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的描述耐人尋味。
當一個人在生活中常常發誓,發願說要做某一件事,或者沒有做某一件事,其行為已經成為說法的意向,這時候我們要觀察這個人的行為是不是真的如自己說的那樣去做,假如沒有,以煩人的口語來說是空口白話,用佛家觀點來說,造惡業,這個世上其實很多人都在造惡業,而且還拉著很多人一起造惡業,但是他們從來不承認自己造惡業,都說自己是造善業,做善事,把一些是非觀點混淆著一起說,用許多自己都不太能接受的所謂的善業來說服大家接受,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自利,想要成就自己的功德,利益,所以他必須用更多的惡業善業來使大家接受他的話,並且符合更多人求利的貪念之心。
許多的人都把善良收起來了,為什麼呢?生在世間越善良的人容易被欺侮,被受騙,所以大家都用最惡的一面相對。以至於大家在生活上變得很痛苦,即使求神拜佛也一樣痛苦。
當我們看見路上以一個老人慢慢的走,會不會想要去纏扶呢?這時候開始有了許多想法,老人為什麼一個人走?他的家人呢?其實路過的你我都曾經是他的家人,因為在過去世裡的相遇,來到這一世,所以我們看見了老人,在未來世也許還會碰到,只是不知道用什麼方式遇見而已。這就是佛法出入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