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供養在於自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供養亦復不賴其物,是在自信。

 

解釋:作何事情只要下定決心要有信心,不要害怕,堅定地去做。即使碰到困難也要堅定下去。

 

當我們做一件事缺乏信心的時候,很容易潰敗,因此,信心最重要。但是通常我們最容易被打擊的就是信心。有人支持的時候做起事情來很容易得到信心,那怕只有一個人支持你,最可悲的是當你作對的事連最後一個支持你的人都不支持你了,這時候的信心真的垮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面對大環境的打擊,我們只能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的修為,行為,當你改變自己行為的時候仍然無法改變大環境,只能默默退出,站在旁邊觀望,再循一條路來走,繼續自己的修為,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就讓整個環境改變做善的心走向惡的道路上。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打擊信心的人,缺乏的是給予信心的人。有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你的面前,一個是有勢力有背景的人,一個平民小卒,大部分的人會給予有勢力背景的人信心,甚至於做錯事也會給於機會改正;至於那個平民小卒如你我,面對的卻是一陣諷刺言語,尖酸刻薄的認為他不夠努力,完全不給機會。每一個人是不是都很努力了,犯錯的人一個選擇原諒,一個卻不原諒,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捧著世間的一碗水,世間的這碗水永遠只求利益,永遠只對自己有利的存在,所以我們手中的這一碗世間的水從來沒有端平過。

 

由於我們手中這一碗世間的水始終端不平,當我們遭受打擊的時候,大多數會求助於人或神,拜神為最大的基礎,因為是人有利相隨,無利看淡。佛法說的利益眾生,是把眾生的利益看成佛的利益,但在世間的人來說,很少人做得到。上述所言,我們在生活上有一種想法就是他人需要人幫助的時候,會索取額外的利益,這就是貪,無人不貪的,這個貪念一起就不得了,有的時候越貪越大,像個無底洞那樣。生活上的貪利無所不在。但是佛不貪,他貪你的心,你越誠心實現你的願望越大,他不會在乎你對他供養什麼,只要你一顆誠心。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大把金錢,名貴的花,菜餚,車子去供養人,結果人拿到這些還不一定實現你的願望,佛不一樣,他一定會實現你的願望,就看你的誠心而已。沒有那的個心,說什麼都是空的,這是佛要告訴我們的你對你自己要有信心做你想做的事,不過佛菩薩是很公平的,如果妳為了自己想要的一不小心做了壞事,佛菩薩一樣可以幫助你,只是這個惡果你要自己去承擔,也就是說將來你作什麼噩夢時,不能怨天尤人,這就是惡業的起始。當你做了善事會有好報,持續不斷地作善起善心,從心底你的一生就會活得很快樂,不做惡夢。

 

人們因為缺乏自信,加上很多人一副鄙視的眼光,這一個眼神被說的自信心全無,因為自信不足加上瞋心,因此起了殺心與傷害之心,這些沒有自信的人特別在乎他人的眼光,世人就是這樣生活在他人的眼中,想要活出自我與自信的,不去在意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佛菩薩要我們有自信,堅信自己的心努力去做,佛菩薩希望你成功,你的供養可大,可小,全在於一顆自信的善心。

 

 

以下是我自創的,佛菩薩供養四部曲:

 

供花,使人於芬芳。

供燈,使人於光明。

供飯,使人於飽腹。

供養,使人於自信。

 

回向   

供養

 

一切諸佛眾生   合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0會員
394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2024/04/28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2024/04/28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