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荷蘭病?產業單一化、房價高漲、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

台灣的荷蘭病?產業單一化、房價高漲、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隨著美國川普「迫使」台積電大量投資美國,說不定還得接手英特爾這個麻煩,也間接讓台灣大量科技人才外流到美國去,加上世界各國都在加速半導體自主化,留給台灣產業轉型的時間顯得越來越短,別忘了,台灣雖然在半導體製造供應鏈位居要角,但軟體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弱勢,根據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台灣在AI人工智慧硬體排名世界第一,但軟體排名則只有26名。而位於重中之重的人才們一旦選擇赴美,那失去大量人才的台灣要怎麼如郭智輝所言要在短時間「超韓趕星」?
(話說,我們台灣部長們真的很喜歡畫各種~超~什麼的大餅,文化部長也說要透過補助讓台灣漫畫或文創短時間可以超韓趕日XD)

台灣近三十年經濟成長主要仰賴半導體產業,1980年代,政府推動半導體發展(彼時政府將半導體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項目,投入大量資源,制定相關政策,例如:孫運璿、李國鼎等官員的決策,都為半導體產業奠定基礎。),張忠謀創立台積電,開創晶圓代工模式。1996年ITA協定生效,促進半導體出口。在天時地利人和下,台灣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然而,其他產業並未享有相同發展機運。


但是這三十年過後,台灣似乎只有半導體一枝獨秀,但其實,台灣從事服務業人數就有600多萬人,科技業人數占比其實很低,但大家都知道服務業的薪資簡直就是哭到沒剩半點毛(於是更多人鋌而走險)。而背後其實是陷入產業結構與低利率死結循環;


為什麼說台灣目前的結構性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死結」,簡單列要點大概是:

——長期低利率政策導致房價飆升,企業與政府依賴此模式生存,阻礙產業轉型,人才因高房價與低所得外流,而產業單一化又加劇這種惡性循環

這些問題其實很多經濟學者或政策專家都看得出來,但為什麼政府不願意真正改變?因為:

  1. 房地產是政商勾結的核心利益,政治人物需要金主支持,建商掌控大量資金,政策自然向有利於建商的方向傾斜。
  2. 台灣的企業環境依賴「低成本、低競爭」模式,產業缺乏轉型壓力,因為能夠靠便宜資金與低成本生存。
  3. 政府決策短視,沒有長遠規劃,政治人物關心的是「能不能選上下一屆」,而不是「台灣未來 30 年如何發展」。
  4. 台灣民眾對政策理解有限,大部分人只關心短期的生活成本,不會去思考更長遠的經濟結構,因此政策缺乏改革壓力(這點很重要)



所以目前台灣所面臨的結構問題如果詳細來講,大概就是:


1. 台灣過度依賴單一產業

台灣經濟長期依賴半導體與電子產業,而其他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發展不足。這樣的產業結構問題有幾個風險:

  • 若半導體市場變化,或美國/中國政策影響台積電,台灣經濟將承受巨大衝擊。
  • 其他產業(例如生技、AI、文化創意、金融科技)發展緩慢,缺乏多元經濟支撐點。


對了,這種現象被稱為**「荷蘭病」(Dutch Disease)**,即某國經濟過度依賴單一出口產業,導致其他產業衰退,經濟變得脆弱。


2. 台積電及關鍵人才外流

台積電向美國擴展並帶走台灣技術人才,這不是預測,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 根據數值預估,台積電未來會陸續向美國派遣4000 名以上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

(台積電一個美國廠大約需要500人過去,8個廠就是4000人,台清交一年錄取的理工學生也就5000人左右,而且被帶走的菁英們,他們是台灣花費大量心血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但以後他們的消費、生產、稅金未來都會貢獻給美國囉~~)而要知道,一旦台積電出走,不是只有台積電,而是相關供應鏈也會一起飛到美國。

  • 隨著美國設廠,未來更多的技術轉移、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內部化,將進一步削弱台灣的技術優勢;日本也在這麼幹。

這不只是企業策略,而是美國政府的產業戰略。美國希望透過**「去台化」**,讓半導體供應鏈更安全,而台灣將逐漸失去這一核心競爭力。


3. 低利率政策導致房價高漲、產業缺乏轉型動力

台灣的房價上漲主要受 30 多年低利率政策 影響:

  • 央行維持低利率,導致資金流入房市,推高房價,而不是投入產業升級或創新。
  • 房地產變成最穩定的投資管道,企業不想冒風險進行創新,因為買地賺錢更容易。
  • 年輕人薪資無法成長,因為企業沒被迫提高薪資來競爭人才,導致低薪與高房價並存。

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低利率 → 房價上升 → 人才無法累積資本 → 企業不升級 → 經濟發展停滯 → 更多人才外流(就算不是高科技人才,許多年輕人也是遠赴日本或新加坡闖蕩)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創新產業發展不如韓國、新加坡,因為他們有強制性的產業升級政策,而台灣的企業只想賺短期利益,不想轉型。


4. 政府不真正抑制房價,因為政治人物的金主是建商

台灣房價不斷飆升,而政府遲遲不動真正的房地產稅制改革,背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商關係

  • 政治人物需要金主支持選舉,而這些金主就是房地產業者與財團。
  • 房市是台灣經濟重要支柱,政府不願意打擊房價,因為怕影響經濟數據與政績。
  • 房價下跌會讓已經買房的族群不滿,而這群人又是選舉的重要票源。

解決方法很簡單:學習日本的房產稅制,但政府遲遲不願採取有效措施,顯示根本沒有意願改革(因為民眾不關注不在意~只要操弄一下仇恨議題就可以把玩民眾得到選票,其他不用上心)


5.選民/台灣民眾不上心


大多數人習慣「被餵養」資訊,不習慣主動思考

台灣的教育和媒體環境,讓許多人習慣被動接受資訊,而不是主動去查證和推理。例如:

  • 學校教育重標準答案,不鼓勵獨立思考
  • 新聞報導情緒化,習慣餵給觀眾結論
  • 社群媒體演算法只推送符合使用者既有偏見的資訊

當人習慣「直接相信權威或媒體」而不是自己分析,就會變得容易被操弄。


台灣人對政治的情緒投入度過高

許多台灣人關心政治不是基於「政策優劣」或「邏輯分析」,而是基於情緒、認同、甚至族群對立,這使得他們難以保持理性。例如:

  • 政治人物利用仇恨動員:「某某陣營是壞人,我們要團結對抗他們!」
  • 透過情緒塑造好人/壞人形象:「這個人很親民,所以他一定是好人!」(忽略他的政策和行為)
  • 把政治當球隊支持:「我支持的就是對的,對方一定是錯的!」(不看實際證據)

這種「政治當宗教信仰」的情況,使得許多人即使有邏輯能力,也會選擇不去用。


大多數人不想花時間分析

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或興趣去做「邏輯分析」這種耗腦的事情,尤其是:

  • 資訊太多,讓人懶得去整理
  • 日常生活忙碌,沒空深度思考
  • 覺得自己無法改變什麼,所以懶得管

很多人寧可簡單接受媒體說的話,或是跟著群體走,而不願意花時間查證和分析。


群體壓力與從眾效應

在台灣的社會文化中,「合群」很重要,這導致:

  • 如果周圍人都支持某個立場,自己違背會被排擠
  • 在家族群組、職場、社交圈裡,很多人不敢發表不同意見
  • 長期在單一資訊泡泡內,會覺得某種觀點就是「真相」

這讓許多人即使內心有疑問,也選擇順應大眾,而不是獨立思考。


政治人物與媒體刻意讓人民「不帶腦」

台灣的媒體和政治環境並不鼓勵人民理性思考,反而利用各種手法強化情緒、模糊焦點、製造對立,例如:

  • 媒體偏頗報導,讓人民只看到片面資訊
  • 政治人物刻意模糊焦點,讓人民關注「八卦」而非「政策」
  • 用煽情語言取代理性討論,讓人無法冷靜分析

當人民被情緒淹沒時,理性與邏輯思考就被拋到一邊。



許多人喜歡在當下吃吃喝喝,或一起瞬間的義憤填膺(社會時事),但其實也不怎麼了解(也不想),更無法理解背後的結構問題(累),或許也是房貸跟生活壓力已經壓垮個人的思考空間,這也不是結構問題嗎?

以上只是個人對時事心情抒發,純屬個人觀點



avatar-img
Aeron雜七雜八的日常
10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第八章描述了林雅婷(一隻普通的蚌)在宅邸中遇到的離奇事件。由於謠傳她是祥瑞神蚌,能帶來財富,引來兩名刺客企圖偷走她。林雅婷的本能反應讓刺客們痛呼,並最終被宅邸主人發現。事件結束後,主人反而考慮炒作林雅婷的價值,讓林雅婷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第七章:蚌子水族箱生活(存)記   l   女主的驚恐現狀:我只是一顆普通的蚌,求放過! 自從在宴會上被一群商人硬生生吹成「祥瑞神蚌」之後,我的蚌生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水深火熱階段。 「生珍珠?黃金珍珠?紫金幻彩龍珠?!」 「你們是不是瘋了?!我真的什麼都生不出來啊!!」 但問題是,現
第六章、被飼養的蚌 l   豪華海水飼養計畫:男主版   「去,給這蚌準備最好的海水!」 男主大手一揮,手下立刻開始行動,活像要迎接什麼尊貴的皇族,而不是——一顆即將進鍋但誤打誤撞逃過一劫的蚌。 「等等!我就是個普通的蚌啊!真的不用這麼大陣仗!」 然而,作為一隻沒有人權(甚至沒「蚌權
這一篇敘述一個穿越到廚房的蚌,如何奇蹟似地逃過被烹煮的命運。主角蚌以其機智和出人意料的行為,不僅逗樂了讀者,更意外獲得了男主的青睞,展開了意想不到的後續發展。
簡而言之:社畜的蚌生從養殖場到餐桌的奇幻冒險 一、穿越成蚌,生不如死 穿越這種事,大家不是轉生成王女、聖女、魔法天才,就是至少能當個惡毒女配來攪動風雲。可我,林雅婷,一個21世紀的普通社畜,居然穿越成了一顆——蚌?! 是的,你沒聽錯,就是那種會被
今天,我聽到一則關於我們家的老顧客——小惠阿姨去世的消息。 大約二十年前,當我還在高中時,小惠阿姨經常來我們的店裡。她總是點一壺咖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享受生活,過得相當奢華,手持一根菸(那時還沒強制室內禁菸),漫不經心的神情看著落地窗。 小惠阿姨開了一間服飾店,但因為個性隨性,經營得並不
第八章描述了林雅婷(一隻普通的蚌)在宅邸中遇到的離奇事件。由於謠傳她是祥瑞神蚌,能帶來財富,引來兩名刺客企圖偷走她。林雅婷的本能反應讓刺客們痛呼,並最終被宅邸主人發現。事件結束後,主人反而考慮炒作林雅婷的價值,讓林雅婷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第七章:蚌子水族箱生活(存)記   l   女主的驚恐現狀:我只是一顆普通的蚌,求放過! 自從在宴會上被一群商人硬生生吹成「祥瑞神蚌」之後,我的蚌生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水深火熱階段。 「生珍珠?黃金珍珠?紫金幻彩龍珠?!」 「你們是不是瘋了?!我真的什麼都生不出來啊!!」 但問題是,現
第六章、被飼養的蚌 l   豪華海水飼養計畫:男主版   「去,給這蚌準備最好的海水!」 男主大手一揮,手下立刻開始行動,活像要迎接什麼尊貴的皇族,而不是——一顆即將進鍋但誤打誤撞逃過一劫的蚌。 「等等!我就是個普通的蚌啊!真的不用這麼大陣仗!」 然而,作為一隻沒有人權(甚至沒「蚌權
這一篇敘述一個穿越到廚房的蚌,如何奇蹟似地逃過被烹煮的命運。主角蚌以其機智和出人意料的行為,不僅逗樂了讀者,更意外獲得了男主的青睞,展開了意想不到的後續發展。
簡而言之:社畜的蚌生從養殖場到餐桌的奇幻冒險 一、穿越成蚌,生不如死 穿越這種事,大家不是轉生成王女、聖女、魔法天才,就是至少能當個惡毒女配來攪動風雲。可我,林雅婷,一個21世紀的普通社畜,居然穿越成了一顆——蚌?! 是的,你沒聽錯,就是那種會被
今天,我聽到一則關於我們家的老顧客——小惠阿姨去世的消息。 大約二十年前,當我還在高中時,小惠阿姨經常來我們的店裡。她總是點一壺咖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享受生活,過得相當奢華,手持一根菸(那時還沒強制室內禁菸),漫不經心的神情看著落地窗。 小惠阿姨開了一間服飾店,但因為個性隨性,經營得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