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人家】不只有精彩的編織細節,還帶你體驗噶瑪蘭的野菜文化。木藍家東海岸部落旅宿。豐濱鄉/花蓮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對 #噶瑪蘭族 的印象是什麼?是客運,還是宜蘭的噶瑪蘭厝?若果你對噶瑪蘭的印象還停留在宜蘭,或許可以轉來花蓮豐濱新社看看。這裡還保存著南遷時的族群文化,甚至衍生出自己獨特的東海岸噶瑪蘭生活方式。

之前賊賊在 #米耙流藝術節 就介紹過「新社部落」,要多認識新社部落的故事,可以看那篇文章。這次特意去住了木藍家,就是為了參與噶瑪蘭族的海祭。對祭典著迷的我,碰上純屬意外遇到的海祭,當然要去參與。部落早上會在舊港口辦一場,可惜那場他們提早舉辦,我只跟到後面那一場,但也夠精彩了。

raw-image

每年初春到炎夏之間的時令,花東海岸噶瑪蘭族的四個部落會選擇一到數天的時間,在靠近部落部落的海灘上舉行Laligi,以祭拜祖靈及掌管海洋的神靈。海祭(又稱拜海,或海向),花蓮的新社部落叫Sasbo,但是花蓮的立德部落、臺東的大峰峰及樟原部落則叫Laligi。

各部落海祭的時間也不相同,新社部落最早落在三月,大峰峰部落則在七月,立德與樟原部落則是八月。因為東海岸的部落有一半是靠海維生,主要的捕撈魚群像是鬼頭刀、旗魚,與飛魚活躍在潮水之時,便是噶瑪蘭族人開始出海捕魚的季節,而被認為是新的一年開始。

raw-image

海祭有一些禁忌,特別是女性不能參與獻祭,只能遠遠觀看港口活動的進行。除此之外,鰥夫寡婦亦不得參加。祖先認為不幸喪偶的男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若出海從事魚撈作業在遇凶險,家中子女失恃又失怙。

raw-image

海祭是在早上開始,長老們會在海邊祭祀祖靈,用一根細竹片插上豬心、豬肝與里肌肉,唸著禱告詞,再將它插在海浪中,獻給海中之靈與祖靈。比較年輕的男子則帶著漁具和竹筏,在海中捕魚蝦,上岸後在岸邊將豬肉、魚蝦及野菜烹煮,讓族人們共食。

raw-image

木藍家東海岸部落旅宿位於新社部落的最南端,公車站牌名為 #新莊 ,公車站牌旁邊有一間纖維工作室 #光織屋 ,往上爬坡,跟著指引就看到 #木藍家 了。這裡有幾隻狗狗和貓貓,是一間寵物友善民宿,不妨把自己家的毛孩兒帶來吧!

raw-image

新莊的戶數其實不多,彼此之間有親戚關係。這裡在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曾經遭遇颱風引發的土石流。當時,已經搬上北部的玉美姐僥倖逃過一劫,但土石從後面流進屋子,在整建時,他們刻意保留了當時衝擊的模樣,看來還是怵目驚心。

當時,東海岸的部落有不少都面臨土石流情況,像是復興部落。政府原本預計要遷移聚落到別處,但自己來要付幾百萬,大家就果斷放棄。而平常在北部居住的玉美姐一家,也只有奔喪時才回來過,整棟屋子沒有門、沒有床,大家都打地舖在這邊睡覺。

☞ 照片由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照片由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然而,當一個地方遊人變多,空屋就開始被需要。光織屋因為有學生上課需求,便詢問是否能提供人住宿。民國一百年(2011年)原民台來新社做紀錄,玉美姐說「你們可以來我這邊住,但是要自己打地舖」。

大約是在民國一百零五年( 2016年)左右,玉美姐的兒子與媳婦想回來經營民宿,他們才把這裡完善地整理好,過去只是慢慢整理。玉美姐其實高中就上台北了,但兒子或媳婦想要在新社試試看,她就覺得「那就做吧」

raw-image

當時的計畫與現在的海人家計畫不太相同,新社就有四家入選,而玉美姊則是唯一繼續營業的,並支持海人家品牌的新社部落旅宿。當時,玉美姐是在警廣聽到海人家的宣傳,便和光織屋的燕子老師商量,便決定投入小改造。

走上二樓,玉美姐帶我們去看房間的小裝飾。樹皮的燈罩是和燕子老師一起做的,那時從新竹寶山嫁來的媳婦,親自像燕子老師學習,將構樹皮從無到有做成燈罩。「我敲樹皮,敲到懷疑人生」現在想起來,雖然有點害怕再做一次,但也知道纖維技術多麽不容易。

☞ 照片由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照片由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門簾也是用植物染的技術去染的,飛魚是用泥染,其他則是藍染上去的。會有飛魚的圖案,其實與噶瑪蘭族的海祭有關。上面也有大葉欖仁的果實,也是噶瑪蘭族常見植物。雖然在這地方很放鬆,也很愜意,夫妻倆還是選擇回北部,而這間旅宿就由玉美姐來打理。

raw-image

木藍家東海岸部落旅宿有了 夥伴「Uma」 之後,開發了不少活動,那天賊賊跟著Uma的腳步,走上新社部落南邊,靠近海人家 木藍家東海岸部落旅宿 的草地。不知道這裡算不算新社沖積扇的一部分,但我們跟著地形緩緩向上,依次有著不同小花叢生的美景,卻共享同一片湛藍海景,與從太平洋吹來的徐風。

raw-image

最近蠻著迷於李心潔與于子育的新歌 #小黃花 ,輕快的木吉他配樂,有著小手拉大手愉快的心情,卻唱著更為堅毅的成長心境。我不知道她在雲南看到的是哪一種小黃花,雖然在這次的採野菜過程中,我沒有看到真正的小黃花,但 kasipiray (大花咸豐草)黃色的頭狀花卻成為我那一天的小黃花,掃除了前日的陰霾。

raw-image

野菜文化不只是阿美族的專利,過去生活在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在多樣的地形環境中採集著。即使搬到環境較為險峻的東海岸卻沒有忘記這樣的飲食文化,只是採集的物種開始有了改變,這次木藍家與海編人帶領參與民眾的活動便是 #採集野菜 ,並透過野菜食用來認識噶瑪蘭族。

海邊常見的 #林投 ,噶瑪蘭族可說是物盡其用,從食用林投果,到林投心入佳餚,甚至把林投葉拿來編織,或取其纖維作更多的運用。像是族人傳統裝糯米飯的器皿 #qudibunbun 便是用林投葉所做。甚至,林投葉還可變化出不少那個年代,噶瑪蘭族小朋友所玩的童玩。

raw-image

除了大花咸豐草與林投之外,賊賊那天印象最深刻的是血桐流血的畫面。大哥砍斷了血桐的枝幹,讓我們細看血桐樹液氧化後轉成血紅色的模樣,這麼難忘的流血,很難讓人忘記血桐這植物了。

木藍家從傳統民宿,在入選海人家後,及有新血加入,開始往新的方向邁進,為新社部落推出新的可能。追蹤木藍家的粉絲專頁,未來還會推出相關活動,歡迎大家參與。


📍店家資訊
海人家部落旅宿:木藍家東海岸部落旅宿
營業時間:09:00 - 22:00
聯絡電話:0985-970-422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196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方 賊The thief of places的沙龍
112會員
150內容數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thethiefofplaces@gmail.com
2025/03/02
走訪臺南新營糖鐵布袋線,探索臺灣糖業歷史與文化遺址。從新營車站出發,沿著自行車道,探訪東太子宮鹽運聯合轉運臺、東太子宮車站、太子宮、西太子宮車站、鹽水車站及岸內糖廠等地,感受這條曾經繁華的糖鐵路線所留下的珍貴記憶。
Thumbnail
2025/03/02
走訪臺南新營糖鐵布袋線,探索臺灣糖業歷史與文化遺址。從新營車站出發,沿著自行車道,探訪東太子宮鹽運聯合轉運臺、東太子宮車站、太子宮、西太子宮車站、鹽水車站及岸內糖廠等地,感受這條曾經繁華的糖鐵路線所留下的珍貴記憶。
Thumbnail
2025/02/28
亦帆Ciywas全新專輯《mspi 幻境遊樂園》聽感及單曲介紹,從族語歌聲、音樂風格、歌曲意涵等面向深入剖析,帶您感受這張獨特的泰雅族語專輯。
Thumbnail
2025/02/28
亦帆Ciywas全新專輯《mspi 幻境遊樂園》聽感及單曲介紹,從族語歌聲、音樂風格、歌曲意涵等面向深入剖析,帶您感受這張獨特的泰雅族語專輯。
Thumbnail
2025/01/28
無疆界的野性,當半島與世界在她的聲音中顯現:戴曉君 這是一張風格相當突出的專輯,即使有曉君不少好友合作,像是阿蓮娜‧沐塱(Alena Murang)、泰武古謠傳唱,或是漂流出口的布妲菈.碧海,曉君自我風格濃烈的色彩仍然沒有褪去,反而相得益彰。
Thumbnail
2025/01/28
無疆界的野性,當半島與世界在她的聲音中顯現:戴曉君 這是一張風格相當突出的專輯,即使有曉君不少好友合作,像是阿蓮娜‧沐塱(Alena Murang)、泰武古謠傳唱,或是漂流出口的布妲菈.碧海,曉君自我風格濃烈的色彩仍然沒有褪去,反而相得益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一年就等這一次!享譽國際、太平洋左岸最盛大最具指標性的原住民族文化特色大型活動–2023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將於7月21日至23日在花蓮縣立體育場旁德興大草坪熱鬧展開,花蓮縣政府今(20)日於桃園藝文廣場戶外舉行活動宣傳記者會,現場由花蓮縣長徐榛蔚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同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一年就等這一次!享譽國際、太平洋左岸最盛大最具指標性的原住民族文化特色大型活動–2023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將於7月21日至23日在花蓮縣立體育場旁德興大草坪熱鬧展開,花蓮縣政府今(20)日於桃園藝文廣場戶外舉行活動宣傳記者會,現場由花蓮縣長徐榛蔚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對 #噶瑪蘭族 的印象是什麼?是客運,還是宜蘭的噶瑪蘭厝?若果你對噶瑪蘭的印象還停留在宜蘭,或許可以轉到花蓮豐濱新社來看看。這裡還保存著南遷時的族群文化,甚至衍生出自己獨特的東海岸噶瑪蘭生活方式。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對 #噶瑪蘭族 的印象是什麼?是客運,還是宜蘭的噶瑪蘭厝?若果你對噶瑪蘭的印象還停留在宜蘭,或許可以轉到花蓮豐濱新社來看看。這裡還保存著南遷時的族群文化,甚至衍生出自己獨特的東海岸噶瑪蘭生活方式。
Thumbnail
臺灣東北角的馬崗,是百年石頭村海洋聚落,依海而生的海男海女,隨著潮汐度日。沿著美麗的潮間帶,潛水的海女下海採集九孔鮑魚,站山的海女採集海石花、海藻、海螺與鮮蚵。海男則依照海象出海捕魚。 馬崗也是個貓村,先前隨著臺劇華燈初上中花子的老家而引起注意。 馬崗風潮藝術季,共同創作彩繪讓漁村有不同的色彩。
Thumbnail
臺灣東北角的馬崗,是百年石頭村海洋聚落,依海而生的海男海女,隨著潮汐度日。沿著美麗的潮間帶,潛水的海女下海採集九孔鮑魚,站山的海女採集海石花、海藻、海螺與鮮蚵。海男則依照海象出海捕魚。 馬崗也是個貓村,先前隨著臺劇華燈初上中花子的老家而引起注意。 馬崗風潮藝術季,共同創作彩繪讓漁村有不同的色彩。
Thumbnail
  刻意避開濕冷的臺北,隨風所欲,我再次來到熟悉的縱谷,走進之前自己漫遊時略過的部落,藉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縱管處) 所主辦,長期耕耘於東部的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所執行的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活動認識部落。   從餐桌(食)的角度認識地方,應該是最平易近得遊客心的方式。這一年,我在花東
Thumbnail
  刻意避開濕冷的臺北,隨風所欲,我再次來到熟悉的縱谷,走進之前自己漫遊時略過的部落,藉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縱管處) 所主辦,長期耕耘於東部的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所執行的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活動認識部落。   從餐桌(食)的角度認識地方,應該是最平易近得遊客心的方式。這一年,我在花東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台東「加路蘭海岸」有著無敵海景,草原上的裝置藝術到哪都超好拍~早上看日出,晚上還能仰望一整片閃熠星空,絕對是不能錯過的臺東景點之一! 簡介 「加路蘭」取名由來 從廢土場所,轉變為必遊風景區 木雕地景藝術 賞日出、曙光景點 最美夜景、賞星 附近美食推薦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台東「加路蘭海岸」有著無敵海景,草原上的裝置藝術到哪都超好拍~早上看日出,晚上還能仰望一整片閃熠星空,絕對是不能錯過的臺東景點之一! 簡介 「加路蘭」取名由來 從廢土場所,轉變為必遊風景區 木雕地景藝術 賞日出、曙光景點 最美夜景、賞星 附近美食推薦
Thumbnail
與山海共生的民族~ 台東都歷阿美族部落 都歷部落,倚靠著山眺望著海的絕美部落,擁有如天神賜予的美景,在阿美族人稱之為「calacahay」–會呼吸的海,自由吐息。 愛海的人,從文章中首認識部落裡與山海共生與文化,並在心中相約下一次的相見。位於台東海之邊境,風光明媚、熱情洋溢是青春的象徵。 天生熱情的
Thumbnail
與山海共生的民族~ 台東都歷阿美族部落 都歷部落,倚靠著山眺望著海的絕美部落,擁有如天神賜予的美景,在阿美族人稱之為「calacahay」–會呼吸的海,自由吐息。 愛海的人,從文章中首認識部落裡與山海共生與文化,並在心中相約下一次的相見。位於台東海之邊境,風光明媚、熱情洋溢是青春的象徵。 天生熱情的
Thumbnail
​ 卡浪馬固是一個集合風味餐餐廳、南澳鄉旅遊規劃、泰雅族文化獵人營、朔溪、生態教育的工作室。卡浪馬固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這裡是個泰雅族部落,成立於民國一百零二年,由泰雅族在地青年葉勝雄先生結合在地族人所創立。來到此地不只是吃美食、旅遊、體驗、採購紀念品的多重功能文化據點。 卡浪馬固相關資訊::
Thumbnail
​ 卡浪馬固是一個集合風味餐餐廳、南澳鄉旅遊規劃、泰雅族文化獵人營、朔溪、生態教育的工作室。卡浪馬固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這裡是個泰雅族部落,成立於民國一百零二年,由泰雅族在地青年葉勝雄先生結合在地族人所創立。來到此地不只是吃美食、旅遊、體驗、採購紀念品的多重功能文化據點。 卡浪馬固相關資訊::
Thumbnail
 2020/8/1飯店check out →向禾海盜村→東石漁人碼頭→樂米工坊→→剪紙藝術 村→返程
Thumbnail
 2020/8/1飯店check out →向禾海盜村→東石漁人碼頭→樂米工坊→→剪紙藝術 村→返程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離開家鄉去外地遠行,去朝聖、去壯遊、去找到路上的自己,總以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外面轉轉就可以替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貪婪的眼,關不住的心,想去參與別人的慶典、盛事、嘉年華;懂事了之後才回頭看看家鄉,發現寶島內的盛事也不少...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離開家鄉去外地遠行,去朝聖、去壯遊、去找到路上的自己,總以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外面轉轉就可以替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貪婪的眼,關不住的心,想去參與別人的慶典、盛事、嘉年華;懂事了之後才回頭看看家鄉,發現寶島內的盛事也不少...
Thumbnail
啟程前往埔里的牛眠部落啦!第一篇的重點是潘家古厝和阿拉粿,以及噶哈巫族現今面臨的議題,至於番婆鬼和祭祖晚會的內容,就讓我留到下一篇繼續寫吧!
Thumbnail
啟程前往埔里的牛眠部落啦!第一篇的重點是潘家古厝和阿拉粿,以及噶哈巫族現今面臨的議題,至於番婆鬼和祭祖晚會的內容,就讓我留到下一篇繼續寫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