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接受體制內教育,卻仍然建構屬於自己的學習系統?(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為什麼我們需要建立它?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學習的速度,早就趕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在知識傳遞的媒介和平台多到數不清的情況之下,我們卻似乎很難組織一套學有效的學習系統,所有的資訊將會是東一塊、西一塊,這種情況在vocus、medium的使用狀況上,應該感受特別明顯。
我們天生好奇、天生想變好,所以下意識地吸收了這些資訊,也在心底默默的覺得自己好棒,但!我們的腦袋、生活真的有變棒或改善嗎?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根據我的經驗,我們的生活並不容易因此而獲得改善。取而代之的,我們反而更容易累積許多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焦慮感。典型的狀況就是我們會認為自己是不是閱讀不夠多、不夠新的資訊,導致我們即使閱讀了這些資訊,生活卻依然一成不變。
很顯然的,這是一個陷阱,一個永無止境的陷阱。若真心想學習,投資自己,讓未來的生活獲得改善,那唯有透過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系統,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為什麼非得建立一個聽起來這麼麻煩的系統,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獲得改善呢?別急,我將在以下說給你聽。好啦,如果你真的很急,我就先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好了:
如果今天,你就讀的高中,沒有課綱、沒有體制,老師都是當天才決定要上什麼。課程也都沒有指定課本,學習內容就是網路上隨機的某篇文章。同時,你理解到自己非常需要大學文憑,你也必須在兩年半後通過大學入學考試才會有學校讀,你慌不慌?對,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肯定會開始利用上課時間來偷讀考試內容。
有了考上大學這樣的目標,你將不再信賴學校的學習模式,因為你深知那樣並不能達成你要的目標,取而代之的是你會想開始打造自己的,因為只有你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自己適合怎麼學?在沒有人主動告知你該怎麼學習時,你透過某種「特定架構」,去向「那個領域的專家」尋求「最有效率的解方」。參考完後,再「融入自己的喜好」來打造的學習模式,我們就能將它稱為屬於自己的學習系統。
而這個「特定架構」到底是什麼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我們到底是怎麼產生學習的?」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解構。

學習最基本的架構

輸入 → 吸收 → 輸出是所有學習最基本的架構。
沒有經過這個流程的「資訊」並不會變成「知識」。也就是說,它們只會停留於短期記憶,而不會變成長期的。
根據艾賓豪斯非常有名的遺忘曲線,這些資訊的半衰期(可以想像成資訊被你忘掉一半所需花費的時間),將讓你在一天後,只記得原先內容的34%;更是在一個月後,有將近80%的資訊直接從我們的腦袋蒸發了。千萬不要小看這件事,那些蒸發的東西,不只包含知識本身,還包含你的專注度、時間、還有腦細胞!這些都不是可再生的資源,更不是錢買得到的東西,我們怎麼可以就這樣平白無故的浪費掉他們呢?
因此,為了增加它們在我們腦袋中停留的時間,以及它們與我們自身的連結,我們可以透過上述三個步驟來強化這件事:

輸入學習最基本的架構

「輸入 → 吸收 → 輸出是所有學習最基本的架構。」
同樣是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有人成績好,有人卻墊底,就可以得知不同人在輸入相同內容時,所採用的方式是差異非常大的。
因此,針對不同目標,我們應該先參考網路或書籍上,這個領域的專家們是怎麼做的。之後,再根據狀況採取不同策略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原因在於:自己摸索實在太慢了!舉凡像是速讀法、主動回想法等等,都很適合使用在不同的科目及目標上。(如果對這些策略特別有興趣,之後也可以再為大家進行介紹!)
切記,一定要在理解後,實際試試看這些方式是否適合自己。先透過模仿的方式,最後我們也可以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輸入方式。

吸收

輸入的方式,會大幅的影響我們吸收的程度。
吸收是指我們理解一件事,並與之產生某種連結的過程。大多數人有輸入卻無法產生實質提升的最大痛點,就是因為他們只讓學習階段停留在第一階段就結束了。
輸入源一旦被安排好,吸收就像是個自動化的流程,想想平時吃飯,你其實並不用花太多腦力來執行吃飯這個動作。然而,若想最大化你的吸收程度,那你就必須立即安排任何形式的輸出(第三步驟)。
我們可能會在看到一則資訊後,在腦中產生某種意義或與自身的連結感,並產生更多的好奇與想更深入研究它的動機。但如果這樣的好奇感、連結沒有被確實記錄下來,我們的腦袋,是很快就會遺忘掉它的!資訊的深度也很難被建立。
我們過往的學習步驟,到這邊往往就結束了。但如果想脫離遺忘曲線的束縛、延長知識停留的時間,並加深知識與你的連結。最重要的,將會是下一個階段:輸出。

輸出

輸出顧名思義就是要有所產出,且所有的產出將會是建立在「你」與「你先前所輸入的內容」。
聽起來雖然很饒口,但其實可以把它想成我們從小就一直聽到的一句話:
分享的快樂加倍多
在分享的過程,我們的眼光似乎都是向外看的,我們看到接收者臉上掛著微笑,所以我們認為快樂加倍了。不過,效益絕對不僅如此而已。我們自己在整個分享的系統當中,才是受益最多的那個,原因在於:
為了要輸出,我們所做的所有準備,才是讓我們master這些知識的關鍵
輸出的方式很多種,其中可能包括:
  • 理解某概念後,用自己的方式,教會身邊的人
  • 將某概念整理成架構清楚的心智圖
  • 更簡單的作法:看完一段資料後,用自己的話,將它以更精簡的方式打出來。
觀察到了嗎?這些輸出的過程,必定加入「你」在這些資訊裡的角色
你可以是透過自己解讀與表達的能力,將艱深的內容轉換為淺顯易懂的概念,並說給別人聽;你也可以是透過自己組織某概念層層架構的能力,將知識碎片整理成一個系統。這些方式其實都圍繞著同一個概念,那就是:
將原先資訊呈現的方式打散,並用自己的方式將它重新排列組合。
唯有透過這種方式,我們的腦袋才不會再將這些資訊視為「腦外之物」,而是把它視為自己人,分配更多的注意力給它,使它更有機會被我們轉為長期記憶。
以上就是最基本的學習架構,基本上只要能掌握它,並把它應用到日常每個面向的學習,必定能逐漸形成屬於你自己的學習系統!
這套系統使用起來,會是對你而言量身定做的(畢竟是你自己設計的,我只是介紹架構給你而已),千萬不要再奢望網路上能有哪一種「學習術」或「記憶法」能夠一體適用,帶你撐過大大小小的考試。短期而言或許是可行的,但我們都很清楚,身為這個知識爆炸時代的公民,學習能力才是接下來這個世代比拼的關鍵。
一開始,這套系統或許不會是最快速的作法,畢竟你要花時間找尋資料、上網搜尋大神的輸入方式、吸收後還要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再產出,這些很可能都是使用原本學習方式的你,不會經歷的學習歷程。
然而,一但你開始上手,你會開始感受到學習的意義,知識的深度與在你腦袋停留的時間也將大幅度的拉長。因為這些東西,有「你」在裡面,你也因為有了這些概念,未來才有更高的機會被改變。

最後,幫你做個重點整理

  1.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中,學習資源幾乎是唾手可得的事。然而,在每天這麼多資訊暴露在我們面前,我們是否真的有在學習呢?
  可以用是否發生實質改變來當作判斷標準。若未符合預期,那我們很可能    誤解了何謂學習。
2. 學習的基本流程可以分為:輸入 → 吸收 → 輸出
 只有在精熟這套流程精熟後,才能逐漸發展成一套學習系統。正因為它是照  著自己最適合的方式被設計的,所以這套系統可以說是屬於你的一種慣性的  學習模式。
3. 這裡的慣性不是指每次都用一模一樣的方式,而是一種組合包的概念:
 每次針對不同目標,選擇適合的輸入、輸出形式。其中吸收的方式,則應   針對輸入及輸出的形式而有所調整。
 最後透過反覆練習,逐漸有了固定的形式,變成一種與你合而為一的工具。

 以上內容主要針對打造自我學習系統做一個概念性的介紹,下篇我將更具體的講述我在實作上的流程。我也將在未來持續分享不同學習目標下的實際案例,如果對自我學習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點擊關注我或私訊和我交流你的想法吧!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也不要吝嗇幫我按讚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是如何不被水星生醫即時漲跌影響心態我曾經也是因為股市的即時漲跌影響情緒,但後來發現這會讓生活不愉快。因此,我想分享如何保持冷靜,不讓市場波動影響日常生活和情緒健康。我經常關注水星生醫的股票,也在投資其他金融產品,如債券和基金。培養一個健康的心態,從長遠角度看待投資,接受市場自然波動,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avatar
    中年大叔的老生常談
    2024-05-15
    我是如何判斷"要報價"還是"不報價"?| 業務主管的思考與實務。【享受閱讀前或可先移動您的手指頭,按一下右邊欄位〔追蹤〕&〔讚〕】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透過邏輯的思考來快速的決定一個非標準產品的詢價要不要報價。觀念及方法都實務可行,對於從事B2B業務的人會很有幫助。
    Thumbnail
    avatar
    杭特 | 業務可頌
    2024-05-07
    我是如何達成sub3小目標?講講備賽及訓練,還有無錫馬的2:59覆盤!下半年還能更快!破三是一些業餘跑步愛好者的目標,然而這個看起來有點門檻的成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Thumbnail
    avatar
    豹大王
    2024-04-25
    我是如何決定行程的 之前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寫這個主題, 不過前陣子有收到讀者的詢問,說自己之前第一次出國旅行最後旅程中行程一改再改,各種狀況導致行程必須更改和旅伴之間也有了磨擦。為了吸取這次旅行的失敗經驗(?作為下一次自助旅行的參考,想參考一下Norika都怎麼安排行程的。 剛好我最近身邊朋友也有發生類似的故事,去
    Thumbnail
    avatar
    Norika
    2024-03-26
    我是如何加速自己的入睡時間不知道大家的睡眠品質如何? 我自己是屬於難入睡的人,但我基本上只要睡著,就不太容易被吵醒了。 然而,即使是這樣,我睡眠時間也不算很長,我通常最長六個小時左右就會自然醒了。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正常,但我通常白天還會需要一點午覺,不然很難撐過整個大白天,我會昏昏欲睡。 以前都是靠咖啡撐起來的,自從戒
    Thumbnail
    avatar
    辰心
    2024-02-28
    我是如何開始學習網路寫作的 (2) - 給不知道如何組織文字內容的你,學習金字塔寫作框架,讓文章內容變得更有結構過去我在自己寫作時曾碰到:不懂寫作框架,隨性而寫的結果時常讓文章邏輯讀起來很混亂,而且要花非常多時間來寫。好困擾呀…當時的我抱著問題,無意中在網路上看到其他人推薦一本寫作的經典著作 - 《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作者是麥肯錫顧問 Barbara Minto。這篇文章就和你分享「
    Thumbnail
    avatar
    朱騏
    2022-05-15
    【Riva•麗娃兒_天使心靈聊癒studio】什麼是直覺?我們如何接收並提升直覺力呢? 什麼是直覺呢? 直覺是人類與生具有的能力,至於直覺的來源有各類說法.有人稱為第六感或洞察力.也有人說是來自高靈、上天或天使的訊息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本能反應.通常不需經過太多思考,就能快速出現的想法、感覺、信念或好惡感,協助我們在幾秒鐘內快速做出決定並立刻行動,有時若思慮時間過長,外在的聲音或干擾
    avatar
    Riva麗娃兒
    2021-11-24
    我是如何增加文章點閱每一種文題,都有知己
    Thumbnail
    avatar
    SeiferTalks
    2021-02-12
    我是如何成為遠端工作者的相信有許多人對”遠端工作”充滿了好奇心,甚至希望可以遠端工作。不用每天面對老闆、同事,不用交際應酬,不用擔心主管還沒下班而不敢下班,省去通勤的時間,可以更自由的運用自己的時間。我覺得以上的優點都沒有錯,但遠端工作的缺點其實也不少,但不是我今天
    Thumbnail
    avatar
    小艾
    2020-12-04
    我是如何開始做「不會」的事這是最有趣的部分,也是最難的部分,創意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因為我們理解前因後果之後,重組再造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
    金天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