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植物探索】波羅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
文 / 許貞慧
水果界的巨無霸波羅蜜,被譽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果王,原產地印度,屬熱帶地區的重要果樹,有「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被視為「吉祥樹」。又因果實外形長滿突起疣粒,形似佛祖如來頭頂,亦有「優缽曇」稱號。
印度梵語Pramita的波羅蜜,在佛經中也稱為「婆那娑、般橠娑」,自古就與宗教有著濃厚關係,如佛教中的六度修行被稱為六波羅蜜,從生死此岸解脫到達涅槃彼岸的修持,簡而言之,即星雲大師所云,從「迷」的此岸到達「悟」的彼岸
花序被包裹在苞葉內。圖/取自黑胡桃網路閣
波羅蜜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別名有木波羅、樹波羅、蜜冬瓜等,為桑科,屬常綠喬木,樹高20公尺以上,樹皮黑褐色,全株有乳汁;葉革橢圓形,螺旋狀排列,花雌雄同株,開花期在春季,結果期則在夏季、秋季。
波羅蜜的花朵會變成果實,為聚合果,緊密地生長在一起,相互融合,因此又被稱為「多花果」;若不結實,則「一砍一實,十砍十實」,故又名「刀生果」。果實成熟時表皮呈黃褐色,有小六角形龜甲狀突起;果肉風味甘酸香甜,散發香蕉和鳳梨融合的特殊香味,一般製成乾果零嘴;囊絲當烹調食材,種子煮時似菱角,烤時味如栗子,果實濃香,亦稱「齒留香」。
小小波羅蜜果實。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
波羅蜜樹幹通直、枝葉茂密,是優美的庭園遮蔭樹和行道樹;上百年的波羅蜜樹,木質金黃、材質堅硬,能製成家具,亦可作為黃色染料,如染僧侶用的黃色袈裟。
走一趟佛陀紀念館,漫遊玄奘大師區及祇園區,抬頭仰望波羅蜜的果實,遙想佛說彼岸的涅槃寂靜,法喜的境界將引領您找到生命中那份甜美的佛果。
【延伸閱讀】
佛教植物網
👉 http://lnago.com/ADQD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年到了佛誕節,我們以「浴佛」來對佛陀的禮敬,也是對自己的心靈供養。
在春暖花開之際,藍毗尼園裡奇葩爭妍,佛陀降誕了,從此人間有了光明與佛法。
慶祝國際博物館日,佛館結合SDGs的三項目標:氣候行動、陸域生態、全球的健康與福祉。
低卡低脂的家常素食料理——刈菜香菇來了
🌟談到佛誕節,不可不知這個節日的主角—釋迦牟尼佛。
每年到了佛誕節,我們以「浴佛」來對佛陀的禮敬,也是對自己的心靈供養。
在春暖花開之際,藍毗尼園裡奇葩爭妍,佛陀降誕了,從此人間有了光明與佛法。
慶祝國際博物館日,佛館結合SDGs的三項目標:氣候行動、陸域生態、全球的健康與福祉。
低卡低脂的家常素食料理——刈菜香菇來了
🌟談到佛誕節,不可不知這個節日的主角—釋迦牟尼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
Thumbnail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Thumbnail
搬來台東後,有一次有朋友請吃自家種的波羅蜜。他們把果肉冷凍起來,要吃時,拿出冷凍庫回溫幾分鐘即可食用。第一次看到波羅蜜,覺得這果實真是龐然大物,聽說平均一顆果實的重量可達12到15公斤,還有重達30幾公斤的,所以2公斤左右的果實,只是小型果而已。
Thumbnail
摩利支天菩薩具有廣大功德力,特別賜予眾生消災、除障、增福、滿願,是佛教二十四諸天護法神之一,亦稱作「摩利支佛母」、「具光佛母」、「積光佛母」等,譯為陽焰或威光。身黃色、三面八臂,主面是熟純金色,右面泛紅調和色,左面為豬之項首現黑色,舌出行、怒紋、獠牙切齒。
攝影:梁寒衣   金菖蒲盛開於簷下,從初春,烈夏,深秋,至凜冬,她如斯日日綻放著……   她是我的「金色界」――一座不凋不謝、永日現前的金色界;而金色界即文殊菩薩,七佛之師的智境界。 梵谷的紫鳶尾與圖,轉載自網路 攝影:Nicole   她的正式名稱為「黄扇巴西鳶尾
Thumbnail
極樂世界裡有無量無數的蓮花座,最殊勝是佛的蓮花寶座叫大寶蓮花王座。這朵蓮花王有很多花葉,每一花葉都作百寶色,花葉上有八萬四千條脈,猶如天畫。每條脈裡有八萬四千光,葉與葉之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作為嚴飾。葉上每一根脈都放光,光中有無量無邊的變化。花葉間的摩尼珠,各放千道光明,光明如同寶蓋,周遍覆蓋在地面上。
Thumbnail
藍毗尼園在現在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的邊境。很多國家都在藍毗尼園建造象徵他們國家的佛寺,像日本、韓國、英國、大陸......也在那邊蓋廟,這是佛陀出生的地方。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的吉祥堅固寺也是蓋在藍毗尼園。在藍毗尼園,懷胎將屆十月的摩耶夫人在林中散步悠遊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導讀: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
Thumbnail
第六地的菩薩,應具足:六波羅蜜。即: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羼提(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有六法不應為:(以下分別解釋) 一、不作聲聞、辟支佛意:身為菩薩,走的是大乘成佛之道,不可以半途去走「成就聲聞果、成就辟支佛果」的小乘道。 二、布施不應生憂心:布施之前、之後不
Thumbnail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
Thumbnail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Thumbnail
搬來台東後,有一次有朋友請吃自家種的波羅蜜。他們把果肉冷凍起來,要吃時,拿出冷凍庫回溫幾分鐘即可食用。第一次看到波羅蜜,覺得這果實真是龐然大物,聽說平均一顆果實的重量可達12到15公斤,還有重達30幾公斤的,所以2公斤左右的果實,只是小型果而已。
Thumbnail
摩利支天菩薩具有廣大功德力,特別賜予眾生消災、除障、增福、滿願,是佛教二十四諸天護法神之一,亦稱作「摩利支佛母」、「具光佛母」、「積光佛母」等,譯為陽焰或威光。身黃色、三面八臂,主面是熟純金色,右面泛紅調和色,左面為豬之項首現黑色,舌出行、怒紋、獠牙切齒。
攝影:梁寒衣   金菖蒲盛開於簷下,從初春,烈夏,深秋,至凜冬,她如斯日日綻放著……   她是我的「金色界」――一座不凋不謝、永日現前的金色界;而金色界即文殊菩薩,七佛之師的智境界。 梵谷的紫鳶尾與圖,轉載自網路 攝影:Nicole   她的正式名稱為「黄扇巴西鳶尾
Thumbnail
極樂世界裡有無量無數的蓮花座,最殊勝是佛的蓮花寶座叫大寶蓮花王座。這朵蓮花王有很多花葉,每一花葉都作百寶色,花葉上有八萬四千條脈,猶如天畫。每條脈裡有八萬四千光,葉與葉之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作為嚴飾。葉上每一根脈都放光,光中有無量無邊的變化。花葉間的摩尼珠,各放千道光明,光明如同寶蓋,周遍覆蓋在地面上。
Thumbnail
藍毗尼園在現在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的邊境。很多國家都在藍毗尼園建造象徵他們國家的佛寺,像日本、韓國、英國、大陸......也在那邊蓋廟,這是佛陀出生的地方。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的吉祥堅固寺也是蓋在藍毗尼園。在藍毗尼園,懷胎將屆十月的摩耶夫人在林中散步悠遊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導讀: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
Thumbnail
第六地的菩薩,應具足:六波羅蜜。即: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羼提(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有六法不應為:(以下分別解釋) 一、不作聲聞、辟支佛意:身為菩薩,走的是大乘成佛之道,不可以半途去走「成就聲聞果、成就辟支佛果」的小乘道。 二、布施不應生憂心:布施之前、之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