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2/3)●雲程(2011.06.07)
ECFA的功與過
沙特將「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視為一種「自由貿易協議」(FTA)。事實上,兩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目錄,詳細內容有待日後補充,而後者是一個鉅細靡遺的條約。問題是,台中雙方作為WTO會員,簽署ECFA既無英文版也未曾通知WTO,甚至美國也不知包括ECFA在內許多海峽雙方談判的內容。[1] 2010年12月8日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會長韓儒伯(Ruppert Hammond-Chambers)也同意:「美國對台灣和中國正在進行的一些事情不夠了解,萬一兩岸情勢有變化,美國就無法事先掌握。」而這就是馬政府不計代價的和緩後果。
作者還認為馬是委屈的,因為他在提高台灣的財富之外,還要避免被誤認為過度依賴中國。
但事實上,作者以及許多不仔細研究的學者都忽略了所得分佈不均的現象。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大幅提昇,是因為2009年的基期較低所致。[2] 即使馬真的提高了台灣的GDP,誰是受益者?或許作者習慣不考慮倫理價值,故略而不提台灣不斷升高的貧富差距以及持續飆漲的不動產價格。
作者也提及馬向美國尋求援助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事實上,根據AIT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2011年1月25日訪台與媒體茶敘中[3],以及新聞報導提及:美台商議TIFA時總有意外的因素如瘦肉精、狂牛症病患等新聞的干擾,以致於氣氛不佳而延宕。他非常不解。目前,韓國與美國的FTA,已經接近完成,而馬政府與美國的談判不僅沒有如ECFA的快速,速度上也落後韓國。這,絕對不是作者所言向美國求援,而是反過來。
不僅如此,沙特還舉例中國經濟規模大台灣15倍,台灣外銷總額四成以上依賴中國市場,這是世界第一,其中中國佔26%,香港佔14.5%。作者強調就是馬上台,甚至於ECFA的後果?沙特讚揚兩岸和解,台灣對中國經濟依賴大增,卻因為退縮而主張放棄。這不是政策的本質──積極性解決問題。沙特是消極性的逃避問題,他提倡的一種張伯倫的和平觀。
WHA:台灣地位在被秘密改變
沙特也舉台灣參與WHA作為馬政府的成就之一。
或許是文章寫作時間的緣故,沙特並未來得及觀察其條件與後續效應。但在前述2010年秋天喬治華盛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研討會中,學者已經明白表示美國不知且擔憂台灣與北京談參與WHA的條件。半年後沙特的論文,就不應疏忽此一事實並對馬政府大加讚揚,特別是參與的名稱雖然為「中華台北」,地位卻被WHO秘密的改變為「中國的一省」(a province of China)。
台灣的民主制約與北京不切實際的期待
沙特推論,北京以極少的成本換取馬政府的利益,所以會持續目前的政策不致改變,甚至會強化對台誘因。為強化其立場,沙特甚至引用不具名觀察家們的擔心:立場已較為和緩的民進黨,或會利用中國的讓步追求國際空間與獨立的聲勢,來佐證目前馬與北京政策取向的正確。
短期而言,作者的推論似乎有裡。但長期看,馬政府的政策必須受到內部制度與內部民意的限制。因此,風險在於「相對剝奪感」:當北京認為馬的叩頭政策是自明之理而不自覺的提高其對馬的期待,但此期待超過馬所能支付的界線,北京會如何感受?並採取何種反應?北京在取得馬政府的大幅讓步後仍不減緩軍事擴張,就是期待進入政治協議與軍事互信的資本。無論是為了選票或是為了制度理由,馬對政治協議與軍事互信議題已經略感躊躇,但作者卻仍不斷讚揚。
因此,外交政策快速落入一面倒的局面,有可能是更危險的訊號。和平有代價,一廂情願的和平,不一定會帶來和平。英國首相張伯倫(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938-39年的政策選擇,特別是1938年8月30日的協議,提供了我們觀察台海的歷史借鏡。
台獨已消聲匿跡?
作者認為北京對馬的政策成本極低,且也讓台灣獨立的聲勢大幅下降。對此,作者不但觀察錯誤且理解不夠全面。首先,在2008年之後台灣各機構所做歷次的民調中,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或者自認為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仍舊逐漸上升。並未隨著馬的上任與政策而有變動。這是作者的觀察錯誤,或至少是誤將聲勢理解為期望。其次,要求台灣獨立的聲勢(而不是期望)之所以受挫,有一連串原因:
1. 陳水扁時代走向「片面宣布獨立」時美國的強力打壓,並且在不同時機多次證實「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2. 馬英九的上任與政策選擇(包括限制言論自由,造成倒退);
3. 台灣獨立運動者在重挫後重新檢視了過去的理論,發覺多處與現實無法契合的理論缺失,必須重新整合;
4. 北京讓步的誘因。
作者僅觀察並承認北京因素+馬政府因素,在方法論上並不周全。在前述四項原因中,作者僅取其中兩項,正好佐證了本文在開頭所強調套套邏輯的謬誤:以政策的後果,反過來合理化政策假設。【續】
【連續閱讀】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1/3)●雲程(2011.06.07)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2/3)●雲程(2011.06.07)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3/3)●雲程(2011.06.07)
【相關閱讀】
網友評沙特「棄台論」
沙特的「棄台論」
主權限縮成藩屬
[1] 根據2010/12/09在喬治華盛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會議中,華盛頓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 葛萊儀的說明:馬總統多次強調不會在兩岸政策上給美國意外,但是奧巴馬政府官員私下抱怨,台灣並沒有及時將兩岸協商的內容告知美方。…對於讓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問題,兩岸究竟是怎麼談的?前台灣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離職後對媒體透露,兩岸之間有16個秘密溝通管道,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美國對於這些議題都不清楚。…或許台灣不想在ECFA沒有進展前告訴美方任何事,不過美國一直等到事情發展到很後期,才得到台灣方面的完整簡報。”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01209-US-TAIWAN-RELATIONS-111632804.html accessed on 2011/05/31
[3] http://www.ait.org.tw/zh/officialtext-ot1102.html;http://tw.myblog.yahoo.com/hoon-ting/article?mid=20157 accessed on 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