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忘記你的容顏 雪山女神
縱然我們已經相遇過了數十年
佇立在神的頂端
往東望 是你最親近善意的回首
往西看 那延伸而去的西稜再現光芒
往南盼 是你引領山友最初的起源
往北瞧 神聖的稜線訴說著恆古歲月
雪山主峰前往4k的雪山北峰 ,是岳界聖稜線的起或終點。
原本在雪主躲烈陽午餐的我們,摸到最後一刻還是頂著大太陽出發,結果背包剛上身長志馬上又放下背包,追著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雪山工讀生(山羊)打轉 ,這次超幸運竟然在主峰剛好剩下我們兩個的時候 ,拍到了山羊的出現 …
帶著愉快的心情上攀北稜角,從此一路到凱蘭特崑山都由變質砂岩組成大小不一致的石塊 ,必須小心行走才不至於扭傷腳裸,也因為這樣我們行進速度慢了許多,終於離開這樣的地勢,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兩個人坐著開始哈拉起來,一邊看地圖吃零食邊說著上面標示的行走時間,根本是雪山山羊的腳程吧 …
後面的連峰就輕鬆許多 ,只要上上下下的經過四個山頭,就能看見今晚可愛的雪北山屋,結果熱愛住帳篷的我們又抱著睡袋去找營地,此營地海拔約3600m必須小心高山症並且做好秋冬保暖 。。
此刻的北峰稜線上高掛著炙熱的太陽,陪伴著的是秋天漫溢而出的雲海 。當大地的溫度慢慢減弱 ,我們仰望著眼前金黃色的霞光,將雲海最美的一刻展現出來,帶著驚嘆的滿足目送走今夕最後的溫暖 …
清晨緩慢的走上雪山北峰
耳邊的狂風不停吹拂
站在此地 抬頭注目著前方的聖稜線
那斷崖瘦稜 成就出來的驚嘆
再多的文字都難以形容此刻的心情
(FB上這樣寫著那時的心情紀錄)
▲在雪山主峰停留許多的我們,望著一波波而來的中秋人潮,我們的眼光始終落在前方的聖稜線上,或許是想遺忘掉眼前不停的觀光人潮吧。其實也能體會到山友初入山林的心情激動,但對我們而言..山是寧靜是蘊涵更多內心獨自空白的角落,把山頂的喧囂遺落只帶走眼前的此刻..
#本文所有照片來自大柯(RX10跟小相機拍攝),心得來自haker分享
▲聖稜線最前面開始的北稜角海拔高度3880,從雪山往北望去像是一道守護界線,跨越過次屏障進入另一個時空的燦爛。
▼從雪山主峰開始將一路從0KM走過稜線,大霸尖山馬達拉溪登山口到雪山合計約28KM,"神聖的稜線"像是一道天際線,霸王般的獨佔山友的眼界無從移開...
▼雪山工讀生
雪山山羊時常出現在雪山黑森林,原本以為這次要在黑森林追逐他的身影,結果在雪山主峰頂竟然看到它像天使一樣莫名出現,讓我跟大柯馬上丟下剛上肩的背包,拿出相機追著山羊跑...而原本滿是人潮的山頂此刻竟然只剩下我們跟山羊。
▲遠拍翠池,大安溪源頭之一也是台灣最高海拔的高山湖泊分上下翠池,五號冰斗的草窪地積水形成上翠池,二號冰斗位於北稜角北側。從翠池一路往西將進入雪山西稜的路線,如同四通八達的延伸出去。
▼0 KM的聖稜線,從這裡一路到大霸尖山登山口約28km,距離不長最主要是過障礙地形的時間會消耗掉許多體力。
▲▼北稜角一路往上攀爬
▲▼從北稜角山頂俯視雪山圈谷及遠方的北一段
北稜角本身高度3880M,只比雪山主峰矮6M,但山形的金字頂段卻讓他吸引了許多的目光。
▲▼聖稜線一路往北,一直到凱蘭特崑山前都是聖稜線特產的石英變質砂岩,硬度特高耐風化侵蝕,高聳的地形及堅硬的途徑,形成聖稜線最特別的地方,也代表著岳界稜線無可取代的神聖!
▼原本在上河地圖上標示的時間從北稜角至此約45分鐘,也因為我們腳程一直以來比地圖快些,照地圖上排行程,因此這天留了許多時間在發呆跟休息,結果一路行走至此才發現我們跟地圖上的45分鐘竟然落後了些時間,想來是我們在過堅硬的地形時,因為擔心卡住石塊造成扭傷,因此也把速度給放慢了。幸好過了凱蘭特昆峰後,一直到雪山北峰前會擺脫這種岩塊地形,變成似上四下連峰的路徑,對其他山友叫苦的地形,反而因為少了岩塊讓我們鬆了一口氣。
坐在凱蘭特崑山北峰,今日行程已經完成一半,在這邊大休息順便把雨傘跟零食都拿出來,好天氣的稜線實在太曬人。登山的途中往往藏著許多的風景,雖然前方尚有行程在等著我們,但這樣的休息能夠沉澱內心並且整理這一路走來的心情。
▲▼凱蘭特崑山北峰距離主峰約10分鐘腳程,中間將會經過黑森林水源路,由水源路下切將會回到369山莊,也是明天我們回程要取的路線。
擺脫雪山主峰一波波的人潮後,雖然也遇到一些山友,不過總算是恢復許多的山中寧靜了,巧遇3人行的山友,看著他們行走的步伐感覺有些累了,後來竟然自動拆隊跟著我們行走,由於我走在後頭被跟得有點煩躁,大柯主動讓我先走,後來實在覺得這樣黏緊緊地跟法很危險,大柯請他拉開跟隊距離,大哥才發現我們跟他們要去的O聖不同,還問大柯素密達在那裡,頓時我們覺得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呀.....
▲稜線上氣勢澎拜的雲海一路相伴,中秋的好天氣實在讓山友大感激,畢竟連假是山友能夠把握縱走跟上山的時節,如果遇上天氣不好而強制上山,反而容易發生更多危險,山很美但也須要有萬全準備跟好天氣來陪襯。
▲雪北山屋前的不遠處營地,也是我們今天紮營的地方,原本以為今天沒有辦法避開客滿的山屋人潮,後來發現竟然找得到如此平坦的營地,享受山裡寧靜的一晚。
雪北山屋(3594M),距離雪山主峰約4K,也有童話木屋之稱。周圍冷杉林包圍展望不佳,需要往上行走至稜線,不過能夠在這樣的3000M以上稜線有童話木屋住宿,是山友心目中的五星級讚賞了!
▼雪北山屋稜線夕陽(RX10)
▲夕陽下的北一段雲海(RX10)
▲▼夕陽下的西方雲海(RX10)
雪北山屋的稜線景觀剛好位在中間,往東看是中央山脈北一段,往西看是竹苗群峰,天氣大好的今天兩邊各有雲海,大柯前後拍得不亦樂乎,我則坐在山腰靜靜的看著夕陽落霞前的繽紛。
▼月光下的北一段(RX10)
▲日出前的北一段霞光(RX10)
▼日出南湖中央尖(RX10)
▲雪北跟素密達及大霸尖山的叉路口指標大霸尖山的叉路口指標,從此一路往北將進入聖稜線最引人心驚的素密達斷崖,以及泰雅族神聖的大霸群峰。上個月剛從秀霸線走過的我們,那時從大霸尖山看聖稜線,如今換成雪北看大霸尖山群峰,一一指著彼此一起走過的山頭,內心的澎湃及對生活方式的富足,都在山的懷抱中感受到許多。
▲▼雪北山頂..是我們今日的停留點也是仰望素密達的起點!!
從這邊開始的夢想會一直停留在心裡,直到日後親自走過聖稜線再從加利山回首的那眼...
▲雪山北峰拍雪山圈谷
▲▼雪山北峰拍...從穆特勒布山神聖的稜線一直延伸到大霸尖山
▲▼雪山一號二號圈谷..近拍跟遠拍的視角
▲回程再次通過拉繩處,這次要往下需要更加小心些。回程剛好遇到友隊在稜線上跌倒,整個頭部傷勢嚴重,還能行走但是背負能力無法,由於他們是多人團體,因此並不需要幫忙背負,但同隊有體力較好的山友已經先下369山莊,故路過的山友都熱心的先下到369山莊,請他們同隊的夥伴前來途中幫忙。
▼369山莊到凱蘭特崑山之間的水源路約2.5KM
▲▼黑森林水源路一開始就是碎石坡一瀉千里,雖然危險性不大但拉繩過程要小心,最好戴麻布手套可以避免刮手,想到以後再來走聖稜線換成上坡,內心不僅遍野哀嚎。昨天還跟大柯開玩笑,其實今天從品田下山完成O聖,也不是不能完成,只是中間那段素密達斷崖,我們做的功課不夠不想冒險。
▲▼地形從2.5K下到1.9K已經進入黑森林的範圍,也相對的遮陰及優美。
▲▼七家灣溪源頭,也是水源路上要拉繩而過的一段地形,也是此路上比較需要小心的一段。
▲三叉路口向著三個不同的夢想,由著山友去追尋自己回憶中的那頁...
▲▼秋天的369山莊草原,1912年的大火燒毀了369山莊前的冷杉黑森林,後來陸續再起的幾次森林火災,一直無法再恢復當初的繁盛。大自然一直包容著人類的任性,我們予取予求的同時,是否也想過能夠帶著尊重跟回饋的心情去感謝..
▲▼從369山莊遙望遠方的武陵四秀
▲▼369山裝拆建前的最後一次相見...
▲由近而遠的拍攝369山莊前草原,引火線路段清楚的對照出草原跟森林的涇渨分明。
▲▼雪山東峰及山頂上遙望369山莊草原及雪山群峰。
▲秋天的雲海出現在800-1200M之間,主要是層積雲凝結海拔低,冷空氣活動頻繁也因為如此四季不同的景象造就高山多變的面貌。
▼遠方的南湖中央尖山,恰似在伴著山友一步步地走向終點,哭坡觀景台帶領著群峰的視野展現在眼前...
▼雪山登山口經典場景(RX10)
回到登山口還有著經典場景等待著山友及遊客一親芳澤,雖然是遊客拜訪武陵農場必拍場景,對山友來說看見人群重新回到人間,這場景的意義更是難得...
〔以下資料來自網路〕
以雪山主峰為頂點,共有六條稜脈匯聚,分別是:
主稜:又稱西稜,為雪山山脈主稜,自雪山主峰向西延伸,經過翠池三叉山後北轉,在博爾可山再折向西南方。沿線包括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中雪山四座百岳山峰。
南稜:自翠池三叉山向南轉折,沿線有雪山西南峰、大劍山、油婆蘭山、佳陽山、劍山等高山,又稱雪劍稜脈、劍山稜脈或大小劍稜脈。
北稜:自雪山主峰,向北經北稜角、凱蘭特崑山、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素密達山、布秀蘭山、巴紗拉雲山到大霸尖山、小霸尖山的稜脈,即是聖稜線,亦稱雪霸線。
北東稜:從布秀蘭山自北稜分出往東的支稜,沿線有品田山、池有山、桃山與喀拉業山,即武陵四秀。
東南稜:從雪山主峰南面,接上雪山南峰、志佳陽大山。
東支稜:由主峰往東延伸至七家灣溪河谷,沿線經過甘木林山、雪山東峰;也稱雪東線。
1983年後,地理學家曾昭璇提出雪山圈谷為冰河遺跡的可能性;1998年,王鑫、崔之久、宋國城、楊建夫等學者在雪山的數個圈谷底部發現擦痕,並確認圈谷底部的基岩堤為冰坎,根據熱螢光定年成果,雪山地區的冰河作用可分為三期,最早為山莊冰期、水源冰期和最後的雪山冰期三次主要冰期。並推算雪山山區在冰河最盛期時的雪線可能僅有3100公尺,因此雪線以上的山區都有可能長期積雪,進而發育出冰河,以及各種冰蝕的地形。雪山地區其他疑似冰河侵蝕的地形特徵,包括:
冰坎:受冰河推擠,而堆積在冰河底部的條狀基岩堤,可見於一號圈谷底部、翠池出水口下游。
冰斗湖:位於冰斗底部的冰蝕凹地,積水則成池。如翠池、上翠池等。
冰蝕埡口:冰河分流處受冰雪侵蝕所形成的缺口。北稜角與主峰間的鞍部可能為此地形。
冰蝕擦痕:冰河搬運的岩塊與底部岩床摩擦,在裸岩上形成數條方向一致的細微擦痕。可見於一號冰斗出口的黑森林內、冰斗底部的岩石上。
由於台灣多降水,高海拔地區日夜溫差大,在嚴重的風化侵蝕作用下,除了一、二號冰斗之外,雪山山區的其它冰斗圈谷構造都已不鮮明,無明顯巨大下凹的碗狀外型。
雲海,一種暫時性的氣象景觀,其形成原因係由地表蒸散作用所產生的水氣,隨著氣流沿坡面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結成雲,冷凝的水滴未達降雨程度卻也無法再繼續升高,不斷增加的雲團漸次堆疊聚集在山谷,就形成雲海景觀。通常在早晨日出後,雲中的小水滴因溫度上升,雲團因此逐漸蒸發消失,一直到下午日照減弱後,才又慢慢形成雲海。當由上向下俯視 雲 霧 大片聚集時,雲霧表層起伏流動如臨大海之濱,波起峰湧,漫無邊際,此一現象稱為「雲海」
雲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規律,台灣山高谷低,森林繁茂,濕度大,水氣多,雨後常見縷縷輕霧,自山谷升起;山區雲海多由層積雲等低雲(雲底高度低於 2,500 公尺 )和地面霧形成。冬、春季節,大氣中低層的氣溫低,層積雲凝結高度低(約在 800 ~ 1,200 公尺 間),冷空氣活動頻繁,過程性天氣活動明顯,常出現大面積雲海,尤其是壯觀的雲海日出。入夏後漸進梅雨季節,隨著氣溫升高,雲的凝結高度升到 1,500 米 左右,雲層高度超過或接近大部分峰頂,這時候雲霧籠罩,不易看到雲海。 7 月至 8 月份盛夏時節,這段時間受太平洋熱帶高壓影響,氣溫上升,層積雲的凝結高度上升到全年最高,此時山的陰面,濕度大,容易形成對流。上午到午後,山頂周圍常有淡積雲和濃積雲形成,但由於雲層高於峰頂,因而雲海少見;傍晚或早晨時間,偶可見積雲、層積雲形成的雲海,但由於環流影響,極易破壞,雲海維持的時間較短。入秋後,由於東北季風之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低雲的凝結高度也隨之下降,冷空氣過後,常出現層積雲大面積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