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覺察|離別的痛苦,從來不是靈魂的主要目的

2023/04/2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Photo by Maksym Tymchyk 🇺🇦 on Unsplash
我想先向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來玩一個小小的心理測驗。
看到上面這張圖片的時候,當下自己內心中,第一直覺的想像是什麼意思?
A:分離的兩人
B:無法分離,想要抓住彼此的兩人
C:雙方是彼此救贖的兩人 
D:一個單純想要幫助對方的人
選好答案後,回在文末公布答案,記得看到最後喔~😊那我們就進入文章內容。
從疫情開始,地球上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對於離別這件事情,可能不太陌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離別,或是暫時性的離別。雖然有些時候,這可能還是其中一個小角落的事情。除了當事人之外,對於以外的人,透過社群、論壇、報章媒體看了一下下,可能還是處於看了就過去、漠不關心,或是時間久了又逐漸淡忘,因為潛意識下會認為,這些不是內心中的自己人,所以沒有什麼關係。只要在每個人認知正常範圍之內,並不會對這些“離去”,會有多大的影響力。
如果這些離去的靈魂,對於自己內心來說,
是具有一席之地跟影響力的人呢?
這些選擇“透過離別的靈魂目的”,所想要造成的效果,“並非真的就只是離別”,而是“刻意挑選了適當的時機,離開,並達成任務。
因為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自己身邊所熟悉的人事物,什麼時候會離開那個熟悉的生活圈。那個“熟悉跟習慣才是地球上所有人最重要的共同課題

離別,帶來的學習真相
___

從這些離別,我開始意識到,這些靈魂的選擇,尤其是具有影響力的人。一個個都是述說著“靈魂隨時會離開自己的肉體”,就好像原本好端端的人,突然在某天從睡夢中離去,或是突然心臟驟停,而離開了原本認知和熟悉的生活圈之中。而這些靈魂將自己的人生劇本撰寫成到這種程度,真的是相當容易讓人感到意外,而且換取來的是巨大悲痛和不適感。
但是你想想看,以為對方的離開,所遺留下來的東西,難道真的只有離開嗎?
這又不經意讓人想到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這是一部遺物整理師,協助往生者整理過世後所遺留物品的影集。
劇情內透過遺留物品的方式,來解讀往生者背後主要目的的故事。不過這之中同樣地想要留下來的東西都是“一道訊息”。
然而訊息背後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去學會“改變”。可能是對一件事情的想法也好,可能是對自己身體上的改變也好,更或是讓自己行為跟想法上,共同一起改變也好,這些才是我們必須好好面對自己跟生活周遭,負起一定程度的責任。面對自身核心問題,並解決問題。
世界上每一處,時時刻刻都在瞬息萬變,但是當人逐漸熟悉跟習慣了那樣子的環境,就容易逃離不了甚至容易造成害怕跟恐懼。他們的離去往往不是為了要傷害你,而是要讓你學會去從過程中“成長”跟“做出改變”。
不管在人際關係、職場事業、家庭生活和情感關係等等,相互比較起來,這些本質其實通通都是一樣的。
雖然這些話聽過人的,一定會有幾分似曾相似,應該至少也會有八成以上知道這些原理,但真正能夠做到與理解的,其實卻在少數。因為有時候這些話語,對於當下的情緒來說,實在讓人難以下嚥。原本以為好了的傷口,又會因為一次次的相同的經歷,又再度浮出檯面。進入無限循環的人生經歷。
那麼嚴格來說,自己其實沒有好好正視過自己核心的問題對吧?都是藉由其他方式轉移焦點來逃避現實、逃避問題對吧?可能是藉由忙碌、工作、玩樂、酗酒、社交應酬、對某樣東西成癮等等,所以才這樣一次次的無法從傷痛中走出來對吧?
那我們來以靈魂為中性客觀的方向來進行思考,不枷鎖任何人為情緒,只用最簡單的程序方式。
那就是對於某些靈魂來說,他的使命其實就只是一投身下來,先是努力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不管他實際年齡活到幾歲,用什麼方式去呈現所謂的“影響力”,再透過他自己先前過去努力累積而來的影響力,來感染生活周遭的所有人,進而讓他人獲得成長學習和改變這就是一個靈魂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果他想要快速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他會挑選最適當自己的角色,投身到那個可以短時間內完成目標的國家和家庭中,再成為這個靈魂所希望成為的那個樣子,最終可以讓自己達成任務。
每一個肉體都是一個演員的戲服服裝,
而你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和編劇。
而這個“影響力”其實還有好有壞,但不管好壞,它所能夠帶來的效果都是一樣的。而這個影響力,還會再繼續劃分成巨大到小的,大則可以是全世界,小則可以是特定某一個人。
所以說,就是要讓大家學會改變。每一次次當有人離開了熟悉生活圈的時候,才會有人意識到自己的核心問題,應該更要好好去理解
一個靈魂的劇情安排,“為何要安排成這個劇本
,才足以達成,理想的效果。
為什麼對方必須透過“離別的方式”,才能夠讓你注意到自身最核心的問題出在哪裡呢?這些到底是為什麼?
為什麼人必須活在痛苦之中,才得以學會如何去成長?但是這些明明應該在還沒有進入到離別的時候,就可以發現的不是嗎
這之中自己是不是在哪一個時候,“不小心地忽視了原本應該適時去抓住的那個moment跟機會,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行為、一件事情、一樣物品等等。
還是說因為自己過度想要抓住哪一份東西,進而讓自己忽視了真正原本該去做取捨的機會?
可能自己過度為了工作賺錢,忽視掉了背後的家庭、家人、伴侶,只記得抓住眼前腦袋所想的東西,忘記應該去拿捏平衡的自己。那些的“我沒辦法改變”其實是在為自己找一個藉口當作出路,是因為你不願意好好面對自己呢?
所以最後,

離別所帶來的痛苦,永遠不是靈魂真正的主要目的。

最後感謝這些人努力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改變,也同時祝福所有靈魂們,都能夠意識到自己該要去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並且學會改變。也因為有你們,才有這篇文章,由衷感謝你們,讓大家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昨天,又一個藝人離世消息的關係,因為真心覺得他人個性很好,善良又才華洋溢,對於他突然的離開而感到相當錯愕和難以理解,如果是用紙張來寫的話,八成筆跡都花了,紙還可以拿來擰水XDD💦
所以一半也算因為他,而有感而發的。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

還記得文章開頭的小小心理測驗了嗎?這其實是寫文章寫到一半看到圖片,突然恍然大悟想到的XDD 那我們來公布答案吧~
  • 選擇A-分離的兩人:
    可能生活中,正在處於分離的階段,並還在讓自己學會適應這個環境。
    等待下一個奇蹟出現。或是對於分離已經視為理所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同時也要小心,對於分離的麻痺感,可能會無意間忽視掉最核心的存在問題。潛意識帶領的分離感,也會造成持續面臨同樣的問題,延伸到所有與情感有關的人事物上面,所以時刻觀察生活,方為上策。
  • 選擇B-無法分離,想要抓住彼此的兩人:
    內心中可能是一個在情感或東西上較於執著的人,甚至還會害怕分開。在情感關係上,總是會希望能夠重修舊好,對於事物容易念舊,回到以前熟悉的模式。不太喜歡改變。

    如果不想要讓自己陷入在這樣的情境當中,試著做出一點點不同於以往的事情,來到自己生命之中,可以看看《原子習慣》它能夠教你如何從一點點的習慣之中,慢慢去改變自己。它的運作原理可以廣泛應用於很多事物之中,只要從一點點慢慢累績,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你就是自己那座內心中最高的燈塔。協助自己,照亮自己。
  • 選擇C-雙方是彼此救贖的兩人:
    當下生活的自己,可能在某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甚至可能感到有點焦慮與壓力,所以希望獲得救援或遇到救贖。

    不過這一刻的你,最需要的其實不是救援或救贖,而是需要好好停下檢視自己,並試著深呼吸,冷靜思考自己在哪一個環節需要進行調整,以及我應該可以如何調整,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以獲得內心中理想的結果。
  • 選擇D-一個單純想要幫助對方的人:
    可能自己私底下是一個喜歡幫助他人的人,有的時候不求回報,單純只是為了想要幫助對方,結果搞到最後讓自己,心累累身體也累。別人的事情總是第一優先處理,往往卻忽視掉了自己本該處理的事。有點在忙過頭,不知道在忙什麼的感覺,哭啊。

    所以當有類似事情發生時,需要好好為自己設下界限,做出能力有限範圍的事情,抓出他人與自己的臨界線,不讓自己的事情受到耽擱,或是身心太勞累,做一個有原則的自己。
但不管自己是選擇到哪一個答案,這些都是來自於“內心投射的情感和潛意識”,而造成頭腦上,對於這張圖片的定義。這就是為什麼心理測驗,叫做“心理”測驗的主要原理,最後在延伸出類似的答案選項。
關於潛意識的運作也可看看這篇文章哦👇
靈性是什麼?靈性有什麼幫助?靈性乾貨一次報乎你知!
以上是目前自己對於心理測驗的邏輯和見解。也適用於拿來觀察自己,進行自我覺察的不錯小工具之一。
最後自己找這張圖片的目的其實只是為了表現分離感,來當作這篇文章的示意封面圖,結果也不經意投射出這麼多意境出來,你沒看錯我也在投射這張圖片。😂
一個思想,可以投射出很多存在的情境。
那這只是個小遊戲,來試著探討看看,一個“當下自我情境投射的運作原理”,內容僅供參考,輕鬆看待擷取自身所需即可。

【作者簡介】
大家好!我是 Peily,自媒體「Dreamslift-網格旅人」 創辦人
-分享源頭多元智慧與藝術,探討源頭哲學思想與跳脫靈性平衡觀點,回歸中心-
∷靈性▵身心靈▵夢境解讀▵雙生火焰▵靈性嚮導與指引∷
看更多關於我深度覺醒研究院覺醒起源instagramDeviantArt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下【喜歡❤️】和【追蹤我🔔】或【打賞支持
想隨時觀看可按下收藏✅】 也歡迎【留言✅】與我討論互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此專欄主要分享關於身心靈、靈性、夢境等自我覺察故事和開悟見解,協助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一起探索與指導靈共創的源頭靈性解讀,帶給你滿滿的靈性乾貨。不論你遇到困難、自我碰壁,或是想要求解任何課題階段,都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自我覺察。無論如何,這裡將陪伴著你擁抱成長,讓你在探索靈魂意識的初心時,不再感到孤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