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怪物以前》創傷後的漫長崩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raw-image

弟弟自殺身亡後,特殊清潔師楊寧失去了一向敏銳的嗅覺,只有在工作時,也就是在死亡現場,才會恢復。有一天她不小心接案清理了命案現場,因而被警方當成重要嫌疑人,她只好為了自證清白查案。沒想到查一查發現弟弟的案子似乎也跟凶手有關……

凌亂的房間,雖生猶死的狀態

必須說楊寧並非一個討喜的角色:焦躁易怒,完全沒在管他人想法,有時不知道在暴衝什麼,同時也不輕易展現脆弱的一面。有時她的憤怒可以找到緣由,但更多時候身為旁觀的讀者跟著她只是因為她是主角,卻可能很難理解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正好讀完小說又打開已經續借兩次卻遲遲未讀的創傷相關書籍,恍然抓到作者塑造這個角色的線索。在茱蒂絲‧赫曼的《創傷與復原》一書中提到了「倖存者三循環」——失眠、惡夢和身心症狀——基本上楊寧都有,同時她也與人疏離,對自己憤怒,對日常生活大多時候都保持麻痹狀態。

書中髒臭的地方除了死者的房間,還有楊寧凌亂的房間。死者無力整理房間,家屬或屋主也難以清理,因此才有特殊清潔師這個職業,身為當中的佼佼者,楊寧絕對有能力將自己家裡打掃得比一般人家乾淨,但她遲遲沒有行動。這已經不是「懶」可以解釋的,也不只是因為她失去嗅覺所以無感,反而比較像是在說明她正介於生與死之間——「沒有活著,也沒有死去」——《凝視創傷》借用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說明這是一種認為無人可理解自己的「中介態」。

漫長崩潰的根源

縱然高翊峰已經在推薦序說這是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主角,讀完《創傷與復原》和《凝視創傷》我才意識到:好吧,我不懂 PTSD。但這也讓我重新思考小說中我一直覺得似乎少了什麼的真相揭露和結局。也許比起展現讀者觸不到的人物腦中想法,作者更想說的是,楊寧的行動與抉擇有更深層的原因——

《創傷與復原》:「許多受虐兒童牢牢抓住一個希望,就是長大後可以逃走和獲得自由。然而,在高壓控制環境裡形成的性格,使她無法適應成年後生活。倖存者在基本信任感、自主性和主動性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根本問題。一般人到成年期早期就得建立獨立性和親密感,但被虐者受損的自我保護機轉、知識和記憶、自我認同及建立穩定情感關係的能力,都會成為她的負擔。她仍舊是自己童年的囚犯,試圖創造新生活時,得再度與精神創傷正面交鋒。」

作者用節制的手法寫楊寧的童年,因此讀者隱約可以知道她的原生家庭樣貌,但沒有得到太多細節。不過壓抑相關記憶可能正好暗示了受虐的程度,朦朧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和跨越世代的不幸。對本來就破碎的楊寧而言,弟弟的死和查案可能都只是更多崩潰的觸發事件。

氣味複雜,如愛如恨

出於對敘事節奏感有不同偏好,我可能稱不上非常喜歡這本書,但作者文筆真的很細膩,比如讀完艋舺相關段落,就還滿想找機會再去感受一下的:

青山宮、中藥行、香鋪、糕餅店、甜湯、茶行、印刷廠、洗衣店……艋舺的氣味因子非常複雜刷洗地面的氯化清潔品和糞尿爭相搶奪地位,檳榔渣和嘔吐物的氣味也會被風捲起,衝入鼻腔。公園金屬長椅上有些榕樹葉的生氣、土味與新鮮,滴漏在上頭成垢的甜湯散著沉舊蜜味,又同時存在揮之不去的體臭和飽嗝,將鼻子往鐵條上碰,還能聞出鏽蝕的金屬味以及屬於不同布料的溽濕感。

關於氣味的重頭戲,還有書中的主要線索「羅莎夫人」香水。查了一下,這是真實存在的香水,混了多種香氣,其中縈繞故事的玫瑰香,似乎很能象徵小說中的「愛」以及常常隨之而來的「恨」:令人愉悅之餘,也難免會刺痛人。


書名 | 成為怪物以前

作者 | 蕭瑋萱

出版 | 印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左串串字的沙龍
7會員
16內容數
寫讀書心得或筆記就是自己跟自己開讀書會、寫會議記錄,公開內容則是因為覺得,如果有其他人能用這種延遲的方式交流想法,那就太好了。閱讀類型有點雜,會寫閱讀心得的書應該以小說和歷史人文書為主,但可能也會出現科普書、心理學相關或是商管書。
2023/06/12
「貧窮是什麼?」 當一位高中老師對考生們抛出這個問題,考生可能會覺得莫名奇妙,書都讀不完了還思考什麼哲學或社會問題。然而,當人們在生活與工作載浮載沉,偶爾得以用全知觀點回顧那個時期的自己和老師的問題,可能會抓到此時與彼時的連結。其中一個抓到連結的人可能就會成為作家,寫出《若你傾聽》這部小說。
Thumbnail
2023/06/12
「貧窮是什麼?」 當一位高中老師對考生們抛出這個問題,考生可能會覺得莫名奇妙,書都讀不完了還思考什麼哲學或社會問題。然而,當人們在生活與工作載浮載沉,偶爾得以用全知觀點回顧那個時期的自己和老師的問題,可能會抓到此時與彼時的連結。其中一個抓到連結的人可能就會成為作家,寫出《若你傾聽》這部小說。
Thumbnail
2023/06/05
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多少? 我們還可以再為這個問句設定多一點條件,比如,二十年前打擊大眾身心的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你記得的,跟身邊人記得的,一樣嗎?
Thumbnail
2023/06/05
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多少? 我們還可以再為這個問句設定多一點條件,比如,二十年前打擊大眾身心的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你記得的,跟身邊人記得的,一樣嗎?
Thumbnail
2023/05/22
距今約五百年後,有一個新世界,人們分成五種階級,不同階級的人們在瓶子裡就被打造成具有不同生理條件的胚胎,出生後更接受各種不同的洗腦和心理條件制約,成年後他們會成為政府期望他們成為的人,真心喜歡自己所在的階級,對性交與麻醉藥品無所節制。不過在這個人們都具高度一制性的世界,偶爾還是會出現異數……
Thumbnail
2023/05/22
距今約五百年後,有一個新世界,人們分成五種階級,不同階級的人們在瓶子裡就被打造成具有不同生理條件的胚胎,出生後更接受各種不同的洗腦和心理條件制約,成年後他們會成為政府期望他們成為的人,真心喜歡自己所在的階級,對性交與麻醉藥品無所節制。不過在這個人們都具高度一制性的世界,偶爾還是會出現異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圍繞著氣味的小說。 故事的主角楊寧因父母不睦,自小和弟弟互相陪伴長大。楊寧的嗅覺比一般人更為敏銳,但是在弟弟自縊身亡後,她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失去靈敏的嗅覺,唯有強烈的屍臭能夠喚醒她的嗅覺記憶。或許是為了彌補對逝去的弟弟的虧欠...... (continued)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圍繞著氣味的小說。 故事的主角楊寧因父母不睦,自小和弟弟互相陪伴長大。楊寧的嗅覺比一般人更為敏銳,但是在弟弟自縊身亡後,她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失去靈敏的嗅覺,唯有強烈的屍臭能夠喚醒她的嗅覺記憶。或許是為了彌補對逝去的弟弟的虧欠...... (continued)
Thumbnail
會知道蕭瑋萱的這本《成為怪物以前》是看到陳思宏在臉書上強力推薦。故事簡述如下:在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嗅覺,只有在處理命案清理工作的現場,她才能透過死亡的觸發重新喚起這份能力。在一次清理任務中,楊寧不慎遭到設計,成為兇殺案的嫌疑人。原本心已破碎離散的她,開始重新聚焦,試圖找出真兇……
Thumbnail
會知道蕭瑋萱的這本《成為怪物以前》是看到陳思宏在臉書上強力推薦。故事簡述如下:在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嗅覺,只有在處理命案清理工作的現場,她才能透過死亡的觸發重新喚起這份能力。在一次清理任務中,楊寧不慎遭到設計,成為兇殺案的嫌疑人。原本心已破碎離散的她,開始重新聚焦,試圖找出真兇……
Thumbnail
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敏銳而細膩的超人嗅覺,直到佇立命案清理的工作現場,在死亡的撩動下才再度甦醒重生。然而她卻因此無端背負凶殺的嫌疑,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證明自身的清白。 她只能追索殘存在命案現場的幽渺香水氣味。為了揪出真凶,楊寧甚至不惜師事連續殺人犯程春金,讓自己化身為獵人,揣摩凶手扭曲的心態與思維
Thumbnail
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敏銳而細膩的超人嗅覺,直到佇立命案清理的工作現場,在死亡的撩動下才再度甦醒重生。然而她卻因此無端背負凶殺的嫌疑,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證明自身的清白。 她只能追索殘存在命案現場的幽渺香水氣味。為了揪出真凶,楊寧甚至不惜師事連續殺人犯程春金,讓自己化身為獵人,揣摩凶手扭曲的心態與思維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我是說,當我還在以前的職位任職時,這是一本能夠在改編版權售出後就直接無阻礙地進入影視化的完熟之作。當悔恨把主角豢養成怪物之前,怪物就已經在文字中潛伏著等待進入每一個閱讀者的世界中。   實在不得不讚嘆蕭瑋萱的寫作功力如此純熟強大,場景描寫完全細膩與逼真,從第一字就迅速打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我是說,當我還在以前的職位任職時,這是一本能夠在改編版權售出後就直接無阻礙地進入影視化的完熟之作。當悔恨把主角豢養成怪物之前,怪物就已經在文字中潛伏著等待進入每一個閱讀者的世界中。   實在不得不讚嘆蕭瑋萱的寫作功力如此純熟強大,場景描寫完全細膩與逼真,從第一字就迅速打
Thumbnail
如果失去來得如此突然,要怎麼防備突如其來的痛苦? 你有好多問題要問,卻不知從何開始,也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也沒有人會告訴你,當存在的意義消失,存在依然存在。
Thumbnail
如果失去來得如此突然,要怎麼防備突如其來的痛苦? 你有好多問題要問,卻不知從何開始,也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也沒有人會告訴你,當存在的意義消失,存在依然存在。
Thumbnail
書中有一句對話是這樣說的:「妳知道愧疚是什麼感覺。妳明白那種無能為力。」當釜已成舟,生命再也無法挽回,遺留在世的人們要如何面對失去的悲慟以及明日的盼望?我想這是看完本書後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書中有一句對話是這樣說的:「妳知道愧疚是什麼感覺。妳明白那種無能為力。」當釜已成舟,生命再也無法挽回,遺留在世的人們要如何面對失去的悲慟以及明日的盼望?我想這是看完本書後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Thumbnail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與其說是推理小說,我倒覺得比較像是一篇大型的、喃喃自語的抒情文。這本書廣受肯定,結局很有巧思,作者也的確文采斐然,但總覺得太多了。劇情推進得很慢,大多數的篇幅都是在描摹和抒情。即使是單純的人物對話、動作敘述或事物描繪,都要用優美的詞藻來展現。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與其說是推理小說,我倒覺得比較像是一篇大型的、喃喃自語的抒情文。這本書廣受肯定,結局很有巧思,作者也的確文采斐然,但總覺得太多了。劇情推進得很慢,大多數的篇幅都是在描摹和抒情。即使是單純的人物對話、動作敘述或事物描繪,都要用優美的詞藻來展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