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術史

含有「台灣美術史」共 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宮田彌太郎(1906.9.4-1968.5.6),出生東京台灣成長,為一位廣義的灣生,身為東洋畫家入選全數日治時期官辦美展。亦擅長於版畫、報刊插畫以及書籍裝幀,為日治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本文將以一手史料、美展圖錄、友人回憶等資料,盡可能完整呈現宮田彌太郎的一生。
Thumbnail
鹽月桃甫(1886-1954),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西洋畫家之一。身為台北高等學校美術部的教師,培育了眾多熱愛美術的學生,台高美術部在戰前至少舉辦了十五場展覽會,以及二十多位入選台灣美術官展的部員。戰後也憑藉著對於美術的熱愛,自行籌辦「蕉葉展」,持續舉辦直至2000年止。
Thumbnail
這本書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了陳澄波的一生。如同書名,談到陳澄波,就一定會提及他的妻子-張捷,兩人婚後陳澄波到東京留學、後來到上海教書,張捷一個人在家鄉獨力撫養三個孩子,支持著丈夫的夢想;後來陳澄波在228事件中被殺害,張捷強忍著悲痛,低調而堅強的活下去,為了幫丈夫討一個公道,張捷的堅強令人動容又不捨。
Thumbnail
5/5供桌上的自畫像
第一次聽到「門板」的故事時也很震驚⋯⋯偉大身影的背後往往也有個一樣偉大的精神支柱!
她比我想像中再矮小一點點,但也沒有那麼小,仍是很有份量地存在。甘露水看起來在休息,但感覺得出來她在聆聽,用身體感受著我們的存在。我有種輕輕被舉起來的感覺,好像要隨著她的軀體一起往上,但又好好地站住了。
Thumbnail
好日好日又好日—木下靜涯 前陣子走訪淡水,目的就是拜訪木下靜涯桑在台灣的落腳處,淡水這塊寶地真的是譜出許多藝術風景,猶如莫內花園,三層厝的高低層次、荷蘭式與西班牙交錯的異國建築、河岸邊仰望觀音山的視野,難怪許多藝術家喜歡來淡水寫生。
Thumbnail
台灣第一代西畫家李石樵,擅長描繪人物、風景、甚至抽象繪畫,可他最鍾愛的仍是人物畫,認為只有人物畫才能傳達出最濃厚的情感。低調的他,歷經了台灣歷史上變動最大的一段時期。動盪時局使他對政府的期望在不知不覺間消退,而這些轉變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珍貴的社會記錄。
Thumbnail
最近常駐在台中,也激起好好認識自己的所在地這個念頭,就從我們都熟悉,也時常坐車時經過的台中火車站開始吧! 台中火車站歷經百年歷史,在日治前清代末期,因台灣鐵路只新建至新竹為止,真正的台中鐵路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以推理、懸疑的手法進行一段又一段的跨時空敘事,再透過故事來顯映出活生生的歷史,這是《陳澄波密碼》這部歷史小說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不只是畫家的生命,他的許多畫作成為了敘事的核心,這給我們一個看待歷史的雙重視角:不只故事可以說歷史,繪畫也可以映照歷史。
Thumbnail
「台灣光復,天地草木,普天同慶,可欣可賀,吾人生於前清,而死於漢室,實終身之所願也。」——陳澄波 陳澄波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被譽為臺灣美術的化身,是繼黃土水之後,第二位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的臺灣人,帶給臺灣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勇於在藝術上與日本人一爭高下,不再只是次等國民。 但陳澄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歷史小說,結尾很震驚也很感概,原來歷史課本有好多沒告訴我們的事情,在我看完這本書,我對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發展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台灣原來有這麼一位俱有影響力的畫家-陳澄波,但歷史或者美術課本裡卻隻字不提,只因為他是228事件的受難者。 書名:陳澄波密碼 作者:柯宗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