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4月底,已發表85篇文章的感想

更新於 2023/04/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到2023年4月底,我在方格子已發表了【85篇】文章。
這85篇中,大部份都是個人讀書心得,僅有少部份是個人生活感想及創作。

工作之餘,忙碌之下,時間有限

當然個人所讀過的書遠遠超過能夠寫下心得的部份。目前只公告85篇之原因很簡單: 看書可以看很快,但要讀後寫出文字,則需要重整思緒、綜合出重點,規劃內容,電腦打字及文意編排等等整合性編輯,才能寫出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文章。有一定水品的編排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的,畢竟對於生活忙碌的人而言,挪出時間整理心得是會排擠其他事務的。

我的初衷

如果時間允許,我當然會留下更多的文字記錄。留下更多文字記錄的最大受益者當然是我本人。其實我自己不是很再乎文章的瀏覽量,我非文字網紅,我也不需要依靠文字來取暖,我更不會思索是否利用文字來賺錢,我的本職比靠網路流量獲利更快更多,在機會成本下,當然有取捨。我很清楚我的撰寫目的:最主要目的是利用雲端留下自己的閱讀記錄。如果可以,碰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可以相互討論與分享,或者是思想交流而已,在無利害關係下,更能無礙的說出內心看法。

人性的自然反應

總結我在方格上已置放的85篇文章中,我有自己的鍾愛文章系列。完全與網路瀏覽量成反比,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因為心理學已證實這是人腦的構造,況且在有限的時間內,人們傾向往這方向進行。例如
像我寫的「書評-充滿自我催眠的書: 論【原子習慣】這本書」,內容很簡單的闡述我的理念,並沒有深入說明我為什麼不學得這本書很棒的理由,竟然有高達2500個閱讀數(哈哈~點選這文章之後,好像沒啥重點及結論,閱讀者可能會失望吧),另一篇「閱讀心得 l 【書名】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內容很淺簡易懂,也得到812個閱讀數。

個人鍾愛文章排序

若問我內心對這85篇文章提出個人偏好時,我會選出以下這些在我心中含金量較高的文章:
No.1 我最喜歡這一篇文章:「《解愛》- 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裡獲得重生」
No.2 第二個喜歡的是這一篇「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在動物身上發現無私的人性」
No.3閱讀心得l【書名】: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No.4閱讀心得 l 【書名】: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No.5「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No.6閱讀心得 l【書名】:不對稱陷阱~ 當別人的風險變成您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不對等困境
No.7「十種人性 – 我們與善、與惡的距離,各有多遠?」
No.8「隱藏的人格面具」
No.9「讀了六本書,研究[快樂是什麼?]」
No.10「閱讀心得 l 金庸套書對我的人生影響」
以上這幾本書是截至目前已發表的文章中,個人比較鍾愛的心得分享~ 好像書中內容是比較偏硬一點,白話一點就是比較深澀些吧,也不能就翻開書籍後馬上三二下就閱讀完畢。 但從點閱數來看,個人偏好與大眾並不相同。長期以來,我早就知道大眾偏好簡明、不太需要燒腦的文章。畢竟人類是短捷性思考(PS: 快思慢想這本書提到的「系統一」思考模式)。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就一條長河,河上載著我們的個人記憶、或者共同悸動,有歡樂、有悲傷、或哭或笑、或莫名激動。更甚者,不知不覺就參與了巨輪般的結構轉變,再回首也許麻痺,也許有感,也許盪漾不已。這本書就借用老報紙,翻翻這些舊照片,領著大家穿越時代的入場卷濃縮了時間,彷彿是舊時代另類臉書(Facebook)般,見證了美美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言雖古,但在現代來看,符合實況更適用,減法不僅是人類世中資訊氾濫下,突顯它是重要生存技能。很多人盲從、追流行,或者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或者知識焦慮。為了某些原因製造出很多沒意義的活動、會議、報告等浪費資源之事。
    讀這本書最好的好處是一次可以快速吸收且大致了解十位投資名師的投資哲學,有點大補帖的味道。因為絕大部份是我個人了解的對象,再加上內容淺簡,花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全部閱畢,有種溫故知新的概念。
    我們的身份標籤,慣養了生活形態。 一言一行脫離不了那個認知。一點一滴散發不了那股味道。 我們的行業,是一代接著一代,從出生那天起,命中注定承接了祖先走過的那條路。
    公佈的美國核心CPI居高不下,FED升息動作不斷,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創高,傳出存貨累增,股市大跌連鎖反應,這就是近來高通膨現象。
    月兒阿月兒,你高掛在那裡 我爬啊爬啊爬,總追不到你的影。 月兒阿月兒,你皎潔的光,亮什麼啊? 我明明看到你照著我,是否也會照著遠在彼岸的伊? 月兒阿月兒,你可不可以幫我傳訊息?
    生命就一條長河,河上載著我們的個人記憶、或者共同悸動,有歡樂、有悲傷、或哭或笑、或莫名激動。更甚者,不知不覺就參與了巨輪般的結構轉變,再回首也許麻痺,也許有感,也許盪漾不已。這本書就借用老報紙,翻翻這些舊照片,領著大家穿越時代的入場卷濃縮了時間,彷彿是舊時代另類臉書(Facebook)般,見證了美美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言雖古,但在現代來看,符合實況更適用,減法不僅是人類世中資訊氾濫下,突顯它是重要生存技能。很多人盲從、追流行,或者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或者知識焦慮。為了某些原因製造出很多沒意義的活動、會議、報告等浪費資源之事。
    讀這本書最好的好處是一次可以快速吸收且大致了解十位投資名師的投資哲學,有點大補帖的味道。因為絕大部份是我個人了解的對象,再加上內容淺簡,花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全部閱畢,有種溫故知新的概念。
    我們的身份標籤,慣養了生活形態。 一言一行脫離不了那個認知。一點一滴散發不了那股味道。 我們的行業,是一代接著一代,從出生那天起,命中注定承接了祖先走過的那條路。
    公佈的美國核心CPI居高不下,FED升息動作不斷,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創高,傳出存貨累增,股市大跌連鎖反應,這就是近來高通膨現象。
    月兒阿月兒,你高掛在那裡 我爬啊爬啊爬,總追不到你的影。 月兒阿月兒,你皎潔的光,亮什麼啊? 我明明看到你照著我,是否也會照著遠在彼岸的伊? 月兒阿月兒,你可不可以幫我傳訊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昨天在方格子裡提了一個問題:我認為在寫作上,站在讀者的角度,有三種文是受歡迎的: 發生了什麼事? 我該怎麼做? 說一個故事 然後我又想到第四點:自己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但是我向來對所謂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不感到興趣,因為我認為沒有誰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感到興趣,除非是對於名人。比如大S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
    排好今年想分享的書單(文字或音檔輸出),有些書是重讀,應該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1.思維進化:用思考突破人生所有障礙. 遠流 2.深度思考的技術:最受歡迎的百萬思考課,養成不被時代淘汰的5大思考力. 遠流 3.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遠流 4.高手心態:「精英日課」人氣作
    Thumbnail
      我猶豫了一下子才決定要寫心得。   主要是因為我反對他人導讀,支持一本書需要自己去讀,讀完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也不一定要有想法,多讀幾遍,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就是一件很棒的事了。   前面是無雷心得。   我要一定要說,請大家務必要跳過導讀,寫序言的人因為和作者有感情關係⋯⋯
    Thumbnail
    2023年總共讀完了60本書,選出我自己覺得收穫最多、對我的既有觀念帶來新衝擊的10本書,其中有幾本之前已單獨寫過閱讀摘要與心得。有些書雖然不在我的2023 Top 10,但也有許多值得停下來細細品嘗與思考的新想法,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誰誰誰的pick,60本書單分享於Notion連結。
    Thumbnail
    推薦三本有助於解開人性根本,探索幸福之源的好書。也是我個人認為 2023 讀過最精彩的書籍。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昨天在方格子裡提了一個問題:我認為在寫作上,站在讀者的角度,有三種文是受歡迎的: 發生了什麼事? 我該怎麼做? 說一個故事 然後我又想到第四點:自己的生活點滴,以及感想。但是我向來對所謂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不感到興趣,因為我認為沒有誰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感到興趣,除非是對於名人。比如大S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
    排好今年想分享的書單(文字或音檔輸出),有些書是重讀,應該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1.思維進化:用思考突破人生所有障礙. 遠流 2.深度思考的技術:最受歡迎的百萬思考課,養成不被時代淘汰的5大思考力. 遠流 3.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遠流 4.高手心態:「精英日課」人氣作
    Thumbnail
      我猶豫了一下子才決定要寫心得。   主要是因為我反對他人導讀,支持一本書需要自己去讀,讀完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也不一定要有想法,多讀幾遍,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就是一件很棒的事了。   前面是無雷心得。   我要一定要說,請大家務必要跳過導讀,寫序言的人因為和作者有感情關係⋯⋯
    Thumbnail
    2023年總共讀完了60本書,選出我自己覺得收穫最多、對我的既有觀念帶來新衝擊的10本書,其中有幾本之前已單獨寫過閱讀摘要與心得。有些書雖然不在我的2023 Top 10,但也有許多值得停下來細細品嘗與思考的新想法,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誰誰誰的pick,60本書單分享於Notion連結。
    Thumbnail
    推薦三本有助於解開人性根本,探索幸福之源的好書。也是我個人認為 2023 讀過最精彩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