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生活 | 小費到底要給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剛好看到一個關於小費的新聞:

在維也納熱門觀光區Naschmarkt有些餐廳額外增加了一筆 10%「服務費」在帳單上,如果客人沒有注意又再加上一筆小費,等於餐廳收了兩次小費。
這個新聞從客人角度、服務業從業人員、業主上都有很多不同的討論面向。要討論這些部分,我覺得可以先從較紹奧地利小費文化開始。

奧地利小費文化

說到給小費,對於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都不太熟悉,因為在亞洲地區不習慣另外給小費,通常都是在帳單上直接加10%服務費。但在歐洲,小費可以算是服務生固定薪水以外的分紅,通常給小費也是直接給服務你的那位,所以算是很直接對於他服務的Feedback。


今天主要要分享的是德國、奧地利地區給小費的習慣(就算在歐洲,每個國家給小費的習慣都不太一樣)。


一定要點飲料嗎?


一般來說,進到餐廳坐下來沒多久服務生就會過來先問你要喝什麼。當地人習慣先點啤酒或餐前酒,邊喝邊聊然後慢慢看菜單。

在餐廳點飲料算是約定成俗的規定,飲料賺的算是餐廳得到的小費,所以有一種說法是「點飲料=給小費」。但是!其實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點飲料,只是想喝水的話,可以跟他們要Leitungswasser 自來水(或Tap water),疫情後大部分餐廳都會酌收一點自來水的費用,30 Cent到1歐左右。
或是我通常就會點最便宜的Soda Zitrone 蘇打水+檸檬。

給小費的原則-「湊整數」


一般來說拿到帳單之後,可以抓大概10%加上去。以我還是學生時期的作法是,基本上只要湊到整數給服務生就可以了。如果小數點是0.80或0.90的話,可以再往上一個整數。
舉例來說
一個人帳單是11.30歐,我會給12歐;如果是11.80歐,就可以給到13歐。
兩個人帳單23.70歐元,通常我會給25或26歐。
人數多的話通常也會湊多一點,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給,直接10%加上去也可以。

怎麼給呢?

延續上面的例子,有剛好12歐的現金給服務生的話,可以跟他說:

Stimmt so. (不用找了)


有需要找錢的話,直接跟他說12歐,他就找你剩下的錢。刷卡給小費的話,一樣跟他講12歐就可以了。

以自己意願為主

雖然說給小費是習慣,但真的遇到我覺得態度很不好的服務生,有時候也會斟酌的不給或給很少啦。當然態度很親切的也會給的比較多一點。總而言之,小費就是願意給再給。

補充一下點餐小撇步:

之前聽過有人在餐廳裡舉手叫服務生,結果被服務生罵的事情。在餐廳裡舉手叫服務生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不太禮貌的行為,通常他們會大概看你們點餐的狀況過來詢問。
當你準備好點餐時,把菜單蓋上,表示你已經看完了,這樣他們就會直接過來點餐了。 不過有時候等了很久還是會舉手示意一下啦,或是盡可能地盯著他看...

回到前面提到的新聞

根據餐廳老闆說,疫情後加上奧地利整體物價上漲,所以現在客人願意付出的小費經常給不到百分之十。對於服務生來說,時薪比其他服務業低,最大的收入就是來自小費,因此才會有額外增加服務費的行為。
對此,另一篇新聞有提到維也納商會Wirtschaftskammer Wien其實是批評餐廳這樣的行為的,並認為強制增加小費並不符合奧地利的習慣。
我在看新聞下面留言的時候,有發現其實有滿多民眾表示可以理解餐廳的作法。大概是最近奧地利物價真的漲得很多,大家都有感於薪水縮水。還有另一個被討論的點,就是餐廳認為來這邊消費的大多數是觀光客,但是觀光客經常不給小費或是給太少的小費。
目前法規上是不允許餐廳強制要求服務費,但難保有沒有餐廳會這樣做。最好還是在結帳前確認好帳單再付錢。
“!這裡所提的額外服務費並不是指Gedeck的費用,Gedeck通常以人頭計算(有些餐廳會一桌收一個固定費用),每個人3~5歐,這部分算是餐廳附的麵包費用。”

個人的一點想法

住奧地利也好幾年過去,疫情後的這幾年物價真的是肉眼可見的明顯增長。超市民生物品的漲幅真的不少,以最最最平價的牛奶來說,我剛來的時候只有Bio有機農場或品質較好的牛奶會超過1 歐元。現在最便宜的牛奶都快1.5歐了。
更別說超市的雞蛋,目前最便宜的雞蛋一顆也要0.30歐左右(NT9台幣)。進餐廳的話,現在基本上就要花個25歐。因為物價漲成這樣,理所當然消費者願意付出的小費就會比較少。這部分可能真的需要讓整體薪資提高才能增加消費者給小費的意願。
剛開始來的時候很不習慣進餐廳要先點飲料,也對於每次結帳要怎麼給小費很困擾,加上在這裡常遇到非常做自己的服務生(被兇過很多次😅),所以以前要結帳都會有點緊張。現在比較熟悉後,就會理解用高一點的小費來鼓勵服務好的服務生;對於態度不佳的服務生就不給小費。(結果還遇過不爽就把找錢丟回來給我的人...)
在此給各位一點心理建設,在奧地利很容易遇到不親切和態度不佳的服務生。大家不用太過在意,真的很常見!
*註:本文資訊皆來自個人經驗和資料蒐集,如有錯誤歡迎指證。

哪裡可以找到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奧地利留學的實用文合輯。留學維也納大學六年,集結生活、學校、簽證等,分享一些我希望能早點知道的事。希望幫助各個想來奧地利留學的人,少走一點冤枉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次感謝朋友帶路,來到這間位於17區的酒莊(酒莊資訊ℹ️我會放在最下面喔)下了電車之後可以看到兩側滿滿的葡萄園,很有奧地利其他省的風光,跟維也納市區的感覺非常不一樣。
經過五年的整修和正式開幕後,上個週末開放給民眾進去參觀。 結果就看到像這樣的排隊人潮...
這次感謝朋友帶路,來到這間位於17區的酒莊(酒莊資訊ℹ️我會放在最下面喔)下了電車之後可以看到兩側滿滿的葡萄園,很有奧地利其他省的風光,跟維也納市區的感覺非常不一樣。
經過五年的整修和正式開幕後,上個週末開放給民眾進去參觀。 結果就看到像這樣的排隊人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人請我喝一泡茶,我一定會找個機會,回送對方一斤茶。這並非有必然的對價關係,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習慣而已! 偶爾聽到人說,對方還算給面子,心裡都會想,你又給了對方什麼呢?有時人家只是有禮貌而已,別高估了自己的存在。 在某個職場工作時,採購的位置常換來換去的。當我換部門,我會請新採購和廠商吃飯。除了交
Thumbnail
我曾以為送外賣一定會收到貼士(小費),並以為貼士應該至少有10元,因為每次自己叫外賣,也會給至少10元(港幣)。 直至送外賣後,發現貼士是很珍貴的,做了超過100單外賣,實際上只有3訂單顧客曾給貼士,1單是20元(顧客在跑馬地), 1單是10元(那天下著大雨), 1單是5元,合共是35元(在不同日
Thumbnail
一個在台北經營八家餐廳的服務業老闆告訴我:員工當月的全勤獎金如果扣掉了,就整個月擺爛了。 這句話真的很有意思耶! 員工會擺爛是因為不舒服,因為公司扣掉了他(她)的工資。 請注意,轉換一下思維! 獎金(恩惠給與)只有加法沒有扣除(頂多是不計入),所以會扣減的獎金屬性應是工資包括全勤獎金。
Thumbnail
作為遊客,必須要知道一些小費禮儀,以此表達對當地人的尊重,且以實際行動支持這些辛勤工作的服務提供者之生活經濟。
Thumbnail
以前在歐洲旅行時,給予床頭小費、餐廳小費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之一。 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給予小費的文化和習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歐洲各國的小費習慣和文化,包括德國、布拉格、法國、英國等地的小費情況和建議。
Thumbnail
峇里島旅遊時給小費的一些重要訊息。「小傑 印尼」為您詳細地介紹了在峇里島的什麼場合應該如何給小費?該給多少?以及給小費的文化和習慣。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剛剛看新聞說有街頭藝人在抱怨打賞只給60元小費不如不要給! 這世界怎麼越來越不美好了? 以前我在桃勤推輪椅時規定可以收小費! 有些旅客真的也會給我零錢! 但我零錢也會收! 因為零錢也是錢! 但我有些同事很有骨氣堅持不收零錢! 因為覺得給
Thumbnail
以前我在台北工作,自助餐大概只有兩種計價方式: 一是素食自助餐的秤重方式,一斤多少錢由店家決定。二是葷食自助餐多半看菜色計價,有魚有肉自然比較貴,但如果是一般蔬菜,價格都會固定,一樣菜5元,跟員林一樣,但員林現在漲到10元了。
Thumbnail
在農曆春節期間,服務業不單止國內價格上漲,海外同樣過農曆年的國家也有服務特別費率。想知道如何以低調、客製化的方式表達感謝?這篇關於空服員的經驗分享會給你啟發。在高通膨的時期,這些中小小撇步呼應人們日常生活,幫助你不易忘記身邊人的細節,給予他們一份細心的感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人請我喝一泡茶,我一定會找個機會,回送對方一斤茶。這並非有必然的對價關係,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習慣而已! 偶爾聽到人說,對方還算給面子,心裡都會想,你又給了對方什麼呢?有時人家只是有禮貌而已,別高估了自己的存在。 在某個職場工作時,採購的位置常換來換去的。當我換部門,我會請新採購和廠商吃飯。除了交
Thumbnail
我曾以為送外賣一定會收到貼士(小費),並以為貼士應該至少有10元,因為每次自己叫外賣,也會給至少10元(港幣)。 直至送外賣後,發現貼士是很珍貴的,做了超過100單外賣,實際上只有3訂單顧客曾給貼士,1單是20元(顧客在跑馬地), 1單是10元(那天下著大雨), 1單是5元,合共是35元(在不同日
Thumbnail
一個在台北經營八家餐廳的服務業老闆告訴我:員工當月的全勤獎金如果扣掉了,就整個月擺爛了。 這句話真的很有意思耶! 員工會擺爛是因為不舒服,因為公司扣掉了他(她)的工資。 請注意,轉換一下思維! 獎金(恩惠給與)只有加法沒有扣除(頂多是不計入),所以會扣減的獎金屬性應是工資包括全勤獎金。
Thumbnail
作為遊客,必須要知道一些小費禮儀,以此表達對當地人的尊重,且以實際行動支持這些辛勤工作的服務提供者之生活經濟。
Thumbnail
以前在歐洲旅行時,給予床頭小費、餐廳小費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之一。 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給予小費的文化和習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歐洲各國的小費習慣和文化,包括德國、布拉格、法國、英國等地的小費情況和建議。
Thumbnail
峇里島旅遊時給小費的一些重要訊息。「小傑 印尼」為您詳細地介紹了在峇里島的什麼場合應該如何給小費?該給多少?以及給小費的文化和習慣。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剛剛看新聞說有街頭藝人在抱怨打賞只給60元小費不如不要給! 這世界怎麼越來越不美好了? 以前我在桃勤推輪椅時規定可以收小費! 有些旅客真的也會給我零錢! 但我零錢也會收! 因為零錢也是錢! 但我有些同事很有骨氣堅持不收零錢! 因為覺得給
Thumbnail
以前我在台北工作,自助餐大概只有兩種計價方式: 一是素食自助餐的秤重方式,一斤多少錢由店家決定。二是葷食自助餐多半看菜色計價,有魚有肉自然比較貴,但如果是一般蔬菜,價格都會固定,一樣菜5元,跟員林一樣,但員林現在漲到10元了。
Thumbnail
在農曆春節期間,服務業不單止國內價格上漲,海外同樣過農曆年的國家也有服務特別費率。想知道如何以低調、客製化的方式表達感謝?這篇關於空服員的經驗分享會給你啟發。在高通膨的時期,這些中小小撇步呼應人們日常生活,幫助你不易忘記身邊人的細節,給予他們一份細心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