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值嗎?2023台北新劇團年度大戲【戲裡戲外】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輕的時候不大看京劇,總覺跟歌仔戲比起來,京劇的時間感更加緩慢,有時聽文戲哼哼唧唧的,沒什麼耐心聽完;即使武戲好看,但老戲總是不怎麼吸引我。即使後來表演市場開始有了新編京劇,但也非我首選。
今年因戲曲中心辦理的「臺灣戲曲藝術節-英雄超時空」,第一次欣賞台北新劇團的作品【戲裡戲外】,啟動了我對京劇熱情。

一日戲迷的劇評:值!

記得在北京玩的時候,常能在古建築的迴廊間聽見二胡繞樑,三四個老年人湊在一塊緊拉慢唱,十足地京腔京味。當時第一次理解,戲曲這文化,都是從地方長出來的,而不是在舞台上才叫戲。【戲裡戲外】講就是這麼件事。

先給結論:老戲真功夫,過癮!

推薦指數:★★★★★(滿分5顆星)

一、演員表現精湛:只能說相見恨晚!

聽聞李寶春老師許久,一直沒有看過他的表演,這一看立馬是圈粉啊!功好、唱好,有板有眼,真心大愛!如果說每一個領域都有領門人,那李老師就是我在京劇的啟蒙。原來,京戲可以這麼好看!
看了台北新劇團不由得怪自己年輕資質駑鈍,怎麼會看不懂這劇種的門道?
整體演出細膩灑脫,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因為年紀漸長,相對於職場的快節奏,這樣的慢條斯理得以相對,始能欣賞剛柔並濟的京劇唱腔、能聽懂這腔調裡的抑揚頓挫譜成的婉轉情感,連【遊園】一段,我都不由想回家在網路上翻找崑曲來聽,實在是太動心。
文字難以形容我對京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文戲的細膩、武戲的鏗鏘,直達心坎。

二、戲中戲雙重奏:現代戲與新老戲的互文性略顯不足

劇情軸線切分為二,一為戲班「慶成班」的故事,是為戲外;一則為舞台上的戲碼,實則戲裡。以「打漁殺家」開場,作爲戲外楔子:惡官橫行、人民有屈,接著便是戲外劇情的推展,以民初為背景,講述狗官意圖強占劇團角兒的故事。
老實講,故事並無新意,不過戲班後台場景搭建與演員們的戲中戲表現自然,觀眾仿若微觀民初戲班樣態,畫面可看性、演員的表演功力彌補了普普的劇情。
下半場老戲登台,演出戲碼與慶成班故事關聯性不大,頂多就是將戲曲中心的大表演廳幻化為民初戲館,觀眾有穿越時空回到老北京之感,這倒是真有呼應「超時空」這個主題。
我甚是喜歡戲館的穿梭氛圍,想像自己彷彿無事一身輕的京城子弟,來看角兒們們的精彩呈獻,心裡滿是暢快!「人生,就該如此!」看到精彩處,我不禁這樣告訴自己。

三、京劇與音樂劇的融合:老戲更為搶眼

也許是我更喜歡老文化的關係,或是被粉墨登場的傳統戲給震攝住,我個人還是覺得老戲更為亮眼。由鍾耀光作曲、呂玉勇全新編腔,本劇以現代音樂劇形式表示,老實講不違和,就是有些不習慣,其中的細緻度與腔調韻味,頗有古典優雅之感。不似實驗性質,劇團新編不躁進,仍保留京劇的底蘊元素,新型態的戲整體來講還是有極高的可看性。

四、影像與機關巧思:拉出視覺與時空層次

為凸顯戲裡戲外的傳統與現代對比,戲一開始放映以影像錄製而成的「前情提要」,影像不長,細緻度極佳,人物立體感與背景設計完美呈現。
舞台設計以戲台元素「出將入相」為主,輔以古典門櫺組合,巧思極具。為撐起舞台空間感,並設計層疊桁架,重現劇館樣貌。一組即可變化多端,無論戲內戲外皆能有所因應,不落俗套。

這輩子,值嗎?程孝天(李寶春)問道。

劇中有幕由李寶春飾演的程孝天對著觀眾自忖,猶如戲裡啟惑又如同戲外尋答,觀眾們一聲聲「值!」,也為這齣戲,甚至是李寶春的藝術貢獻給了簡短卻深刻的肯定。
戲裡戲外全體演員謝幕
8會員
12內容數
身為傳統戲曲愛好者,守備範圍有歌仔戲、京劇、豫劇...等,除此,偶爾也會觀賞舞台劇。會依議題與興趣選擇觀賞劇目,並無特別愛好的劇團,也因此自稱「一日戲迷」!本專題將分享每次看戲心得,為受眾有限的台灣戲曲留下點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