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預言】以不變應萬變,健康富足快樂滿

【卦象預言】以不變應萬變,健康富足快樂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Lara Jameson、Photo by xandreasw on Unsplash

Photo by Lara Jameson、Photo by xandreasw on Unsplash

台灣選舉熱潮始終不墜,也許有人當綜藝節目觀看,不愁工作之餘沒有話題與他人閒聊,然而也許可以換個角度觀看這股政治風,可能潛藏所有人對國家未來的關心與擔憂,尤其每每總統大選前期,中國軍事恫嚇的言行頻傳,山人也特別針對此事加以卜卦,希望透過天象明示為大家分憂解勞。

112年5月1日至5月31日
癸卯年3月12日至4月13日

詩曰:兩岸
處變勿驚心警惕,
臨危不亂守台疆。
政無爭鬥人團結,
兩岸和平國運昌。

卦象顯示,要大家面對形色恫嚇,千萬別自亂陣腳,要懂得處變不驚,也不忘要心懷警惕,以不變應萬變,一旦面對緊急危難,就能萌生該有的智慧,全民一心,找出解決的方法,確保國家與所有人民的安全。

山人也特別提醒從政的官員,不要為了自身的私利明爭暗鬥,為官就是要為人民謀福利,面臨外患(中國)需要全心全力面對,怎能還自己興內憂?

唯有全民團結,立場堅定,才能聚集眾人的力量一起面對可能的紛擾,然而並非要搞破壞,使得兩岸人民彼此心懷怨懟,而是找到可以和平共處的方式,不卑不亢,互尊互重,才是真正可行的兩岸政策,讓大家把重心放在振興經濟、讓所有人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才能立足世界與其他各國相互良性競爭,讓所有人都能過得健康、富足、快樂。

Photo by Mark Plötz

Photo by Mark Plötz

后象:望雨
喜望春雷梅雨季,
更新萬象待青田。
盼求天賜甘霖降,
災旱渴除汲水煎。

最近是否已經感受到夏天腳步近了?節氣已經來到梅雨季節,前段時間南部旱象嚴重,因此莫不期盼,梅雨季可傳來隆隆雷聲,普降甘霖,解決大家用水之苦也讓秧苗、蔬果得以獲得豐沛的雨量茁壯成長。

山人斷語:
虔求人願望,普及眾心;
兩岸和平展,民生樂活馨。

山人根據卦象要大家別太過憂心,只要抱持虔誠的心,萬眾一心朝兩岸和平的方向努力,就能擁有和樂健康又富足的生活。

Photo by Katya Wolf

Photo by Katya Wolf

月令忌:子申卯數,離坤艮煞方

2023年5月份需要避開的日子為6、14、18、21、26及30等六天,別忘記要在行事曆上標註自我提醒,如有方位的需求,則避開南方、西南以及東北方。

立夏:立夏無雨必天旱!
小滿:小滿無雨梅雨少!
地震防旱

5月6日為立夏,如果這天是好天氣,那麼可能要預防旱災,節令小滿在21日,這天如果還是晴朗好天氣,那麼期盼落下的梅雨機率可能不高,因此山人提醒大家,還是要時時保持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另外,地震的機率還是有的,大家也要多加預防,也別忘了為媽媽準備母親節禮物,山人祝福天下每位母親都能有個愉快的節日。


avatar-img
諸羅山人的沙龍
26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諸羅山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年轉眼已經過了一季,生活是否過得充實、精彩?還是渾渾噩噩?無論哪一種,都沒有所謂的對錯好壞,只要是自己所選擇、知道自己為何做這樣的選擇,那就夠了!有時人生需要一個「長假」,只是別忘記要設個時間點銷假,恢復所謂的常軌、日常,再繼續開始下一階段的人生!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三月,是否也感覺到空氣中飄散著春天的氣息!是否還記得2022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當選的各個地方官,甫上任就忙碌著與選民慶祝聖誕、跨年以及緊接而來的農曆年,歡樂的氣氛直到近期才漸漸降溫,這個月份,山人想要特別提醒這些新上任的地方父母官——
長達十天的年假是否好好休息了?還是快樂的吃吃喝喝,默默的胖了一圈?開工轉眼也一個禮拜,是否已經收起玩心,恢復正常的作息? 諸羅山人透過卦象提醒大家,開心很重要健康更是不能忘。
2023年轉眼已經過了一季,生活是否過得充實、精彩?還是渾渾噩噩?無論哪一種,都沒有所謂的對錯好壞,只要是自己所選擇、知道自己為何做這樣的選擇,那就夠了!有時人生需要一個「長假」,只是別忘記要設個時間點銷假,恢復所謂的常軌、日常,再繼續開始下一階段的人生!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三月,是否也感覺到空氣中飄散著春天的氣息!是否還記得2022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當選的各個地方官,甫上任就忙碌著與選民慶祝聖誕、跨年以及緊接而來的農曆年,歡樂的氣氛直到近期才漸漸降溫,這個月份,山人想要特別提醒這些新上任的地方父母官——
長達十天的年假是否好好休息了?還是快樂的吃吃喝喝,默默的胖了一圈?開工轉眼也一個禮拜,是否已經收起玩心,恢復正常的作息? 諸羅山人透過卦象提醒大家,開心很重要健康更是不能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