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在張忠謀的策劃下,以及他在台積電實際掌舵的31年,台積電目前的確是全球晶圓代工的NO1,而且遙遙領先它的競爭者很多很多。
這本書探究了張忠謀一生在職場上的經歷,他的個性特質、他的經營想法,人家說性格影響格局,格局造就成就。除了我們看張忠謀的風功偉業外,這本書也談了非常多他的思慮,他的擔憂,他的失策,簡單而言,這是一本很誠實面對自己、面對他人生中碰到許許多多不同人事物的老實說。原來張忠謀先生,同一般上班族一樣,也在職場上遇到長官們對他的小動作,也體晤到職場上的鬥爭與殘酷,也曾擔心退休金不足之時,也必需面對很多人情事故,以及利益關係人的算計等等。

**********************************
書名:張忠謀自傳
作者:張忠謀
出版:遠見天下文化 2024/11
**********************************
我看這本書後,我的心得是:張忠謀先生是一位很謹慎的人,凡事都會細思,推估各種情境假設,謀定而後動。同時,張忠謀先生也是個直言的人,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論語說:「七十歲從心所欲」,當他寫完這本書已逾九十歲後的耄耋之年了,既然是回憶錄,沒有什麼不敢說的?
在自傳中,作者提到他人生前半部份在美國德儀工作,雖居高階,但高層中之幾位領導人物也是各有私自盤算,職場裡總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會暗算你,張忠謀先生也歷經高潮與低潮,在職場裡老闆的一個動作、一個說法也會令下屬心成懷疑或動搖忠誠,張忠謀先生在這本書中提到非常多的例子,當你我讀時會感同身受。在職場中也面臨要不要辭職的天人交戰?猶豫不決,這跟我們凡人一樣,讀這本書後我也比較豁達,原來經營之神也同你我一樣平凡。
不過,德儀二十五的工作經歷,讓他有非常完整的產業觀、學習領導、管理與組織,也深知董事會的運作精神與如何悖離不對的決策事項。
既便在創辦台積電過程中,也非一帆風順,經歷許多「酸甜苦辣」,書中有非常精采的描述,沒有當年的國家政策、若沒有當年的許位關鍵人物的鼎助,就沒有今日的台積電,當然當年有人支持(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像孫運璿、方賢齊、徐賢修、潘文淵、俞國華、史欽泰、曾繁城),也有人不支持的人(例如陳履安)。畢竟當年的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發展上是相對落後很多,張忠謀的經營策略與理念(專業代工模式)尚未有實務案例,又要投資那麼一大筆錢?政府人物如何背書?如何向民間鉅額募資?這些都是很大的不確定風險,萬一失敗了呢? 誰要負責? 個人認為,當年台灣這些政府人員們都是很偉大的先知者。
企業經營歷程中,一定儲碰到不景氣之時,當市場不景氣时,經營者有沒有遠見看到比較遠的未來?敢不敢在人家不敢時,你勇於投資做未來景氣再起的收割者?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張忠謀董事長的雄蹈謀略,我也在黃仁勲傳中看到黃仁勲一樣的在逆境中果斷勇於大投資,這不都是成功者厲害之處,不得不佩服!
台積電是一家非常乾淨的企業,因為它有很準確的經營理念(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卦),它已奠定很棒的公司治理法則(董事會的運作)。上述邏輯看似簡單,但在經營的過程中,特別是一家年年盈餘均佳的大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有多少的利誘魔鬼一直在吸引著人性?如果貪婪一點、如果帶有私慾,董事長及位居重權之人早就可以上下其手,把公司偏離本位,帶到其他地方了。由此來看,更顯高忠謀人格上了不起的地方。
最後,讀完這本厚達608頁的書之後,我有個感觸,成功人物典範很多,但誠實坦白對自己、對工作的態度也是一種典範。張忠謀在這本書中很坦白的說出他人生歷程中碰到的快樂與氣憤,他也跟你我一樣在職場裡碰到懷才不遇,或者被暗算,或者再乎別人對他評價自我否定的時侯。但相對的,回首人生路,若成功時,就可以回頭整理自己的歷程,這是一本成功者回顧人生的歷程,裡面有很多值得讀者吸收與滋養,有為者亦若是,這就是閱讀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