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三島由紀夫,以及創作渴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此文僅記錄心境。

最近利用航次中在船上的時間讀過了三島由紀夫的假面的告白與金閣寺。我過去曾經讀過一次金閣寺,那本我在國際書展買的金閣寺是劉子倩翻譯的版本。在讀之前我便猜想這會是個大難題,三島由紀夫的文學成就是無庸置疑的,可以稱得上是三島人生中最高傑作的金閣寺在開始閱讀之前便已在我心中留下高大雄偉的印象。

就像先前提過的我當時讀過了一遍這本書,是在夜晚睡前短暫地閱讀。因此體驗是淺白的、破碎的。我無法進入三島的美學世界。我後來看到一位非常喜歡三島的同學在社群媒體上評論三島並分享自己的感受,他的看法十分具有思考性,彷彿深入了三島的世界。我深受感動並幻想有一天我也能夠與他人談論三島的文學,進入那個世界並提出屬於自己的具有邏輯性與完整性的看法。

在這次航次中我讀過了。金閣寺是第二次的拜讀,而假面的告白則是那位同學告訴我 : 「若要理解金閣寺,必須先經歷過假面的告白中三島對讀者悲切地獨白的思考流動。」我相信他的話,因為社群媒體中他展示出的文字實在太印象深刻。

假面的告白是三島的私小說,他毫無保留地以自身經驗為題材說出心中的秘密。三島有性偏離,意思是他會對非典型的對象、物件或情境產生性慾。若簡而言之,三島的這個對象就是年輕男性健壯的、帶有悲劇性的肉體。幼年的特殊經驗塑造了他的內心,與他人相異之處使他遠比同齡男孩更加成熟,時常使跳脫性的眼光審視自己和他人的心境。我認為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於,三島針對心中痛苦進行精準的剖析,雖然悲傷但卻不失理性。此外,他常使用精妙生動的譬喻,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書名的假面即為三島為了於社會立足覆在面容之上的假面,高明卻難受的隱藏心中的慾望。三島的心中藏有對悲劇性死亡的渴望,那是突如其來、無足輕重的死。在死亡預感之下臉上的假面才得以牢固的存在,因為知道死亡終將來臨,沒有必要自我了結。依三島所言,正是這層預感令他得以賣力演出,假裝正常人並將自己安分在社會之中。

這本書涵蓋了三島對自身的心理剖析、在成長歷程中對異性戀的嘗試與隨之而來的失敗的經歷。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度前衛的思想告白,無論文學性或是訴說非常態的性的行為意義都造成轟動。

後來我讀了金閣寺。金閣寺是位於日本京都的一座歷史古寺,數百年前被建立後常存至今的金閣寺外觀金碧輝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七十年前,金閣曾被一個寺中的和尚放火燒毀,今日所能見到的金閣都是在那之後的再建物。三島根據這個歷史事件改編成了小說金閣寺,意圖探討當時那位和尚為何起心動念燒毀歷經百年而不衰的這座佛寺。

三島由金閣寺一書想表達的內容,恕我於此暫時略過。縱使細讀過兩遍,我還是沒有信心完美的闡述他。

下周我將前往日本關西,我打算抽出一天的時間以聖地巡禮的方式漫遊三島在金閣中揭露的京都各處。從金閣的主角溝口的故鄉志樂與成生為起點,體驗路徑上的鐵路風光,瞪視所有的不幸與黑暗思想的泉源,所有醜陋與憤怒的泉源的日本的海,感受京都的柏木口中的挑起人們嗜血殘暴慾望的美好春日午後,參觀佛寺與大學與店街,當然還有金閣。

讀完這兩本書後我回憶起了那位同學的散文。他投稿了學校文學比賽的散文與三島的文筆有極高的相似性,文用詞與起始概念上都在我深讀金閣時一再浮現我的腦中。他告訴過我,那篇散文是依照三島的思想脈絡延伸,利用三島的思考模式創作的作品。我佩服他的思考能力。我也進一步猜想,我能否依據心目中佔據最高位的作家的文筆去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呢。

無關抄襲,這樣的過程必定需要去蕪存菁,退一百步而言,我的文筆非常青澀,接下來的閱讀與思考經驗將提供養分。在廣泛閱讀與刻意思考的影響下,起點只會是起點而已。

自從高中開始我喜讀村上,他的文學有安定的力量,使我當時浮動的心平靜,普通的日常中發生的奇幻故事情節令我心醉。我很好奇台灣文壇是否有村上文學。若沒有是什麼導致的不存在。我想寫出村上文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3z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取材自1950年一名年輕僧人林承賢火燒金閣寺的真實事件。在現實世界中,犯嫌向警方供稱:「我忌妒金閣寺的美,所以把它燒掉了……」 自1956年問世以來即受各方盛讚,公認本作為三島美與爆裂哲思之集大成者,被翻譯為多國語言,亦被視為是三島由紀夫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樹立西方文壇聲譽的最高傑作。
Thumbnail
取材自1950年一名年輕僧人林承賢火燒金閣寺的真實事件。在現實世界中,犯嫌向警方供稱:「我忌妒金閣寺的美,所以把它燒掉了……」 自1956年問世以來即受各方盛讚,公認本作為三島美與爆裂哲思之集大成者,被翻譯為多國語言,亦被視為是三島由紀夫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樹立西方文壇聲譽的最高傑作。
Thumbnail
日本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社會控制能量,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個網絡。三島由紀夫在日本的社會環境中,長期有著身分不明的曖昧潛在悲劇性質。他從小是一個不像男生的男生,無論在身體或心靈上都相對脆弱,別說要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成就,往往甚至根本無法參與。這種性質清楚地記錄在他自傳性的小說《假面的告白》裡。
Thumbnail
日本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社會控制能量,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個網絡。三島由紀夫在日本的社會環境中,長期有著身分不明的曖昧潛在悲劇性質。他從小是一個不像男生的男生,無論在身體或心靈上都相對脆弱,別說要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成就,往往甚至根本無法參與。這種性質清楚地記錄在他自傳性的小說《假面的告白》裡。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我們一起跟著司馬遼太郎的視角,來理解了金閣被燒毀的這個歷史案件,這一次,我們改由三島由紀夫的視角,透過他在案發之後與縱火犯林承賢的長談,最後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對這個事件的理解。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我們一起跟著司馬遼太郎的視角,來理解了金閣被燒毀的這個歷史案件,這一次,我們改由三島由紀夫的視角,透過他在案發之後與縱火犯林承賢的長談,最後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對這個事件的理解。
Thumbnail
2020/8/20開始上映,請把握時間去觀看 老實說,對於這段歷史,我只有約略聽聞過,詳細的內容並不清楚。 實際去看了紀錄片,中間還一度不小心睡著了。 當然,這跟這部片子好不好看,好不好理解一點關係都沒有。 只是,單純個人對於哲學或社會運動的議題,並沒有太大興趣。 三島由紀夫和學生的對話,在我聽來真
Thumbnail
2020/8/20開始上映,請把握時間去觀看 老實說,對於這段歷史,我只有約略聽聞過,詳細的內容並不清楚。 實際去看了紀錄片,中間還一度不小心睡著了。 當然,這跟這部片子好不好看,好不好理解一點關係都沒有。 只是,單純個人對於哲學或社會運動的議題,並沒有太大興趣。 三島由紀夫和學生的對話,在我聽來真
Thumbnail
 〈憂國〉蘊藏著當時代日本文化的時代基底,普遍認為不可能並存的私慾與大義,在中尉生命最後的動作中融合。三島由紀夫曾認為〈憂國〉是他人生中渴望達到的至福,「然而,可悲的是,這種幸福極致,或許終究只能在紙上實現」,對照他最後的抉擇,那樣的死的確非常甜美。
Thumbnail
 〈憂國〉蘊藏著當時代日本文化的時代基底,普遍認為不可能並存的私慾與大義,在中尉生命最後的動作中融合。三島由紀夫曾認為〈憂國〉是他人生中渴望達到的至福,「然而,可悲的是,這種幸福極致,或許終究只能在紙上實現」,對照他最後的抉擇,那樣的死的確非常甜美。
Thumbnail
2020年,距離金閣寺縱火事件七十年,距離一代文壇傳奇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五十年,他筆下遺留文學世界依舊栩栩如生,那種剛猛如火的暴烈,注定悲劇性的幻滅,把他永遠止於高峰,星辰永不墜落。
Thumbnail
2020年,距離金閣寺縱火事件七十年,距離一代文壇傳奇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五十年,他筆下遺留文學世界依舊栩栩如生,那種剛猛如火的暴烈,注定悲劇性的幻滅,把他永遠止於高峰,星辰永不墜落。
Thumbnail
「我在《金閣寺》描寫了『個人』,這部《鏡子之家》想描寫的是『時代』。《鏡子之家》裡的主人翁,不是人物,而是一個時代。這部小說,並非所謂的戰後文學,而是『戰後結束』的文學。」——三島由紀夫
Thumbnail
「我在《金閣寺》描寫了『個人』,這部《鏡子之家》想描寫的是『時代』。《鏡子之家》裡的主人翁,不是人物,而是一個時代。這部小說,並非所謂的戰後文學,而是『戰後結束』的文學。」——三島由紀夫
Thumbnail
《豐饒之海》的意義,以及三島文學的價值,可能不只在於活躍騷動的事件佐證,更有著將世界決然劃分為二、創造「純粹性」的意義。
Thumbnail
《豐饒之海》的意義,以及三島文學的價值,可能不只在於活躍騷動的事件佐證,更有著將世界決然劃分為二、創造「純粹性」的意義。
Thumbnail
直到一九七○年那戲劇性的自殺為止,三島由紀夫都是戰後日本文壇最閃耀奪目的藝術家。流麗的語言、豐饒的主題、繁複的文體型態,跨越文學、影劇、攝影等靜態與動態的多元表現方式,甚至身體改造、情慾取向等多彩多姿的生活,使三島由紀夫享有與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不相上下的國際知名度。
Thumbnail
直到一九七○年那戲劇性的自殺為止,三島由紀夫都是戰後日本文壇最閃耀奪目的藝術家。流麗的語言、豐饒的主題、繁複的文體型態,跨越文學、影劇、攝影等靜態與動態的多元表現方式,甚至身體改造、情慾取向等多彩多姿的生活,使三島由紀夫享有與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不相上下的國際知名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