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座《經濟不說謊-後金融危機的全球經濟巡禮》』記錄 ●允晨文化電子報
2009年,台灣在政治失能及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為應此鉅變,允晨文化出版法國聞名國際的重量級政治經濟學者索爾孟新作《經濟不說謊-後金融危機的全球經濟巡禮》,並於11月14日(星期六)邀請索爾孟教授來台舉行「大師講座《經濟不說謊-後金融危機的全球經濟巡禮》」,藉此機會和國人談各國經濟在金融大海嘯前後的發展與觀察,提供全球化全方位的思考方向。會中並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前院長吳榮義博士、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博士進行一場精彩的對談,由於索爾孟教授全程以法文演講,允晨文化為此特地請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吳志中博士進行同步口譯,讓讀者即時聆聽大師精闢的見解。
主持人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前院長吳 榮義 博士擔任,他表示由於大部分的聽眾都還沒閱讀本書,為引起大家的興趣,先請 索爾孟 教授演講,稍後再與其他與會者及來賓對談。
寫作本書的三個重點
索爾孟教授首先表示非常感謝允晨文化出版本書,也很感謝法國在台協會對本書出版的協助,他表示這是他在台灣出版的第五本書,也是最珍貴的一本。這本書的中文版讀者是很幸運的,因為本書是依據已出版的法文版及英文版,經過再修訂,裡面的數據是最新的,所以中文版是最完備的。很多人都跟他說這本書翻譯得很好,所以他也很感謝譯者。他表示,他寫這本書是試著用大眾能了解的語言,寫地球上的經濟奇蹟。他說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窮,但有三分之二的人藉由經濟教育已經漸漸脫離貧窮:這是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進步。他認為他寫本書有三個重點,一是要介紹經濟學是怎麼誕生的;二是要如何將經濟學應用在社會中;三是要如何去面對近年來的經濟危機。
關於第一個重點, 索爾孟 教授認為經濟學是門很新的科學,從1960年代開始,其中包含統計與技術,透過經濟學,人們不再人云亦云,不再猜測,而是透過收集資訊,檢測模型,分析數據等等來理解經濟的運作,但經濟學是不完美的,雖然不完美,但仍可透過科學來檢測,也使人類社會走向繁榮,並讓人們知道如何避免貧窮。正如所有的科學都有正面有反面,經濟學的理論也會被批評驗證。他認為經濟學有三個重要的基礎,即是私有財產的重要性、獨立的司法體系及自由交換,有這三個條件才能使經濟學得以延續。
其次,經濟學在全世界以不同方式在應用著,他曾經在不同的國家觀察這種不同的現象,有些國家,他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看;有些則是實際生活在其中,他發現,即使同樣的理論在不同的國家實行,也有不同的結果,主因在於各個國家的民主化程度不同,民主化程度是造成經濟差異的主要原因。像他所觀察過的印度、中國、土耳其、巴西等等,雖然實行不同程度的資本主義,但每個國家對於自由交換的允許程度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所以我們可以說,愈是民主化,愈能拉近貧富之間的差距,也更能把財富分給人民。
最後要談的則是經濟危機。從資本主義體制所衍生出來的經濟體系,不可能,也沒辦法避免經濟危機,因為資本主義本來就建立在創新的企業精神上,這樣的本質就是建立在危機上,但資本主義體系是可以想辦法防止危機擴大。我們可以觀察到,1930年和1974年的兩次經濟危機,和近年的經濟危機比較起來,其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各國政府也都學會不重蹈覆轍,這樣的經濟危機的時間較之前為期更短,也更能自我治療。所以 索爾孟 教授對於當前的經濟危機其實是保持樂觀的。
民主是經濟發展的保障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向愷 博士表示,他雖然他是專攻總體經濟學,但很少幫別人寫推薦序,他認為市面上所出版給一般讀者的經濟學書籍,不是教你如何理財或創造財富,不然就是對國際經濟景氣或產業趨勢進行個人預測,很少有像 索爾孟 教授這樣透過跨國比較探討經濟發展成敗的原因。《經濟不說謊》是讓一般讀者無需透過高深的數理模型就能暸解經濟發展成功背後的共通元素。索爾孟從不同國家總體經濟現象找出他所相信的經濟成長最佳模式,並將其所持的價值理念羅列於本書結論。正如索爾孟所說,民主化程度的差異是造成經濟差異的主要來源,林教授則對於沒有民主制度的市場經濟到底可以運作多久,感到非常懷疑,就拿印度和中國比較的話,他相信印度一定會比中國好。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民主制度累積的民主成本在逐漸流失,像台灣很多高階的人士都有了出走的管道,他們逼迫政府接受一國兩制,但這些能出走的人畢竟是少數,至少還有兩千一百萬人是不能出走的,所以我們應該捍衛全球化中受到傷害的人。台灣政府如果對民主不加重視的話,是對台灣最大的傷害。
台灣經濟研究院前院長吳 榮義 博士則說,台灣的經濟學界大部分都是師承美國的那套經濟理論,像 林 教授這麼有自省能力的經濟學者不多。對於剛才 索爾孟 教授最後提到的一點,一個國家成功的因素,是資本主義的自我調整功能,特別最後所舉的印度與中國,都採市場經濟,但我們對印度比較樂觀,對於中國,則要打個大問號,因為中國不民主。市場經濟要配合民主體系,才能聽到不同的聲音。透過民主制定法律,有競爭,有優勝劣敗,但中國獨裁的政治不可能有正常的遊戲規則,雖然目前看起來還好,但未來不知道能持續多久。索爾孟這本書裡對全世界主要的國家都有提及,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看本書可了解原因,是值得推薦的好書,他並期望我們的馬總統若有時間也能看看這本書,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經濟成長要靠技術創新
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大師講座,由於作者時差的關係,於尾聲時僅回答三位來賓的提問,其中一位是允晨文化《會計學綜合大辭典》作者 丁文拯 教授所提,中國汽車銷售量去年增加72.46%,但汽油的銷量卻是不成比例,這是什麼因素? 索爾孟 教授表示,汽車的銷量和汽油的銷量並不會有直接的關連,他們可能有自己內部的運作;其次是數據,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是否確實,這也是無法驗證的。另一位讀者問及 索爾孟 教授上一本書談到「中國有十億個西藏人」,不知究所何指? 索爾孟 教授表示,其實是他接受一次訪談時所做的比喻性說法,因為真正底層的中國人民是不被中國政府所尊重,在中國這種受到政府蔑視的情形尤其以西藏、蒙古和新疆更加嚴重,雖然漢人所受的壓迫程與藏人在程度上有所差異,但都是一種不受尊重的對待。
前中央社董事長,現任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正平提問,民主化國家的資本家有一個出口,通常會逃向威權化國家,不民主的國家不斷得到民主國家的經濟養分之後,他們經濟的成功會不會持續?全球化經濟給資本家的出口的現象會不會改變?像中國這個國家, 索爾孟 教授有什麼看法?
索爾孟教授簡短表示,對於外資,全球各國政府要競爭才會有好的條件吸引,基本上是好的,因為錢流到當地,當地就會有工作機會,對當地民眾有很好的幫助,另一方面政府也沒有選擇外資的權利。 林向愷 教授補充說明,關於經濟成的因素有二個,一個是技術進步,另一個是資本、人口要素,吸引投資越多,就可以促進經濟成長。但是經濟要持續成長要靠技術進步,美國是技術進步最快的國家,技術進步的吸收跟政府制度、效率、財產權的保障有關,這都跟民主制度有關,民主制度是決定各國吸收技術進步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中國在短期可以吸收到很多資本,短期可以有快的經濟成長,但它還要再成長的話就要靠創新,要創新就要靠很好的民主制度,沒有民主制度,長期下來就沒有辦法創新,也沒辦法吸收其他國家的技術進步,所以經濟就慢慢走下坡了。
這場大師講座舉行的同時,台灣社會也在台北街頭發起一場大規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的活動,這也是台灣人民表達對政府不尊重人民健康福祉的抗議行動,希望政府能傾聽人民的心聲。發表會就在 索爾孟 教授期待下次再會中結束,留下滿場意猶未盡的聽眾。
http://www.asianculture.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