鏈上運行,透過『智能合約』保持組織運作。
Autonomous 代表的是自治,相較於傳統的中心化組織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DAO 是一種幾乎扁平化的組織,也就是人人都是老闆。
Organization(組織)或Corporations(公司): 代表的是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可以是一間公司、一個協會、一個社群、一個項目、或是一個平台。但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未來『成立公司』的新模式,甚至是最好的模式,所以用DAC來表達更好。
總結來說,DAO 就是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管理和運行的組織,沒有傳統組織上屆階層的關係,可以泛指各種區塊鏈項目以及平台。
舉例說明,更好理解。
比特幣就是一個DAO很好的範例。比特幣是一個自動化管理的支付交易系統,持有比特幣的人就是組織成員,也是老闆,目的是共同維護好一個區塊鏈帳本。比特幣的創辦人「中本聰」跟任何成員的權力都一樣,都要靠「挖礦」取得新的比特幣。
DAO也可以用來募資跟成立公司初期階段。當你提出一個區塊鏈應用的商業模式,其他人認同你這方式,於是簽訂「智能合約」,合約規範了誰提供哪些勞務,誰出錢,或是像「挖礦」這種自動化管理。由合約規範。基於區塊練技術的智能合約無法竄改,強制執行。你提供了資金,如果該提供勞務的人不提供勞務,你的資金被合約保護不會被侵佔;同樣的你提供了勞務,你就能得到按合約規範的利潤,不會有遲付或短付的情況。
由於DAO算是Web3的核心概念,所以甚至有人認為Web3就是DAO+AI+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不過筆者認為藉由「區塊鏈錢包」作為網路統一帳號使用的方式更直覺,這在最後面總結部分會提到。
說完了這兩個概念,我們回來看元宇宙跟Web3的差異。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的立體空間,由娛樂、社交、購物、支付、商務等多種元素構成。知名的布局業者有Meta(Facebook)、微軟、Google等等。它的概念是建立「生態系」,你可以理解成:「更好的享受整合服務」為其核心概念。大部分人會用「虛擬世界」或「網路虛擬世界」來稱呼。
例如你登入微軟的元宇宙,透過AR、VR技術來跟其他玩家交流互動,甚至一起玩遊戲;使用微軟的辦公工具進行商務,透過AI(ChatGPT)諮詢,利用微軟商店購買商品、遊戲跟服務等等。
區塊鏈技術並非元宇宙的必要構成元素。導入的話,會讓其更便利,但即使不導入,也不影響構成元宇宙。去中心化也不是必要條件,甚至目前發展的各大科技公司都是採用中心化經營,Meta(Facebook)就是反去中心化的元宇宙業者。
但目前主流意見的Web3則是必須完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基礎底層技術架構。打造出「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反審查」、「彼此具有共識」的網路互動模式。其中「去中心化」是其核心。強調用戶對於自己的個資有絕對掌控權,不受單一機構組織掌控。所有Web3服務的提供者與用戶間的關係,無論是權力或是分潤機制,都應該要是相互平等的。
所以Web3和元宇宙從技術到核心概念都不同,不能畫上等號。除非具有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平台,才可以稱為Web3的產品。
三、總結。
筆者說一下筆者認為未來的Web3會長什麼樣子。
在Web3時代,區塊鏈錢包(像是MetaMask)會成為登入線上服務的鑰匙。它就類似你的網路身分證或識別證,你在網路上的「名字」。利用區塊鏈技術,他記錄了用戶所有資料,而且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你想買賣東西,透過錢包交易,不需要特別登入其帳號,發款收款不經過銀行。在網路上進行創作跟領取收益,不再透過第三方平台;你用此進入社群帳號、收發e-mail、進影音平台觀賞影音等等。而這些記錄、聊天內容,都被記錄,由你個人掌握。甚至更普及的話,還能包含醫療健康記錄訊息,也就是網路看診等服務都能涵蓋進去。
因為要做到『完全去中心化』,不論是現在或未來可能都很困難。畢竟「國家」(或政府)這個中心化組織,未必樂觀其成。試著想想,當你的所有發言,所有交易行為,國家都不能管制......。
即使去除「國家」這個因素,完全去中心化運作起來可能很沒效率,畢竟『媒介平台或中心』為了賺取手續費、服務費等中介費用,就會設法提高交易速度。
所以可行的作法應該會是採取「混合式」的經營模式,也就是核心的技術部分往區塊鏈移動,但由中心化組織(第三方平台)從旁輔助,讓使用體驗更好。
Web3的整體概念非常多,因為它代表了一個新的網路時代,可以說是區塊鏈技術的全面普及。它能夠將現在支離破碎的「網路帳號」整合。你想想,你在登入社群平台是一個帳號,登入電商平台一個帳號,不同遊戲不同帳號,你在自媒體平台創作又是另一個帳號,網路銀行則是另一組帳號.....。另外,還可以嘗試過去沒有的獲利項目,例如GameFi,DeFi等等。你在網路的發言也不再需要擔心被審查、被封號等等。
整合破碎的網路帳號後,利用區塊鏈技術直接交易和交流,同時使用Web2和Web3的服務,學習嘗試Web3新的投資項目。利用AI技術,你可以更快找到你需要的資料,並且區塊鏈技術會統一記錄這些搜尋跟諮詢訊息,這些訊息不再被不同平台擁有,你不用擔心有一天再「被消失」。
在未來的幾年,Web3一定都會持續成為討論的焦點,直到它完全普及為止。
==================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6會員
118內容數
楚焱堯(Neil),現為台灣夯創業電商育成顧問,擔任勞動部電商講師。熟悉領域為電商經營、產業分析及時事評論。 為國內少數具有實際操作的實戰派電商講師。曾帶領台灣女裝品牌從每年數百萬營收,激增成破億的公司。轉戰大陸電商市場,創下全大陸淘寶天貓店單日單店第27名佳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