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價"不是情緒勒索,而是貨真價實的勒索。

"親友價"不是情緒勒索,而是貨真價實的勒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親友交易,買的不是便宜,而是信任,且還不一定買的到。

故事一:筆者早期有朋友時常出國,帶回來的每條香菸可以輕易地得到300元的價差,然而家中一位長輩知道了,擺出長輩的姿態,請他帶多少香菸都給他,他還很"豪氣"稱每條可以給賺"20元",後來那位長輩再也不知道這位朋友任何出國的訊息。

故事二:家中需要裝潢,找上了裝潢業的表哥,期望能看在親戚的份上,賺自己一點微薄的工錢即可,雙方講究的是家族的人情味,合約自然兩免,果然工程延宕,工程款追加,裝潢價錢硬生生比市價貴兩成,親戚上法院不好看,還是摸摸鼻子認了吧。

故事三:阿姨的小兒子到了成家的年齡,渴望為小兒子準備一間房屋好討媳婦,偶然知道我在他老家附近有間透天長期出租,希望能夠賣給他,調查一下市價保守估計也有900萬,考量省下來的仲介費約30萬,出售的時間成本加上親友優惠再折個20萬,850萬賣對他們來說加上買方仲介費說不定省下將近百萬,應該很夠意思了,殊不知事後聽到阿姨四處跟親友嚼舌根:我那姪子買600萬的房子,賣我們850萬,自己親戚這250萬還賺得下去,真的是六親不認...

故事四:昨日老朋友向筆者求救,當初親戚想收購祖產持份,拜託我們便宜賣他,我們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出售,只附帶一個條件,族長去世時的喪葬費要由他們全額負擔,當然故事的後續你們也都知道,族長去世時,該親戚不但不聞不問,喪葬費自然也沒有下文,筆者為朋友擬好存證信函,直接開告,反正這親戚是做不成了。

跟親友要優惠,跟直接伸手要錢沒兩樣

華人社會裡,同財共居的觀念,應該僅止於自己的妻子子女,應該沒有人認為兄弟姊妹的錢就是我的錢吧,親如手足如此,更何況是旁支親戚,若需要金錢調度,多數人還是只會用"借",歸還與否是另一回事。

然而原本可以賺1000萬的案子,因為親友而少賺100萬,這100萬又與直接給有何異,為何多數人知道即便親友也不能伸手要錢,但對於要親友價卻感到相當自然,相當不可思議。

情分價值如何衡量,每個人都不同

親友交易總是會埋下不滿的種子,在於對於親友情分的價值認定不一,賣的人即便覺得自己很夠意思,買的人可能還是認為不夠便宜,就如同故事三,筆者認為阿姨情分值得20萬的折價,但阿姨的期望是250萬,一場交易下來,自然多所埋怨,試問,情分價值如何衡量,又如何有可能將情分搬上檯面談判?

親友交易,除了信任,不要有任何期待

那對於親友交易,我們能有甚麼期待?或許只能期待看在大家都是親友,將來還會見面,可能比較不會騙人,這當然可能會成立,但也充滿反證,尤其在裝潢市場及二手車市場,屢見不鮮,在殘酷的商場裡,持續往來客戶才是家人,一次性購買的親戚只是韭菜。

於是乎,無論是賣房子還是做旅館,親友交易筆者能避就避,以免買賣未成,親情先損,下次如果你也想跟親友買東西,請主動提出要付原價的請求,別讓親友為難了。。

(幫故事四寫存證信函有感而發)

avatar-img
ANDY不當上班族的沙龍
51會員
81內容數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脈是你的錢脈,前提是你也必須是別人的錢脈! 認識大老闆的前提,你也要是大老闆,或是有大老闆熱切需要的知識。 事實上人脈的經營,講究的是剛剛好多一點,實在不用追求名片上的頭銜。
如果抱著"空閒"時間再來寫作,則寫作時間勢必被工作生活蠶食殆盡,必須要把寫作的時間重要性提升到"工作"等級,不容其他事務分食,才能有效維持習慣。
新創事業能夠事事外包? 小心利潤、金流、時間的代價讓你更痛不欲生。
姊:「偷偷跟你說,這可能是我最後一趟飛行囉!」 空服員是個人才濟濟的職業,許多人都擁有精彩的斜槓人生,在美麗的外表下,將興趣透過雙手一點點的實踐,時間一步步地累積,才是成就她們多采多姿人生的真正秘密。
當事業順利、市場大好的時候,心情就好像坐在急駛的火車,身邊的人事物彷彿窗外的風景,快速飛掠而過,縱使沒有特別忙碌,生活及投資上的進展,會使自己有人生快速進階的感受。 後來市場風雲變色,雖然及早因應,燙手山芋早已更換為長期存糧備戰,生活的節奏也從市場快速攻城掠地,改為防守悄悄茁壯中的飯店及餐廳,並將眼
今早的商業週刊又看到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的文章標題,該標題作者由記者採訪習慣去探討一個立即記錄的習慣,對形塑一個作者工作效率的重大影響。習慣對於生活乃至於成就的影響,早已有相當多的著作探討,筆者自己也實驗多年,確實感受到習慣隨著時間逐漸發酵的強大力量,事實上在人生的道路上,筆者也常常有茫然、迷失的感受
人脈是你的錢脈,前提是你也必須是別人的錢脈! 認識大老闆的前提,你也要是大老闆,或是有大老闆熱切需要的知識。 事實上人脈的經營,講究的是剛剛好多一點,實在不用追求名片上的頭銜。
如果抱著"空閒"時間再來寫作,則寫作時間勢必被工作生活蠶食殆盡,必須要把寫作的時間重要性提升到"工作"等級,不容其他事務分食,才能有效維持習慣。
新創事業能夠事事外包? 小心利潤、金流、時間的代價讓你更痛不欲生。
姊:「偷偷跟你說,這可能是我最後一趟飛行囉!」 空服員是個人才濟濟的職業,許多人都擁有精彩的斜槓人生,在美麗的外表下,將興趣透過雙手一點點的實踐,時間一步步地累積,才是成就她們多采多姿人生的真正秘密。
當事業順利、市場大好的時候,心情就好像坐在急駛的火車,身邊的人事物彷彿窗外的風景,快速飛掠而過,縱使沒有特別忙碌,生活及投資上的進展,會使自己有人生快速進階的感受。 後來市場風雲變色,雖然及早因應,燙手山芋早已更換為長期存糧備戰,生活的節奏也從市場快速攻城掠地,改為防守悄悄茁壯中的飯店及餐廳,並將眼
今早的商業週刊又看到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的文章標題,該標題作者由記者採訪習慣去探討一個立即記錄的習慣,對形塑一個作者工作效率的重大影響。習慣對於生活乃至於成就的影響,早已有相當多的著作探討,筆者自己也實驗多年,確實感受到習慣隨著時間逐漸發酵的強大力量,事實上在人生的道路上,筆者也常常有茫然、迷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