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吸引中國開發蘇伊士運河區 ●VOA(2010.03.03)
埃及投資部長馬哈茂德·穆希丁(Mahmoud Mohieldin)在香港說,中國最主要的投資開發區可望不久將在蘇伊士運河南端複製自己的成功開發模式。專家指出,自去年中國總理訪問非洲以來,埃及和中國間的投資關係看起來變得越來越熱火。
埃及官員透露,這個處於歐亞通商要道的北非大國希望借鑒中國投資開發區的模式,並利用中國投資在蘇伊士運河地區加以複製。熟悉這個地區經濟的專家看到,埃及近年在努力改變其經濟結構,而中國等新興亞洲經濟體已經成為埃及吸引投資的主要對象。
據金融時報報道,埃及政府正在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或稱“泰達”,TEDA)談判,爭取讓天津方面幫助建立蘇伊士經濟區。報道說,根據埃及法律,泰達可在這個15億美元的計劃中最多佔到49%的股份。
中國總理溫家寶去年11月訪問開羅時,與埃及總理納奇夫共同公佈了雙方在蘇伊士運河地區建立經濟和貿易合作區的計劃。中國方面將這個計劃稱作中非合作論壇的一個主要項目。此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曾承諾幫助非洲國家建立起若干個經貿合作區,而蘇伊士經貿區便是其中之一。
位於華盛頓的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的埃及經濟問題學者祖拜爾·伊科巴爾(Zubair Iqbal)說,埃及近年已經建立起多個經濟開發區,而且希望繼續創建新的經貿區。他說,這是埃及在該地區發展策略的體現:吸引投資發展製造業,利用與歐洲簽訂的優惠貿易協定,將當地製造的產品出口到歐洲市場。
伊科巴爾說,在投資方面,埃及很難從歐洲找到錢,而中國則有著這方面的資源。他說:“不僅是埃及,還有這個地區的其他國家都很難吸引到歐洲的投資。這方面的資本本身就不足。中國當局和中國經濟則有著這方面的資源。其二,他們已經進入這個地區,而且是大規模的。鋻於這樣的情形,我認為他們會發掘這方面的潛力。”
他說,埃及距離歐洲市場僅有1千英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之適宜的氣候和充足的勞動力等因素,對於中國資金是有吸引力的。
中國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放貸和投資的舉動具有爭議。有人質疑中國的動機是希望攫取那裏的資源,併為其廉價消費品打開市場。
不過,埃及投資部長則對中國參與蘇伊士運河地區開發做出辯解。他對金融時報說,埃及並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中國人不是衝著石油和天然氣去的。他說,製造業是個好賣點,因為每個國家都樂見有更多的工廠和工人。
中東研究所學者、前國際貨幣基金官員伊科巴爾也認為,地緣政治方面的因素雖然無法排除,但他相信中國更感興趣的是經濟利益。他說:“(中國的)每一宗投資都來自國有企業,這會帶來某種地緣政治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個人的感覺是,基於我對埃及人和在那個地區的中國投資性質的了解,地緣政治因素是次要的,其主要目的的確是希望進入那裏的市場。”
伊克巴爾認為,中國在北非和南部非洲進行製造業的投資有利於平息其進入當地市場所引發的地緣政治爭議。他說,這方面的投資顯示中國人不僅是想要非洲的資源,而且願意投資製造部門,因此,這類投資的成功對於中國和非洲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