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無荷蘭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根據主計總處4月底公布數據推估,今年經濟成長率恐僅剩1.67%;4月出口統計出現罕見的連八個月衰退。彰顯我國產業過於依賴單一產業與市場的問題,是否患有荷蘭病值得關注。
主計總處去年11月發布的經濟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2.75%;2月下修為2.12%。4月28日發布「112年第一季國民所得概估統計」,2023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3.02%,為近14年來新低,也較2月預測數(-1.20%)減少1.82個百分點;與前一季相比,更衰退6.37%。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吳佩璇表示,若未來三季GDP維持預測不變,今年經濟成長率將下修至1.67%。
我國出口高度依賴單一產品(積體電路),且高度集中在單一市場(中國大陸)具有高度風險,疫情期間晶片短缺,半導體出口暢旺,台灣經濟大幅受惠;當景氣反轉,企業庫存過高,出口惡化,立即拖垮我國經濟。
過去專家警告台灣已出現「荷蘭病」(Dutch Disease)時,央行多次反駁,去年11月發表《台灣經濟發展並無荷蘭病現象》一文,從附加價值率、匯率與工資等變化,認為台灣經濟發展與當年荷蘭病現象並不相同。
然觀察最新的製造業附加價值率,2021年整體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為31.57%,其中以積體電路為主的電子零組件附加價值率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2001年僅29.15%,2021年已高達48.87%。
這些低附加價值率產品,在出口競爭力也偏低。景氣衰退時,也影響相對較大。今年前四月出口,傳產的基本金屬(-26.4%)、機械(-20.7%)、塑橡膠製品(-30.3%)、紡織品(28%)等都出現2成以上的負成長。
吾等應關切產業與市場集中化的現象。還應設法融入國際經貿整合,並提升傳產競爭力,產業朝多元布局。

🎯我是股市鴿|鴿的方向只有一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贊助🥐
📰今天的股市鴿新聞到此,明天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935內容數
每日重點財經新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股市鴿園地 的其他內容
根據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5月的展望調查,98%的受訪經濟師預期今明兩年的美國通膨壓力仍居高不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繼續高於聯準會(Fed)的2%目標水準。專家預期Fed在年底暫停升息後,才會在明年首季開始降息。受訪者看好今年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強勁,預估今年平均每月新增14.2萬個工
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支持下次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動,讓決策官員能有更多時間評估先前升息效果與通膨前景。另外,鷹派的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認為,市場對通膨的預期正在提高,他預計今年聯準會還會升息兩次。 卡什卡里曾是FOMC最鴿派的
平均地權條例的5個子法預告將於15日屆滿,內政部預計於本周四(25日)部務會報拍板,隨即送行政院核定。據悉,子法可望於7月1日上路。 內政部近期積極搜集外界意見,並在法規文字中作更細膩的微調,但不會有原則性的改變。其中,建商提出都更應從源頭放寬的建議,但內政部仍維持公展階段才可免經許可。 此外,私法
美國兩黨債限談判上周一度陷入僵局,但在21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與眾院議長麥卡錫通過電話後再度出現轉機。兩人皆表示通話內容相當正面,儘管兩黨仍未達成共識,但兩人已同意22日恢復談判。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警告兩黨必須在6月1日前達成協議提高舉債上限,否則將導致美國債務違約。葉倫表示:「我先前發函給國會時已表
美國近期面臨債務上限問題,若再不提高舉債上限,最快6月面臨債務違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國內金融業投資美國公債曝險金額約新台幣1.38兆元,但依據評估,美債上限最終仍是能取得共識,但期間波動難免。黃天牧強調,金管會有密切關注美債上限的問題。 🎯我是股市鴿|鴿的方向只有一個 👍追蹤社群:IG每日
日經225指數22日收漲278.47點或0.9%,來到31,086.82點,創下1990年7月以來最高,且改寫2023年4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保險類股大漲2.35%是最大功臣,漲幅在33類股裡居冠,其次是航空與鐵路類股。東京海上控股(Tokio Marine Holdings)股價飆漲5.72%,原
根據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5月的展望調查,98%的受訪經濟師預期今明兩年的美國通膨壓力仍居高不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繼續高於聯準會(Fed)的2%目標水準。專家預期Fed在年底暫停升息後,才會在明年首季開始降息。受訪者看好今年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強勁,預估今年平均每月新增14.2萬個工
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支持下次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動,讓決策官員能有更多時間評估先前升息效果與通膨前景。另外,鷹派的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認為,市場對通膨的預期正在提高,他預計今年聯準會還會升息兩次。 卡什卡里曾是FOMC最鴿派的
平均地權條例的5個子法預告將於15日屆滿,內政部預計於本周四(25日)部務會報拍板,隨即送行政院核定。據悉,子法可望於7月1日上路。 內政部近期積極搜集外界意見,並在法規文字中作更細膩的微調,但不會有原則性的改變。其中,建商提出都更應從源頭放寬的建議,但內政部仍維持公展階段才可免經許可。 此外,私法
美國兩黨債限談判上周一度陷入僵局,但在21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與眾院議長麥卡錫通過電話後再度出現轉機。兩人皆表示通話內容相當正面,儘管兩黨仍未達成共識,但兩人已同意22日恢復談判。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警告兩黨必須在6月1日前達成協議提高舉債上限,否則將導致美國債務違約。葉倫表示:「我先前發函給國會時已表
美國近期面臨債務上限問題,若再不提高舉債上限,最快6月面臨債務違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國內金融業投資美國公債曝險金額約新台幣1.38兆元,但依據評估,美債上限最終仍是能取得共識,但期間波動難免。黃天牧強調,金管會有密切關注美債上限的問題。 🎯我是股市鴿|鴿的方向只有一個 👍追蹤社群:IG每日
日經225指數22日收漲278.47點或0.9%,來到31,086.82點,創下1990年7月以來最高,且改寫2023年4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保險類股大漲2.35%是最大功臣,漲幅在33類股裡居冠,其次是航空與鐵路類股。東京海上控股(Tokio Marine Holdings)股價飆漲5.72%,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台灣傳統產業2024年6月的最新營收數據,重點分析股本規模、營收和可轉債轉換情形。標示需注意的訊息,如股本小於10億、營收變動超過20%和可轉債轉換餘額低於30%。提供各產業內可轉債競拍個股的連結,供投資人深入研究。若需詳細資料,歡迎來信索取Excel檔案,期望幫助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引言 在全球經濟持續波動的大環境下,台灣這個亞洲小巨人如何在不確定性的海洋中穩健前行,成了廣大讀者關注的焦點。隨著2023年即將結束,展望未來兩年,我們不僅需要關心台灣經濟的增長動力,也必須正視潛在的風險。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台灣2025年的經濟前景,旨在為各位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解析,明確其增長動力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基於台灣最新的財經新聞: 台灣股市反彈:2024年1月19日,台灣股市指數經歷了顯著的上漲,這是在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預測2024年業務反彈後的情況。股票價值的這一上升是從早期的下跌中恢復過來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在當地市場淨買入新台幣801億元(約合25.5億美元)。這一舉動表
Thumbnail
股癌  24.01.17 *外資有很多期貨空單,反映應對選舉的避險情緒高,週三結算之後、空單處理掉之後 有機會好轉。 *外資賣股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國第四季GDP表現略低於預期。 跟台灣的選舉結果應該沒什麼關係。 *整體來看,2024還是看是個復甦年,復甦的程度可能強可能弱,但半導體的產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台灣傳統產業2024年6月的最新營收數據,重點分析股本規模、營收和可轉債轉換情形。標示需注意的訊息,如股本小於10億、營收變動超過20%和可轉債轉換餘額低於30%。提供各產業內可轉債競拍個股的連結,供投資人深入研究。若需詳細資料,歡迎來信索取Excel檔案,期望幫助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引言 在全球經濟持續波動的大環境下,台灣這個亞洲小巨人如何在不確定性的海洋中穩健前行,成了廣大讀者關注的焦點。隨著2023年即將結束,展望未來兩年,我們不僅需要關心台灣經濟的增長動力,也必須正視潛在的風險。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台灣2025年的經濟前景,旨在為各位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解析,明確其增長動力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持續向好,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穩健,失業率持續維持低位,出口表現亮眼。然而,儘管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台灣的生育率卻持續低迷,甚至呈現下滑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基於台灣最新的財經新聞: 台灣股市反彈:2024年1月19日,台灣股市指數經歷了顯著的上漲,這是在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預測2024年業務反彈後的情況。股票價值的這一上升是從早期的下跌中恢復過來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在當地市場淨買入新台幣801億元(約合25.5億美元)。這一舉動表
Thumbnail
股癌  24.01.17 *外資有很多期貨空單,反映應對選舉的避險情緒高,週三結算之後、空單處理掉之後 有機會好轉。 *外資賣股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國第四季GDP表現略低於預期。 跟台灣的選舉結果應該沒什麼關係。 *整體來看,2024還是看是個復甦年,復甦的程度可能強可能弱,但半導體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