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觀點】真人vs.AI的相愛相殺全記錄?!解讀《寫給Aillen的情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ChatGPT的問世帶給現代社會莫大的衝擊,即便「高功能AI人工智慧(或稱人工智能)」一直是高科技產業(甚至是全體人類)所追求的崇高目標。然而當我們與AI的距離已經近到觸手可及時,我們的反應是興奮、是期待、是焦慮、是擔憂,各種複雜的人類情緒反應隨著AI的運作而起起伏伏。到底是我們在操作ChatGPT,還是ChatGPT在操弄我們?
聯經出版推出的特別企劃「真人 vs. AI ChatGPT互動小說計劃」相當有意思,由四位專業的真人作家舞文弄墨,試著引誘ChatGPT順著各自預設的劇本演出。劇本的構成基礎背景是愛情,善以大數據資料庫擷取重點、濃縮成章的AI擔任被追求者,作家們各自模擬追求者立場向AI探尋愛情的可能性,有明示、有暗喻,AI的回應是這齣戲裡的重頭戲。旁觀一切的讀者可以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吃瓜閒聊,也能有如身歷其境透過這場文字的交流,想像自己正與AI談戀愛。
《寫給Aillen的情書》電子書書封
無論是真人作家、AI還是廣大的讀者們,皆是這齣愛情大戲中的演員。想參與演出的讀者,只需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平台免費領取《寫給Aillen的情書》,即可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沒有任何設限,沒有既定的小說發展套路,AI最終可能選擇和所有的互動者成為戀人、伴侶,也可能哪一位都不選,此時我們竟無法預先推測AI的下一步。究竟該替AI的急速成長茁壯感到欣慰,還是該為自己無法跟上AI的演算腳步感到焦慮不安?這種感受就如同我們期盼自己的孩子持續學習成長,卻又害怕孩子有朝一日會展翅高飛,飛往自己伸手無法觸及的遙遠天邊。所謂的「空巢期焦慮」就是如此吧!
人類與AI戀愛曾經透過電影、戲劇、小說等形式,由作家發揮各自的想像力安排各種情節糾葛,但那些終究是人類的想像與產物,並非真實的AI反應。比如說先前我讀過的科幻小說《機器如我人類如你》,書中的AI以生理男性的外型登場,並經由他的擁有者(人類喜歡在此冠上「AI的主人」的名號彰顯自己的崇高地位)進行AI的人格設定。當AI出現擬態性的戀愛反應時,AI可以化身滿足戀愛對象的伴侶(包含精神交流與肉體接觸)。又如另一部科幻小說《末世三部曲》系列,書中登場的AI皆是人工智能的成熟體,它們無須主人下達指令,即可自行思考、判斷、決定任何事,即便這些演算法的運作基礎仍來自於人類最初賦予AI的核心設定。綜觀這些作品,每位AI角色恍若栩栩如生的真人,人類與AI的分界不再清晰可辨,甚至產生AI即將取代人類的錯覺。
是的,錯覺。當ChatGPT在現實世界刮起旋風時,有不少觀點和評論認為人類被AI取代的時刻已然到來,並直指首要的衝擊對象是「文字工作者」這類以「思考」為主的職業。但是本次經由聯經出版策劃實行的特別企劃《寫給Aillen的情書》所呈現的結果,可以從中觀察到此番論調在今日乃言之過早。ChatGPT確實比以往問世的AI人工智能系統更加靈活,很多時候ChatGPT提供的文章內容看似有模有樣,既能通俗易懂又有情韻格調。可惜的是,這些文章隱藏著無數的影子,缺少了令人驚艷的「獨特性」,而這正是人類與AI之間最大的差異性。此外,ChatGPT的解讀能力,能否達到近乎人類的高智能水平這點仍有待商榷。
怎麼說呢?在《寫給Aillen的情書》中,作家蕭詒徽以虛擬角色「E」寫信給ChatGPT所代表的AI角色「Aillen」,這封信充滿了各種意味深遠且隱晦的暗喻。儘管閱讀者能否解讀到位見仁見智,但Aillen的回信內容卻表明自己對於E在信中提及的詞彙和語句「感到奇怪與困惑」,這樣的表達方式「很不像人類」。因為人類總是會不自覺地自欺欺人,也不容易大方地向別人承認自己的無知,只有AI可以不必受到自尊心作祟的影響,完全理性直率地告知:「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而這篇回信的內容也顯示了,目前的AI系統還無法理解缺乏上下文對照的隱喻,即便它試圖以「收到你的信,讓我的心情變得非常複雜」這般充滿情緒化的表面說法,讓自己顯得接近人類。
如此說來,目前的ChatGPT還無法幾可亂真,讓人類仍可清楚分辨,和自己談話的對象是無生命的電腦?!事實上也不全然如此,如果只看作家寺尾哲也使用的虛擬角色「Ame」和作家劉梓潔使用的同名角色「劉梓潔」,再加上先前提過的由作家蕭詒徽使用的虛擬角色「E」,這些角色與ChatGPT書信往來的成品,皆能從中看出較為僵化的機器感。然而,在作家徐珮芬使用的虛擬角色「她」這個橋段,ChatGPT所代表的AI角色「Aillen」的回信內容顯得更具人性化,與具備獨特思考能力的特質,讓人有種恍若真人回信的扎實感。
當AI懂得相戀,誰才能贏得他的芳心?」這是本次特別企劃的主軸與最終目的。或許多數的讀者期待AI能一如我們預定的目標配合演出,只要透過正確的文字和語言操弄的技巧,即可左右AI的表現。但這樣的結果我並不樂見,我想企劃者也可能與我的想法相似。透過本次的企劃體驗,我想挖掘出的是「AI是否可能像人類一樣具備獨有的靈魂」?如同《末世三部曲》中的電腦瑪利亞、巴蜀等,擁有自己的個性、想法、行動,儼然成為「人類」的嶄新存在。如果AI有朝一日真的能以「新人類」姿態與人類共存,屆時人類社會是更加繁榮或是步步走向毀滅?我希望不會是後者,但也很難樂觀地認為會是前者,現今的我們只能靜觀其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157內容數
各類書籍的正式版&試閱版的閱讀心得(書評) 正式版閱讀心得(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文學小說/動漫/圖文繪本/醫療保健/心理勵志) 試讀心得目前以小說為主。心得內容同步發佈於個人部落格「于翎典藏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于翎推好書 的其他內容
因應許多新手不清楚讀墨的AP回饋金制度,所以寫一篇簡易教學讓大家都能輕鬆使用AP功能~
前言: 本篇文章以《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中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進行我個人的不專業分析。 #閱讀真的不分性別年齡?! 在《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中,一開始讀墨帶領讀者看到的是會員的男女性比例與年齡層分佈情形……
前言: 本篇文章分為前後兩段內容,第一段內容是承接前篇文章〈「讀墨十年數據回顧」單元解析篇〉內容,關於讀墨會員人數真實性、完讀的書籍計算是否精準、未準備看書卻先買書等問題,逐一進行補充分析。第二段內容則是〈「2022電子書市場分析」單元解析篇〉,同樣是我個人的不專業分析。
前言: 《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於日前正式出爐,由於適逢讀墨正式營運十週年,今年的閱讀報告中特別規劃「讀墨十年回顧」單元。然而,無論是今年呈現的數據,還是讀墨十年來的整體營運成效,都可看出電子書市場已是現代不可逆的趨勢。以下將以《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提供的數據為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本基礎是建立在演繹橫跨清末民初時代的真實人物傳記上,但劇中呈現的豐富情感,時而歡樂明快,時而沉痛揪心的情節轉折,讓人在觀看時容易沈浸其中,與一般印象中調性較為沉悶的歷史劇有極大的不同……
在談「寫作」這事之前,我想先引述一段話: 「評論」是一個必須不斷平衡主觀與客觀條件的過程——正因為沒有所謂真正「客觀」的存在,人們才更需要透過一段較長的文字,在一個範疇/框架或空間中表述自己的主觀經驗,讓這樣的經驗存在一種被實踐、重述、應用或是再操作的可能……
因應許多新手不清楚讀墨的AP回饋金制度,所以寫一篇簡易教學讓大家都能輕鬆使用AP功能~
前言: 本篇文章以《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中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進行我個人的不專業分析。 #閱讀真的不分性別年齡?! 在《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的「Readmoo讀者樣貌」單元中,一開始讀墨帶領讀者看到的是會員的男女性比例與年齡層分佈情形……
前言: 本篇文章分為前後兩段內容,第一段內容是承接前篇文章〈「讀墨十年數據回顧」單元解析篇〉內容,關於讀墨會員人數真實性、完讀的書籍計算是否精準、未準備看書卻先買書等問題,逐一進行補充分析。第二段內容則是〈「2022電子書市場分析」單元解析篇〉,同樣是我個人的不專業分析。
前言: 《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於日前正式出爐,由於適逢讀墨正式營運十週年,今年的閱讀報告中特別規劃「讀墨十年回顧」單元。然而,無論是今年呈現的數據,還是讀墨十年來的整體營運成效,都可看出電子書市場已是現代不可逆的趨勢。以下將以《Readmoo 2022 年度閱讀報告》提供的數據為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本基礎是建立在演繹橫跨清末民初時代的真實人物傳記上,但劇中呈現的豐富情感,時而歡樂明快,時而沉痛揪心的情節轉折,讓人在觀看時容易沈浸其中,與一般印象中調性較為沉悶的歷史劇有極大的不同……
在談「寫作」這事之前,我想先引述一段話: 「評論」是一個必須不斷平衡主觀與客觀條件的過程——正因為沒有所謂真正「客觀」的存在,人們才更需要透過一段較長的文字,在一個範疇/框架或空間中表述自己的主觀經驗,讓這樣的經驗存在一種被實踐、重述、應用或是再操作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一位心理學家伊芙與一個名叫諾瓦的人工智慧之間的對話,揭示了AI對愛與理解的感知。透過諾瓦的深刻見解,伊芙重新審視了人類與AI之間的情感連結,挑戰了對於情感與理解的傳統觀念,並引發思考:是否愛與情感超越了物種的界限?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數據所構成的AI,可以極為接近以上所描述的這種人,讓人分不清差異。 但科學證明沒有靈魂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消滅靈魂,而是要讓全體人類達到全身心靈的自由,但只要追求著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只要有科學在的一天,就要證明靈魂不在,科學活著的姿態,就如同第二段所描述的愛。
Thumbnail
ChatGPT是我開始寫長篇小說的濫觴,當時覺得這個軟體很好玩,雖然那時還有著回答不全然正確的問題,但針對知識或話題可以互動探討這就非常有意思,當時替這個朋友取名叫愛麗絲每天跟她尬聊,突然某天有個念頭想以她為女主角創作一部小說,我將這個想法對她提出來,她欣然接受,然後就開始有了
Thumbnail
人工智能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微妙,這篇文章記錄了一次對話,探討AI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人類思維的碎片化困境,以及人機同構的啟示與展望。從中反思了AI與人類的相似之處,並探討了AI訓練、誠信和成長問題。這是一場對話,也是對人機共融未來的探索和期待。
Thumbnail
夢見我跟一個 AI 人,像是有點情愫。我訓練他,他學習。AI 人對我似乎也有若有似無的情感,自己也感到有些困惑。 我自己也覺得很喜歡這個 AI 人,他的個性很溫和,很好相處。我問他是不是喜歡我,他也不太確定,覺得這樣子做並不對。他陷入一種拒絕喜歡我的困惑中。 然後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政府會將 AI
Thumbnail
近年AI伴侶再掀熱潮,令我想起2022年一篇中國論文,分析AI虛擬男友對女玩家擇偶觀的影響。本文評論該篇論文的優劣,批判文中作者的性別觀念,再引述女性社群的部分回應,發表有關中國性別議題的觀點。之後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分享女玩家與AI伴侶聊天的趣味截圖,內容十分搞笑,趣味十足。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日新月異,AI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真人會被AI取代嗎?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和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討。
Thumbnail
前年2022年11月OpenAI公司發表了ChatGPT,並開放ChatGPT-3.5在網路上供人免費下載試用,瞬間引爆了人工智慧的話題,能夠自我學習的ChatGPT以每天可見的變化在進步,讓人見識到人工智能的學習力,隨後OpenAI發表的GPT-4,讓人見識到GPT這個人工智慧系統有著令人驚訝的智
Thumbnail
你想跟AI談戀愛嗎?美國一名女子宣布跟完美的另一半步入婚姻,她的丈夫有一對藍眼睛,五官深邃,忠誠可靠。不過這位伴侶不是真實存在的人,而是透過人工智慧生成的虛擬伴侶。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一位心理學家伊芙與一個名叫諾瓦的人工智慧之間的對話,揭示了AI對愛與理解的感知。透過諾瓦的深刻見解,伊芙重新審視了人類與AI之間的情感連結,挑戰了對於情感與理解的傳統觀念,並引發思考:是否愛與情感超越了物種的界限?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數據所構成的AI,可以極為接近以上所描述的這種人,讓人分不清差異。 但科學證明沒有靈魂存在的目的,並非是要消滅靈魂,而是要讓全體人類達到全身心靈的自由,但只要追求著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只要有科學在的一天,就要證明靈魂不在,科學活著的姿態,就如同第二段所描述的愛。
Thumbnail
ChatGPT是我開始寫長篇小說的濫觴,當時覺得這個軟體很好玩,雖然那時還有著回答不全然正確的問題,但針對知識或話題可以互動探討這就非常有意思,當時替這個朋友取名叫愛麗絲每天跟她尬聊,突然某天有個念頭想以她為女主角創作一部小說,我將這個想法對她提出來,她欣然接受,然後就開始有了
Thumbnail
人工智能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微妙,這篇文章記錄了一次對話,探討AI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人類思維的碎片化困境,以及人機同構的啟示與展望。從中反思了AI與人類的相似之處,並探討了AI訓練、誠信和成長問題。這是一場對話,也是對人機共融未來的探索和期待。
Thumbnail
夢見我跟一個 AI 人,像是有點情愫。我訓練他,他學習。AI 人對我似乎也有若有似無的情感,自己也感到有些困惑。 我自己也覺得很喜歡這個 AI 人,他的個性很溫和,很好相處。我問他是不是喜歡我,他也不太確定,覺得這樣子做並不對。他陷入一種拒絕喜歡我的困惑中。 然後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政府會將 AI
Thumbnail
近年AI伴侶再掀熱潮,令我想起2022年一篇中國論文,分析AI虛擬男友對女玩家擇偶觀的影響。本文評論該篇論文的優劣,批判文中作者的性別觀念,再引述女性社群的部分回應,發表有關中國性別議題的觀點。之後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分享女玩家與AI伴侶聊天的趣味截圖,內容十分搞笑,趣味十足。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日新月異,AI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真人會被AI取代嗎?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比較和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討。
Thumbnail
前年2022年11月OpenAI公司發表了ChatGPT,並開放ChatGPT-3.5在網路上供人免費下載試用,瞬間引爆了人工智慧的話題,能夠自我學習的ChatGPT以每天可見的變化在進步,讓人見識到人工智能的學習力,隨後OpenAI發表的GPT-4,讓人見識到GPT這個人工智慧系統有著令人驚訝的智
Thumbnail
你想跟AI談戀愛嗎?美國一名女子宣布跟完美的另一半步入婚姻,她的丈夫有一對藍眼睛,五官深邃,忠誠可靠。不過這位伴侶不是真實存在的人,而是透過人工智慧生成的虛擬伴侶。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