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化後悔投資策略

2023/04/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個人看過一篇論文,其提供另一種有趣的論點,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定期定額與單筆投入

許多文獻及研究指出,在經過歷史回測後,單筆投入(Lump Sum)的報酬期望值會勝過定期定額(Dollar Cost Averaging)。
但在實際單筆投入時,投資人往往會害怕投入後市況不好,因而望之卻步,如果今天我們的目標是最小化後悔,可能會是另一種不同的思考及投資方式。
在Andrei Ording 所著的一篇論文中
Min-Regret Methods in Portfolio Transition
投資人時常後悔他們的交易,後悔會明顯影響他們的策略決策,尤其是在備感壓力的市場情況下,會讓投資人背棄原先規劃好的投資策略。
因此,最小化預期後悔程度是一個很穩健的方法去建構投資策略。
嫌惡後悔型的投資人應該使用最小後悔成本來設計自己的投資組合。
散戶投資人(Retail Investor)時常在市場修正下跌時賣出部位且在反彈上漲時買入部位,作者假定後悔是散戶投資人其決策的驅動因子。
假設操盤人幫投資人在100週(T)內買某公司股票100股(N),投資選項可以有
  • 開始買入100股(t=0)
  • 最後買入100股(t=T)
  • 期中買入100股(t=T/2)
  • 任何其他方式
思考一下以下兩種投資情境:
情境A:
操盤人決定在期初S0價格立刻買入所有100股,下個月股價跌了20%,投資人打電話給操盤人,很興奮的說:「你看到股價跌了20%嗎?我希望你現在幫我買入股票。」不用說,投資人的心情會發生變化,一旦他知道他的100股已經買入了,且現在損失了20%。
情境B:
操盤人拖延症發作並且在期初S0時不做任何事,然後股價上漲20%,投資人打電話給操盤人,很開心的說:「我的股票部位已經建立好了。」當然,這情況下,投資人感到沮喪,因為他還是滿手現金在手,樂趣無窮。
在以上兩種情境,投資人都經歷了「後悔」。情境A,後悔是從期初單筆歐印所來;情境B,後悔是從沒有任何行動,滿手現金而來。
那怎麼計算後悔呢?作者用以下方程式計算:
後悔價格 = 操盤人策略下已買入股票之平均值 - 交易期間的最好(最低)價格
會這樣定義主要是:投資人是因為沒有在最低價買入股票而產生後悔。
作者考慮4種簡單策略及後悔成本分別為:
各種投入策略之後悔成本
  • 開始買入所有股數:0.063
  • 每週定股購買:0.044
  • 開始與最後各購買50%:0.049
  • 最後買入所有股數:0.070
可以發現,每週定股買入在這四種簡單策略中,其後悔成本最低。
作者另外研究在這100週內持續購買的前提下,試圖找出最小化後悔期望值的投資方法。
請看下圖1,每種投資途徑都從股數0起始,最後在第100週完成所有股數購置。Path 1是最快投入方式,Path 30為線性(即定期定股投入方式),Path 60為最慢投入方式。
請看下圖2,此圖為所有途徑的各自「後悔成本」。結論發現:「擁有最小化後悔期望值的投入方式是略快於定期定股投入(Path 30)的Path 25。」
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投資期間內的中期,投入股數可以稍比定期定股多一點。
如同我們在開頭所說的,單筆投入(Lump Sum)的報酬期望值會勝過定期定額(Dollar Cost Averaging),但這似乎是建立在長期多頭市場的基礎下,未來如何我們並不清楚。

如何決定投入方式

追求報酬的投資人仍可使用單筆投入的方式。
對於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程度高的投資人而言,最小化後悔或許是另一種好的思考方式。
一般而言,最小化後悔對於其預測能力有限的投資人是有幫助的,主因為其在不同市況下,提供了健全的投資方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合作建金庫
合作建金庫
小小軟體工程師合作建立金庫流水帳、分享財務觀點與文章。偶而紀錄美股資產配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