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成為怪物以前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成為怪物以前

▫️作者:蕭瑋萱
▪️出版:印刻

📚簡介:
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敏銳而細膩的超人嗅覺,直到佇立命案清理的工作現場,在死亡的撩動下才再度甦醒重生。然而她卻因此無端背負凶殺的嫌疑,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證明自身的清白。

她只能追索殘存在命案現場的幽渺香水氣味。為了揪出真凶,楊寧甚至不惜師事連續殺人犯程春金,讓自己化身為獵人,揣摩凶手扭曲的心態與思維,一步一步踏入怪物的領域。但隨著線索逐漸深入,也令自己陷入更深的危險之中……

📚心得:
氣味覆蓋了偽裝,也揭開了真相。
楊寧,本書的主角,從事「特殊清潔」,清理命案現場。原先敏銳的嗅覺在弟弟楊翰自殺後因創傷症候群而失去,唯有在那個充滿各種氣味的命案現場,死亡的惡臭短暫地讓她恢復嗅覺,深吸一口那腐敗酸腥、屍味就像喚醒她嗅覺的藥。
蠻諷刺的,在接觸了楊翰的死亡後她再也聞不到,食不知味,卻又在接觸死亡的現場,用絕望的氣味來喚醒醫生也無法治好的嗅覺。

在看這本書時,平板被我放下、又拿起來好幾次,掙扎了幾次才把它看完。
每個頁面的角落都殘留著不同的味道,我很喜歡作者在詞彙上的表達,讓每個動作與人物內心的摸索都豐富了想像,但也正因為如此,在第一章節,對於「氣味」的描述,就像一盤混著所有氣味的菜餚被擺放在我面前,不吞下就無法迎接下一道料理,本身對氣味也有些敏感,所以在閱讀想像的過程,很是痛苦,尤其是當楊寧把面罩拿掉,貪婪地在現場吸一大口氣時,我在內心尖叫著救命。

咀嚼著文字,一邊企圖在氣味中找尋推理的痕跡,找回我翻閱這本書的目的,在楊寧被兇手利用而背負兇殺嫌疑開始,所有人物的存在變得更立體,行動起來的楊寧推進了故事,這邊開始就讓人放不下手了,一直閱讀到最後一個字。

有裂痕的家庭關係、不平等的愛、祈求卻收不到回應的渴望,那些人成為怪物的契機也許很輕易,對氣味的執著是那麼類似,反轉再反轉,當以為捕捉到了氣味的源頭,卻發現一切無關輕重,都與楊寧有著關聯,氣味終究將她帶到了真相面前。

相似的是傷,但聚集了那些傷痕的卻是氣味,藉由味道來逃離、接受自己醜陋的那面,然後成為了怪物。
作者切換不同角色的角度去做描寫,讓故事變得更為完整,也清晰了讀者的推測,但有些角色即使再有理由、傷痕再重,他犯的罪還是讓人無法心疼起來。

這本書是偶然看到他人推薦後才閱讀,現在只覺得太晚讀到這本書。
讀完後,突然也想喝碗紅豆湯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玖遠閱書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玖遠閱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30
這本老少咸宜、令人愉悅的作品,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
Thumbnail
2023/08/30
這本老少咸宜、令人愉悅的作品,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
Thumbnail
2023/08/17
在名為「謊言」的遊戲裡,人人都是編織幻想的「共犯」。 《鏡之孤城》作者辻村深月洞徹人性最新傑作。 一點點微小的憧憬,和一點點明亮的想望,越堆越高,越來越危險,直到難以承受。此時此刻,就是瓦解的瞬間──
Thumbnail
2023/08/17
在名為「謊言」的遊戲裡,人人都是編織幻想的「共犯」。 《鏡之孤城》作者辻村深月洞徹人性最新傑作。 一點點微小的憧憬,和一點點明亮的想望,越堆越高,越來越危險,直到難以承受。此時此刻,就是瓦解的瞬間──
Thumbnail
2023/08/13
封面真的很美,猶豫了好久,還是選擇了誠品的獨家書衣海報版。 間諜、還有音樂,將這兩者不相干的詞連結在一起,卻成了一本相當吸引人的故事。 《間諜靜靜執起琴弓》,原本的書名,皺鰓鯊的部分改譯成間諜,而「皺鰓鯊」本身是一種非常謹慎的生物,謹慎的特質用來譬喻間諜。
Thumbnail
2023/08/13
封面真的很美,猶豫了好久,還是選擇了誠品的獨家書衣海報版。 間諜、還有音樂,將這兩者不相干的詞連結在一起,卻成了一本相當吸引人的故事。 《間諜靜靜執起琴弓》,原本的書名,皺鰓鯊的部分改譯成間諜,而「皺鰓鯊」本身是一種非常謹慎的生物,謹慎的特質用來譬喻間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圍繞著氣味的小說。 故事的主角楊寧因父母不睦,自小和弟弟互相陪伴長大。楊寧的嗅覺比一般人更為敏銳,但是在弟弟自縊身亡後,她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失去靈敏的嗅覺,唯有強烈的屍臭能夠喚醒她的嗅覺記憶。或許是為了彌補對逝去的弟弟的虧欠...... (continued)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圍繞著氣味的小說。 故事的主角楊寧因父母不睦,自小和弟弟互相陪伴長大。楊寧的嗅覺比一般人更為敏銳,但是在弟弟自縊身亡後,她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失去靈敏的嗅覺,唯有強烈的屍臭能夠喚醒她的嗅覺記憶。或許是為了彌補對逝去的弟弟的虧欠...... (continued)
Thumbnail
會知道蕭瑋萱的這本《成為怪物以前》是看到陳思宏在臉書上強力推薦。故事簡述如下:在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嗅覺,只有在處理命案清理工作的現場,她才能透過死亡的觸發重新喚起這份能力。在一次清理任務中,楊寧不慎遭到設計,成為兇殺案的嫌疑人。原本心已破碎離散的她,開始重新聚焦,試圖找出真兇……
Thumbnail
會知道蕭瑋萱的這本《成為怪物以前》是看到陳思宏在臉書上強力推薦。故事簡述如下:在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嗅覺,只有在處理命案清理工作的現場,她才能透過死亡的觸發重新喚起這份能力。在一次清理任務中,楊寧不慎遭到設計,成為兇殺案的嫌疑人。原本心已破碎離散的她,開始重新聚焦,試圖找出真兇……
Thumbnail
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敏銳而細膩的超人嗅覺,直到佇立命案清理的工作現場,在死亡的撩動下才再度甦醒重生。然而她卻因此無端背負凶殺的嫌疑,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證明自身的清白。 她只能追索殘存在命案現場的幽渺香水氣味。為了揪出真凶,楊寧甚至不惜師事連續殺人犯程春金,讓自己化身為獵人,揣摩凶手扭曲的心態與思維
Thumbnail
弟弟死後,楊寧失去了敏銳而細膩的超人嗅覺,直到佇立命案清理的工作現場,在死亡的撩動下才再度甦醒重生。然而她卻因此無端背負凶殺的嫌疑,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證明自身的清白。 她只能追索殘存在命案現場的幽渺香水氣味。為了揪出真凶,楊寧甚至不惜師事連續殺人犯程春金,讓自己化身為獵人,揣摩凶手扭曲的心態與思維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我是說,當我還在以前的職位任職時,這是一本能夠在改編版權售出後就直接無阻礙地進入影視化的完熟之作。當悔恨把主角豢養成怪物之前,怪物就已經在文字中潛伏著等待進入每一個閱讀者的世界中。   實在不得不讚嘆蕭瑋萱的寫作功力如此純熟強大,場景描寫完全細膩與逼真,從第一字就迅速打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我是說,當我還在以前的職位任職時,這是一本能夠在改編版權售出後就直接無阻礙地進入影視化的完熟之作。當悔恨把主角豢養成怪物之前,怪物就已經在文字中潛伏著等待進入每一個閱讀者的世界中。   實在不得不讚嘆蕭瑋萱的寫作功力如此純熟強大,場景描寫完全細膩與逼真,從第一字就迅速打
Thumbnail
如果失去來得如此突然,要怎麼防備突如其來的痛苦? 你有好多問題要問,卻不知從何開始,也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也沒有人會告訴你,當存在的意義消失,存在依然存在。
Thumbnail
如果失去來得如此突然,要怎麼防備突如其來的痛苦? 你有好多問題要問,卻不知從何開始,也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也沒有人會告訴你,當存在的意義消失,存在依然存在。
Thumbnail
書中有一句對話是這樣說的:「妳知道愧疚是什麼感覺。妳明白那種無能為力。」當釜已成舟,生命再也無法挽回,遺留在世的人們要如何面對失去的悲慟以及明日的盼望?我想這是看完本書後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書中有一句對話是這樣說的:「妳知道愧疚是什麼感覺。妳明白那種無能為力。」當釜已成舟,生命再也無法挽回,遺留在世的人們要如何面對失去的悲慟以及明日的盼望?我想這是看完本書後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Thumbnail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