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暫時停止?他們寫一封信,要人類好好想一想

2023/04/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封爭議的公開信,帶給我們兩個面對AI的深刻思考。
一封引起爭議的公開信
前一陣子,馬斯克、沃茲尼克(蘋果聯合創辦人),與各路英雄好漢聯合簽署了一份公開信,表達對超高速「AI軍備競賽」的擔憂,他們提出「暫停六個月」的呼籲,希望各家可以暫緩推出下一代的AI,至少暫停六個月,這六個月,將用來讓人類「跟上」 —人類的文化、法規、制度等各層面,得趕緊趁這次「暫停」,好好準備面對、甚至是監管AI可能帶來的全面性影響與傷害。
這份公開信,也引來其他高手的批評,有人認為AI的問題不是自己本身,而是技術過度集權在少數人手上;也有人認為,AI確實會帶來傷害,但也會帶來更進步的世界,我們該做的是去「平衡」得分跟失分,而不是暫停;也有的人,認同信中提及的擔憂,但批評這封信除了「暫停」,根本沒提出什麼建設性的解方。
其實沒這麼針鋒相對
我倒覺得,這封公開信的正方與反方,沒有(社群上的)那麼針鋒相對。
其實他們大致都認同人類還沒準備好面對AI的衝擊,而AI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伴隨著相當的風險,只是反方不認為「暫停六個月」是個好方法,而事實上,正方也沒有覺得暫停是個「方法」,它不過是找到解方的前置手段。
換句話說,雙方其實對AI的影響有著相似的認知,只是在解決方法與順序上,有不同的意見而已,社群上針對「暫停六個月」的交鋒,看起來更像是同溫層激化的結果,如果能坐下來談談,這些地球的精英集合估計可以談出某個程度上的共識。
馬斯克們不是第一天出社會
換個角度來說,這封信的發起者們也不是第一天在社會走跳,難道他們當真相信,這封信足以改變世界?AI大戰中的巨頭們,真的會願意停下腳步、冒著被彎道超車的風險?在我看來,這封公開信,只是要提出「警告」、或者說,製造一個「新聞事件」,足以引起各方的討論與吸引人類的注意力,讓人們注意到「我們還沒準備好」。
從這個目標來看,正反雙方也不這麼對立了,對吧?甚至可以說吵得越大聲越好,最好讓所有人類都聽到這個爭論,然後開始思考,我們可以怎麼做。
人們害怕的,AI的黑箱作業
不過,認真看這封公開信本身,其實發起者們還是提出了兩個我認為特別值得關注的點,首先是AI的「黑箱作業」。
AI的「思考」過程常被視為「黑盒子」,我們知道AI能做到哪些事,但卻不知道他怎麼做到、以及中間的思考過程,這份「不知道」所帶來的無法掌握感,確實也是人類會害怕人工智能的一個關鍵理由—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能讓我們生活便利10倍的AI,但卻不理解它在想什麼。
人工智慧終究源自於對人類神經網絡的模仿,當技術的演進讓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聰明」時(更接近人智?),也迫使我們面臨一個靈魂拷問:如果我們還搞不懂人腦的運作方式,又該怎麼理解人工智慧呢?
人工智慧該由誰來「監管」?
這封公開信提到的另外一個點,就是人工智慧的管理。目前為止,AI發展的重心,仍在資金與人才密集的產業界,不管是焦點中心的微軟+OpenAI,或是Google與Meta,人工智能的發展,幾乎掌握在企業巨頭手中。
然而,當技術、規則都由科技巨頭制定的時候,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已經在web2.0時期經歷過了,由臉書、YT等平台掌握的演算法,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什麼、甚至看不到什麼,而不幸的是,這些演算法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更好的生活,而是吸引眼球,讓我們停留在平台上,藉此讓公司能夠販賣我們的注意力來賺取廣告費,最終,這個機制也導致了同溫層現象以及對立、仇恨的社群文化。
白話來講,web2.0的經驗告訴我們,制定規則的人不該是企業,因為企業的目標是賺錢,而非人類的福祉。現在,當來到了AI時代的序幕,人類該怎麼與AI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又該設下哪些安全防護?所有事情的界線在哪裡?
像是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投入大量資本發展AI的同時,還在今年三月裁撤了自己的「AI倫理部門」,我們真的願意把規則的制定權,交給盈利企業嗎?
我想,人類還在迫切地等待,等待一個非營利的「人類結盟」(或許是聯合國?),能夠以「人類福祉」為念,來嘗試提出一套規則。
AI原始人
AI原始人
沒有高深的技術、艱澀的語法,在這裡,單純跟你一起胡思亂想AI的未來模樣!必須得想,因為那是孩子們即將身處其中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