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的得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邊境重開,口罩令取消,內地旅行團又一車車把遊客送到香港之時,不用電視台記者到購物區綵訪,就是我平日一樣經過旺角、上水及沙田等地方,已見人頭湧湧,這「盛況」對居於購物區附近的居民有多少影響,其實也不用多說。我想,那些地方的居民會否比較喜歡新冠肺炎疫情時的寧靜呢?


早前和跑友說起,她不諱言比較喜歡疫情時的狀況,我相信她肯定不是喜歡疫情令很多人病倒以至離世,只不過當其時比較寧靜又簡單的生活,相信也會令一些香港人懷念。


跑友說她很喜歡因為疫情而要在家工作的日子,其實在家工作也不是過去三年才有的概念,外國早已經慢慢地實行起來,只是這三年走得特別快而已,既然現在的科技可以支援遙距電腦操作及工作,員工不用每日逼車上落班,老闆又可省回租用寫字樓,只要生產力沒有下跌,其實是否一個雙贏的局面呢?跑友之所以喜歡在家工作,主要是她可以和她的小狗有更多相處時間,還未計午膳時間可以自己製作適合自己又健康的午餐,究竟有多少香港人會更喜歡那三年不時可以在家工作的日子呢?又或不少老闆其實不喜歡只不過卻要無奈接受呢?

無論在家工作這概念會否因這個疫情而在香港更普及,又是否得大部份香港人喜愛,但相信我們都會難忘人生會經歷過一次這樣工作的日子。


不過我想香港人或者會更懷念一個比較寧靜又沒有那麼擠擁的環境。我想香港人口實在太多,正確一點來說應該地方太少了,若果再加上旅客,其實環境擠逼得令人不舒服,若果還要是住在購物區附近,就更加苦不堪言。這三年我們封關,遊客一下子少了,住在購物區附近的居民首先受惠,然後又有限聚、禁堂食、封樓、隔離令等措施,最主要是不少人害怕感染而足不出戶,再令市面人流大減一截,這三年大部份時間到香港大部份地方,真的少了擠擁而活得舒服,而少了很多沒禮貌的旅客就更加令人心曠神怡,難怪這個月當媒體報道有關社區多了很多怪人怪事,有人已經打趣說這是再次通關的必然結果,懂的人自然會會心微笑。


對我而言,疫情帶來很多傷痛和不便是令人難過,但這三年亦的確帶給我很多新體會和經歷,有好幾個月試試在家工作的滋味固然新鮮,另外多在香港行不同的山徑及尋找不同的賞花地方又是另一大收穫,但我覺得最重要是面對因一個未知的疫情時所表現出的彈性及適應力,然後不斷尋找方法繼續好好活著,才是這三年最大的得著,就例如不能到外國旅行就在香港郊遊,不能外出吃飯便試試那些貴價餐廳有大折扣的外賣,不能到體育館打羽毛球便多做拉筋及伸展運動,不能實體教會相聚便學習用網絡或以小組形式聚會⋯⋯,三年也不就一樣過去,並且還體驗了過去未有過的生活方式,這三年還是有我喜歡的地方。

(25·03·2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他在香港和曼谷的生活體驗,並對人多的地方和自私的行為感到厭煩。她在家中找到了樂趣,並對購物車和小型載人車的價格感到驚訝。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他在香港和曼谷的生活體驗,並對人多的地方和自私的行為感到厭煩。她在家中找到了樂趣,並對購物車和小型載人車的價格感到驚訝。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