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4月底,已發表85篇文章的感想

112年4月底,已發表85篇文章的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到2023年4月底,我在方格子已發表了【85篇】文章。

這85篇中,大部份都是個人讀書心得,僅有少部份是個人生活感想及創作。


工作之餘,忙碌之下,時間有限

當然個人所讀過的書遠遠超過能夠寫下心得的部份。目前只公告85篇之原因很簡單: 看書可以看很快,但要讀後寫出文字,則需要重整思緒、綜合出重點,規劃內容,電腦打字及文意編排等等整合性編輯,才能寫出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文章。有一定水品的編排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的,畢竟對於生活忙碌的人而言,挪出時間整理心得是會排擠其他事務的。


我的初衷

如果時間允許,我當然會留下更多的文字記錄。留下更多文字記錄的最大受益者當然是我本人。其實我自己不是很再乎文章的瀏覽量,我非文字網紅,我也不需要依靠文字來取暖,我更不會思索是否利用文字來賺錢,我的本職比靠網路流量獲利更快更多,在機會成本下,當然有取捨。我很清楚我的撰寫目的:最主要目的是利用雲端留下自己的閱讀記錄。如果可以,碰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可以相互討論與分享,或者是思想交流而已,在無利害關係下,更能無礙的說出內心看法。


人性的自然反應

總結我在方格上已置放的85篇文章中,我有自己的鍾愛文章系列。完全與網路瀏覽量成反比,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因為心理學已證實這是人腦的構造,況且在有限的時間內,人們傾向往這方向進行。例如

像我寫的「書評-充滿自我催眠的書: 論【原子習慣】這本書」,內容很簡單的闡述我的理念,並沒有深入說明我為什麼不學得這本書很棒的理由,竟然有高達2500個閱讀數(哈哈~點選這文章之後,好像沒啥重點及結論,閱讀者可能會失望吧),另一篇「閱讀心得 l 【書名】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內容很淺簡易懂,也得到812個閱讀數。


個人鍾愛文章排序

若問我內心對這85篇文章提出個人偏好時,我會選出以下這些在我心中含金量較高的文章:


No.1 我最喜歡這一篇文章:「《解愛》- 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裡獲得重生」

No.2 第二個喜歡的是這一篇「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在動物身上發現無私的人性」

No.3閱讀心得l【書名】: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No.4閱讀心得 l 【書名】: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No.5「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No.6閱讀心得 l【書名】:不對稱陷阱~ 當別人的風險變成您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不對等困境

No.7「十種人性 – 我們與善、與惡的距離,各有多遠?」

No.8「隱藏的人格面具」

No.9「讀了六本書,研究[快樂是什麼?]」

No.10「閱讀心得 l 金庸套書對我的人生影響」


以上這幾本書是截至目前已發表的文章中,個人比較鍾愛的心得分享~ 好像書中內容是比較偏硬一點,白話一點就是比較深澀些吧,也不能就翻開書籍後馬上三二下就閱讀完畢。 但從點閱數來看,個人偏好與大眾並不相同。長期以來,我早就知道大眾偏好簡明、不太需要燒腦的文章。畢竟人類是短捷性思考(PS: 快思慢想這本書提到的「系統一」思考模式)。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見~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1.3K會員
187內容數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大歐麗娟老師這套書「天光雲彩共徘徊(上下冊)」。我看了二三年了,至今仍未看完畢。倒不是因為上下冊共829頁那麼厚文字很多之故,而是內容之紮實,歐麗娟老師註解之用心,花了非常多之篇幅解釋詩詞之美,並且旁徵博引非常精彩,讓我這個中國文學門外漢得花很多心思去咀嚼這些古文子句句的涵意以及其引申的論述。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台大歐麗娟老師這套書「天光雲彩共徘徊(上下冊)」。我看了二三年了,至今仍未看完畢。倒不是因為上下冊共829頁那麼厚文字很多之故,而是內容之紮實,歐麗娟老師註解之用心,花了非常多之篇幅解釋詩詞之美,並且旁徵博引非常精彩,讓我這個中國文學門外漢得花很多心思去咀嚼這些古文子句句的涵意以及其引申的論述。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