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與選擇困難症:什麼時候該「我認為」?什麼時候是「我覺得」?

2023/04/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處理的是內在思維,而非對外溝通。
多年前在書上看過一段話,大意是與人溝通時,要多使用「我認為」,而非「我覺得」。這是一個口語的魔法,「我認為」是一個經過思索整理後的結論,「我覺得」多是順心而為。倘若遇到爭執性問題,後者容易顯得情緒化。
這段話影響我至深,長時間以來,我用「我認為」來進行自我的訓練,包含怎麼拆解問題、梳理脈絡、強化關鍵。反應在寫作上就是養成了強迫症,我注重目的性與架構,喜歡條列重點,並盡可能鍛造金句來加強讀者的印象。
但仔細看我的寫作歷程,其實我是寫奇幻言情跟情慾小說起家的,當時算是典型的外顯孤僻、內在豐沛的年輕作者。而當我陷入情緒困擾的時候,朋友甚至以「親愛的,別忘記你是個小說家」來開解,要我將濃厚的情緒從思維中抽離,才有辦法冷靜面對困局、處理問題。
所以我是從「我覺得」,走到「我認為」。但是...
「我覺得」真的不好嗎?跟著感覺走,就一定會導致失敗的結果嗎?
「我認為」就能讓你自此溝通順暢,升職加薪,一路走上人生巔峰嗎?
什麼時候該「我認為」?什麼時候是「我覺得」?阿虹從「判斷」以及「選擇」的時機點來提供建議。

做判斷 使用「我認為」

前言提到:「我認為」是一個經過思索整理後的結論。思索、整理就是一個判斷的過程,再導出「我認為」的結果。
什麼時後你需要做判斷?當你有所疑惑、一頭霧水,或者選擇困難症發作、無法下決定的時候;怎麼做判斷?你可以透過條列式的整理進行分析,來找出影響你的決定性關鍵
有一個極其簡單的做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 準備一張紙及一支筆。
  2. 寫下問題主旨。
  3. 以可選擇的行動項目劃分欄目。
  4. 在不同的行動項目下,條列出「優/弊」點。
  5. 根據優弊點進行分析比較,導出結論。
我自己的問題:「我該選擇哪一種方式,開始進行自媒體的經營?」為例。
這是阿虹根據自身狀況的分析,不適合套用到每個人身上喔!
透過圖表「條列」你的觀點或條件,有利判斷。 我一直重複強調「條列」,因為它在整理思維方面真的簡單又有效。
每一個優劣點的權重不一,需要自行判斷。通常也關係到你自我發問背後的目的性,譬如說,如果我加入自媒體的首要目的是「賺錢」,我應該要選影音自媒體平台,因為無論工具、資源,平台屬性等,跟文字自媒體比較起來,我都具有優勢條件。
那為什麼我最後選擇了文字自媒體呢?原因就在下一章節:「我覺得」。

做決定 使用「我覺得」

「我認為」跟「我覺得」,極有可能是不同的結果。前言提到「我覺得」是順心而為,應用在選擇行為上的白話文就是:哪裡舒服往哪裡去。
比如說上下班都在做影音這件事情讓我很痛苦?重點在「痛苦」;比如說論文字自媒體經營,讓自己獨處這件事讓我覺得很舒服,關鍵在「舒服」。
我在發問的當下並不清楚自己的目的性,直到透過「我認為」的行動,找到選擇的關鍵:我重視創作當下的感受,書寫的這個過程讓我快樂。
所以當第二目的性:比如說賺錢,比如說跟人群有更進一步的交流,當它危及到我的快樂感受,我會根據「我覺得」來做取捨。
「我覺得」對內在蘊養非常重要。應用得當可以強化出發點,明確目的性,時刻提醒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關鍵的。
當「我認為」跟「我覺得」相悖離的時候,你當然可以選擇「我認為」,只是相對要付出的心理代價會比較高,但只要你的目的性夠強,當你完成任務的時候,成就感也是別人所無法體會的。

「我覺得」之前,先進行「我認為」

強烈建議各位在進行「我覺得」的行為之前,
先進行「我認為」的思維整理。
為什麼?因為世界不是圍繞著我們運轉,自己的選擇結果要自己承擔。當你事先為選擇做過分析,你能進一步明白:
  1. 我在各方面會面臨什麼挑戰?
  2. 我的其他目的是否需要換個方式達成?
  3. 我有多少時間來佈局、執行、完成任務?
  4. 我必須聚攏那些資源?甚至創造新的人脈?
  5. 我有多少底氣面對選擇失敗?
我總是透過「我認為」→「我覺得」這個流程(有時候是循環),來讓自己在面對錯愕的結果的時候、停止怨天尤人。某一方面來說,這也是提醒自己必須「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方式。
本文處理的是內在思維,而非對外溝通。如果要談到跟他人的溝通交流,那又是另一篇文章了。(不會有這篇文章)
一點人生經驗淺見,希望對各位有幫助。我們下回合見囉!
-----
🐈喜歡我的文章請按愛心
🐈想要隨時複習請按收藏
🐈歡迎留言】或【來信】交流
阿虹的Mail:[email protected]
🐈鼓勵阿虹持續創作歡迎【贊助
🐈我是阿虹,一個不想廢到死的阿姨。歡迎【追蹤】、【訂閱】、【開啟小鈴鐺】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39內容數
開開心心,幸福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