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部落劇會所團長─嘎造の神話宇宙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來自劇場的部落憤青──嘎造‧伊漾(Kacaw.Iyang)

「自己的部落,必須自己救」這是嘎造一直以來都明白的事情。原住民部落經歷多個族群的統治、壓迫與汙名化,從荷蘭、清朝與日治時期,直至現今以漢人社會為主的台灣。近代的原住民從不是社會的主體,反倒是被剝奪身分的客體,如今原住民文化的流失是許多部落正面臨的問題。這不僅是國家與社會的責任,也是漢人與原住民兩者意識形態抗爭下的結果,更是傳統故事消逝的悲歌。
一位來自劇場的部落憤青,用著自己的方式,在劇場裡一遍又一遍的述說著「部落的神話」,就像頭目坐在聚會所,述說故事給部落的孩子們聽。「說故事」是傳承文化的開始,嘎造用著自己的方式,述說著神話,述說著部落的歷史。
嘎造·伊漾,英文名Kacaw.Iyang ,是個一旦出國之後就沒有人會念對的名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現職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老師、部落劇會所團長、以及渴望回到舞台上的一名演員。
筆者與嘎造都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的學生。嘎造在大學時期就是風雲人物,更在大三時期就登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成為當時學校的傳奇人物。以表演為志向的嘎造,在畢業後考取研究所,以「神話」為研究計畫,也在畢業時,與劇場創作巨獸─陳彥斌一同創作《Alikakay巨人說》,並在同年入圍「台新藝術獎」。

表演者的嘎造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回到嘎造身上。雖然是以導演的身分受訪,嘎造還是靦腆的向各大導演喊話,希望有演出機會找上自己。觀眾大多是從各大劇團的演出上認識嘎造的,不論是台南人劇團的《天書》、《美女與野獸》、《夜鶯之戀》,或者瘋戲樂工作室X台南人劇團 《木蘭少女》,以及O劇團巧虎奇幻音樂世界《MUSICALIA》幕後配唱都可以看到嘎造的蹤跡。
因疫情影響,各大劇劇團紛紛在網路上,線上播映過往的演出影片,還造成了7/23(五)~7/25(日) 的周末變成「嘎造週」的有趣事蹟。身為演員的嘎造在台南人的官網上演出《美女與野獸》與《木蘭少女》,以及身為導演的嘎造在魚池戲劇節的官網上,播放自己執導的《把那個該死的太陽給我弄下來》的奇景,他本人還戲稱自己達成一人在同時段的多演出成就。(訪問時間是2021年7月底)

部落劇會所的頭目

「在27歲時應該要有甚麼成就,所以就創立的部落劇會所」,嘎造把自己類比成27俱樂部的成員,於是「部落劇會所」就這麼誕生了。
取名「劇會所」是因為原住民的部落中,往往會有一棟討論事情的地方─聚會所,在裏頭老人家會與年輕人討論部落的大小事,是傳承故事的場合,嘎造將其核心挪用至劇團名稱,將聚會所的「聚」改成劇場的「劇」,並在前面加上「部落」兩字,表示自己原住民的身分,述說著部落的故事,部落劇會所就這麼誕生了。
只要是有關傳承的事都是部落劇會所想傳達的事
不只是原住民的故事,嘎造在第二部執導作品《師子教練》講述了舞獅的故事,只要跟傳承有關都是部落劇會所想傳達的事。嘎造還有點害羞地說「這樣偷偷改劇團的核心理念應該沒關係吧」。

以「神話」為創作核心,是為了向部落喊話

嘎造的創作多以「神話」為核心展開創作,像是《Alikakay巨人說》以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巨人傳說」為題,神話寫到有一個會變化成各種樣子的巨人,以吃部落裡的小孩聞名。嘎造用另一視角詮釋傳說故事,思考「會變身的食人巨人」放置現代會變成什麼樣的角色?因此”入侵部落的漢人觀光客”、”阿諛奉承的議員”,甚至是”要求寫一首不是部落風情的部落歌的舅舅”都成了巨人,要來吃掉部落的小孩。透過神話講述文化遺失的過程,不經令人驚訝,神話的寓意原來這麼深遠。
嘎造說以神話為題是為了與部落喊話,他表示部落的「老人家」是部落的決策階級,很多時候部落就是一個小型社會,你想要改變並不是這麼容易,尤其老人家不肯時,你也無可奈何。嘎造很常在聚會所與老人家起爭執,想要改變部落現況,卻找不到語彙與老人家溝通,所以才想以「神話」這個部落都懂的故事,來向部落喊話,希望喚起部落的文化意識。

劇場裡頭「人」的重要性

再談到嘎造的創作,「演員」是很重要的元素,應該說,嘎造的創作裡頭,往往體現出「人性」。從《Alikakay巨人說》到《把那個該死的太陽給我弄下來》(以下簡稱《太陽》),嘎造的作品幾乎都以黑盒子為主,沒有多餘的舞台裝飾,黑膠地板搭配麥克風與麥克風架,給人一種回歸「本質」的感受。大多時候觀眾更能把注意力放在演員身上,跟著演員的一舉一動屏氣凝神。
嘎造聽到完開心的說到「太好了,你看出我想表達的事情了」,「在創作過程中我很在意演員,對我來說演員是創作了核心。很常為了要更了解演員,排練時一直在聊天,讓排戲進度看似緩慢,甚至在導《太陽》時還被主任關心過進度(笑)。不過這是必須的,因為必須知道演員的狀態,才能知道演員與神話(核心)的關係,要回歸到本體身上,才是真實的」
學生很常跟嘎造表示「老師,在你旁邊感覺很舒服」,嘎造邊說還有點不好意思,他表示這個舒服是指相處很自在的意思。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鼓勵,證明自己沒有做錯,正在引導學生了解自我,「當演員本來就是要了解自己,所以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找到這些東西。挖掘之後才發現原來神話故事,都長在演員的身上」,這也是嘎造的戲為什麼都這麼有「人性」的原因之一。

每個人心中的神話

在執導《太陽》時,因為是學校的製作,所以都是學生演員。《太陽》講述的父子之間的關係,剛好有一位男同學,外觀上是一名很外顯的同志,因為性向的關係私底下與父親的相處有些緊張,剛好與劇中父子之間的矛盾有著不謀而合的聯繫(這也是從演員身上挖掘到的核心),在創作過程嘎造也會關心同學的父親是否會來看戲,其中也不斷給予鼓勵與安慰。另外一名演員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父親,剛好在劇中也是扮演失去父親的角色相符,這都讓這這齣戲多了更多「人性」,在虛實之間的拿捏是嘎造很在意的。
《把那個該死的太陽給我弄下來》劇照
嘎造很常透過"對談"修改劇本,往往是他先寫出一個版本,再拿給演員討論彼此會怎麼樣"說話",一來一回之間台詞就會越來越有人性,不只是更貼合核心,也貼合每個演員心中的神話。

未來的規劃

嘎造也在嘗試用更多面向討論原住民的文化,目前計畫在2021年10月,找原住民藝術家─卓家安lhot 在部落劇會所發表作品,希望將劇團打造成一個原住民創作者能發聲的平台。
自己在撰寫碩士論文時,也列了一個「神話年表」,上面列舉了各式部落的神話故事,例如;阿美族的「起源傳說」(父親的犧牲/對後代的展望)、阿美族的「月洞祈雨」(女性的角度談論母系社會議題)、阿美族的「女人國」(傳統信仰與現代信仰的衝擊),若是其他族群的;排灣族的「巴里的紅眼睛」(社會霸凌)、魯凱族的「巴冷公主」(異族通婚議題)…,族繁不及備載。
《Alikakay巨人說》劇照
「還有很多想說的故事,畢竟自己的部落,必須自己救」嘎造笑中帶點嚴肅的說著,嘎造清楚的知道,必須先從內部做起才能改變部落,他也很有使命感的在這條路上努力著。致力用劇場的空間述說「傳承」一字的重要,希望能從各個面向探討生而為原住民應有的價值觀。透過「神話來進行創作,找到劇場與部落對話的空間。「覺得自己像隻鯨魚,溫和地在大海裡行動,沒有任何人能阻擋牠,鯨落之後能養育及改變下一代。」嘎造溫柔的說著。部落的故事還沒結束嘎造的神話也會繼續的說給孩子們聽 。
————————
  • 本集的Podcast:【#4│嘎造の神話宇宙觀
  • 在方格子追蹤歐摩或訂閱「劇場導演擋根菸」專題,可隨時獲得最新的消息。
  • 成為垃圾山的居民是你最ㄅㄧㄤˋ的選擇!
————————

聯絡資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39內容數
這個專題請搭配「歐摩的垃圾山」這個 Podcast一起服用。 每一集都會針對社會觀察、哲學思想、藝文活動、文化以及隨筆心得,拋出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訂閱專題可以支持我持續創作更有價值的內容,也可以閱讀每一集的精鍊內容。 更希望能與我互動討論,把這些議題融入生活,讓生活看見更多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起「聽音樂會」大部分的人都會為之怯步,一方面是對古典音樂的陌生,導致沒有自信。再者古典音樂往往給人神聖、莊嚴的感覺,難免有些"壓力山大"的內在感受,久而久之,古典音樂的閱聽人數越來越少,彷彿只有音樂系的學生,或是音樂教室的小朋友才會接觸到,想要把古典音樂推銷給大學生可說是比登天還難。
電影《一一》中提到,「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了呢?」。人的眼睛永遠看不到自己,因此「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的問題,似乎變的無跡可尋,因為看不見,所以無法輕易的確認。
每一次的演出對我來說大概都是某一段的人生體悟吧,可能是好的、可能是難過的、可能只是"看"到了,覺得這件事情怎麼會這樣子呢,就打算把它演出來了。所以嚴格來說,是出於某種自私,於是展開了「演出」,每每想到這就會覺得很愧疚,那為什麼別人要來看一個自私下的產物呢?
說起「聽音樂會」大部分的人都會為之怯步,一方面是對古典音樂的陌生,導致沒有自信。再者古典音樂往往給人神聖、莊嚴的感覺,難免有些"壓力山大"的內在感受,久而久之,古典音樂的閱聽人數越來越少,彷彿只有音樂系的學生,或是音樂教室的小朋友才會接觸到,想要把古典音樂推銷給大學生可說是比登天還難。
電影《一一》中提到,「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了呢?」。人的眼睛永遠看不到自己,因此「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的問題,似乎變的無跡可尋,因為看不見,所以無法輕易的確認。
每一次的演出對我來說大概都是某一段的人生體悟吧,可能是好的、可能是難過的、可能只是"看"到了,覺得這件事情怎麼會這樣子呢,就打算把它演出來了。所以嚴格來說,是出於某種自私,於是展開了「演出」,每每想到這就會覺得很愧疚,那為什麼別人要來看一個自私下的產物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繼2023年首演後,再次於2024南國表藝節演出,以黑色幽默喜劇,引導觀眾思考當代原住民生存、文化傳承困境。監視者、傳承者(被監視者)及外來者,一場權力網絡的形構展開,「泰雅精神」又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夢想之鄒就是夢想的船 我求學過程利用課後時間去中部的縣市協助遭到莫拉克風災受到重創的部落兒童,他們遷移到城市去求學,住在嘉義的私立高中宿舍。我每一天都騎我的破車去當他們的老師,這些兒童的想法很平凡,就是回到部落生活。但是颱風造成的損失,讓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已經蕭條,只剩下老人,壯丁都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您好!來到這邊的各位們!神話之島系列是與【在山裡畫圖的人】合作的一個令人振奮的專案,這次的合作以鄒族神靈為主題,將神話與鄒族的生活文化融合成一系列迷人的小方塊島嶼插圖。 Puu親自設計了島上的神靈角色,曾就神話故事中是否有描述神靈外貌向她詢問。她回答說:「其實神話中對神靈外表的描寫並不多,但透過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繼2023年首演後,再次於2024南國表藝節演出,以黑色幽默喜劇,引導觀眾思考當代原住民生存、文化傳承困境。監視者、傳承者(被監視者)及外來者,一場權力網絡的形構展開,「泰雅精神」又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夢想之鄒就是夢想的船 我求學過程利用課後時間去中部的縣市協助遭到莫拉克風災受到重創的部落兒童,他們遷移到城市去求學,住在嘉義的私立高中宿舍。我每一天都騎我的破車去當他們的老師,這些兒童的想法很平凡,就是回到部落生活。但是颱風造成的損失,讓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已經蕭條,只剩下老人,壯丁都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您好!來到這邊的各位們!神話之島系列是與【在山裡畫圖的人】合作的一個令人振奮的專案,這次的合作以鄒族神靈為主題,將神話與鄒族的生活文化融合成一系列迷人的小方塊島嶼插圖。 Puu親自設計了島上的神靈角色,曾就神話故事中是否有描述神靈外貌向她詢問。她回答說:「其實神話中對神靈外表的描寫並不多,但透過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