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的事情,為何總是印象深刻?認識蔡加尼克效應 | 瑛二的心理學雞湯 #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刻骨才會銘心

使出渾身解數,只為破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小時候,當你在玩某個你很喜歡的遊戲時,如果遊戲的關卡卡關了,你會怎麼做呢?
是馬上投降放棄不玩了,還是利用所有零碎的時間,去思考如何破關?
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很愛這款遊戲,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後者。
其實你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的決心,這背後牽涉了一個人性心理學的名詞,蔡加尼克效應 (Zeigarni effect)。
1920年代,有一個俄國的科學家叫蔡佳尼克,他做了一項心理學實驗,將實驗的受試者分成AB兩組,分別給他們數十個任務要去完成。
A組執行的過程當中,科學家並沒有給任何其他事件的打擾,但是B組就不同,科學家安排了很多橋段,來打擾這些任務的進行。
事後科學家讓AB兩組的成員,回憶自己完成哪些事,結果顯示,B組記得完成的任務數量,是A組的兩倍。
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如果過程充滿坎坷與考驗,你會對這些事情印象更深刻。

朱紅血的無限迷宮

神作之一
記得我小時候玩了一款叫做朱紅血的PC遊戲,這款遊戲的背景,是在講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妹,如何對抗與生俱來的宿命,最後達成圓滿結局的冒險故事。
記得我當時在玩到最後一個迷宮時,不知道為什麼那個迷宮即便自己都畫了地圖,但是還是找不到出口?
記得為了這個迷宮至少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去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來,最後終於了當中一直忽略的關鍵。
當然自己在完成這件事情的時候身心都感到非常的滿足。

生力軍加入

這邊我要作一下自我介紹,因為英子姐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她找我一起來經營這個部落格,我的名字叫作瑛二,這個部落格的名稱,改為雙英教育戰線
基本上,部落格背後的理念並沒有改變,透過我這個生力軍的加入,部落格面相將可以更加多元。

總結

其實我們人生常常都有,拖延症的存在,就是你知道這件事情對自己有幫助,但是卻遲遲的不去落實,讓自己錯過許多先機。
今天分享這個蔡加尼克效應,是可以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的心理,知道事情真的跨出那一步,才會有路可以向下走,即便中間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也才會想盡辦法去處理他。
所以面對人生的夢想,最重要的就是先跨出第一步。
You can do 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如果你覺得Chatgpt的知識,每天總讓你知識爆炸,或是在應用上,完全不知道怎麼具體使用。如果不你覺得自己有AI斷層恐懼,那這個單元就是為你而設計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有一位笛卡爾 在1641年有一個惡魔理論 就是人在行動前會有一個惡魔先把想法放到我們腦袋裡,我們才有行為 就像科學家都做過喝可樂的實驗,在我們還沒喝之前,腦波早就已經先動了,我們才開始動作要喝可樂 也許是受到廣告影響或者是看到誰喝了可樂產生慾望 電玩遊戲的實驗數據也是如
  這種效應指出了我們對未完成事物的焦慮以及我們有多麼容易被這種狀態控制。從這個角度來說,利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自己學習或繼續工作的方式雖然很大程度是有效的,但未必是一種健康的作法。我們的大腦更喜歡的事情其實是:把一件事情完成,然後忘掉,如果沒有什麼新的需要的話,從此就不再想它。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本文介紹了利用WOOP來制定工作或生活目標,根據未來目標導向型的時間觀思維來降低拖延症狀的方法。內容包括WOOP的應用,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三種心理學方式。同時也提到了未來目標導向的正面與負面想像,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的詳細應用方式。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Thumbnail
老蔡在今年農曆過年期間,開始第N次閱讀《動中覺察》一書。之前在臺東大學心動系擔任專案講師時,《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方法」課程的指定閱讀,而且每組同學必須就本書的兩個部分分別導讀與教學各一;所以對於每年都要面對一次的學生迷茫眼神,老蔡一直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
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人生就像專案管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而人算總不如天算,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初乍聽到"專案管理"這個名詞,源自於課堂上同學的一句:因為參加"專案管理"課程。 考取相關證照後,晉升到公司理想職等,引發起我好奇心態,想了解究竟"它"是如何影響工作及個人發展
想讀這本書是偶然間借閱過[超越人性的弱點],稍微了解一點卡內基,覺得關於情緒與轉換心態上能從中獲得成長,於是再借閱同類型的書籍來閱讀。 書中除了調節情緒與轉換心態,還提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以及如何設立並完成目標。 關於轉換心態,書裡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一位妻子陪丈夫駐紮在沙漠的軍事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有一位笛卡爾 在1641年有一個惡魔理論 就是人在行動前會有一個惡魔先把想法放到我們腦袋裡,我們才有行為 就像科學家都做過喝可樂的實驗,在我們還沒喝之前,腦波早就已經先動了,我們才開始動作要喝可樂 也許是受到廣告影響或者是看到誰喝了可樂產生慾望 電玩遊戲的實驗數據也是如
  這種效應指出了我們對未完成事物的焦慮以及我們有多麼容易被這種狀態控制。從這個角度來說,利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自己學習或繼續工作的方式雖然很大程度是有效的,但未必是一種健康的作法。我們的大腦更喜歡的事情其實是:把一件事情完成,然後忘掉,如果沒有什麼新的需要的話,從此就不再想它。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本文介紹了利用WOOP來制定工作或生活目標,根據未來目標導向型的時間觀思維來降低拖延症狀的方法。內容包括WOOP的應用,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三種心理學方式。同時也提到了未來目標導向的正面與負面想像,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的詳細應用方式。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Thumbnail
老蔡在今年農曆過年期間,開始第N次閱讀《動中覺察》一書。之前在臺東大學心動系擔任專案講師時,《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方法」課程的指定閱讀,而且每組同學必須就本書的兩個部分分別導讀與教學各一;所以對於每年都要面對一次的學生迷茫眼神,老蔡一直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
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人生就像專案管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而人算總不如天算,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初乍聽到"專案管理"這個名詞,源自於課堂上同學的一句:因為參加"專案管理"課程。 考取相關證照後,晉升到公司理想職等,引發起我好奇心態,想了解究竟"它"是如何影響工作及個人發展
想讀這本書是偶然間借閱過[超越人性的弱點],稍微了解一點卡內基,覺得關於情緒與轉換心態上能從中獲得成長,於是再借閱同類型的書籍來閱讀。 書中除了調節情緒與轉換心態,還提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以及如何設立並完成目標。 關於轉換心態,書裡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一位妻子陪丈夫駐紮在沙漠的軍事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