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愈早知道愈好:《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
閱寫越快樂】EP.4 文字整理
|節目主持|
梁虹瑩老師、陳冠穎老師


充滿問號的書名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直截了當的問句以粗黑字體呈現,搭配少年的側臉,在白底書封上閃閃發亮。看到這個書名時,冠冠老師愣住了--回憶求學時光,好像沒有時間、也沒有人帶著我們去思考這件事情,許多人就這麼順其自然地讀書,考試,畢業,工作。
但它其實是個大哉問啊!梁老師分享,長大後成為國中老師的我們,都曾目睹許多青少年困於迷茫不安的濃霧之中,甚至因為找不到答案,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就像書中的主人翁--國中生吉田隼人
然後我們遇見了這本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貼近生活的漫畫情節、深入淺出的資訊內容,不僅能陪伴孩子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賦予大人好好揮灑人生的動力。

這是本什麼樣的書?

圖片來源/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用漫畫情節來帶動主要內容
-進入資優班後,在高度競爭下漸漸失去讀書動力的國中八年級生隼人,甚至不願意去上學,因此和媽媽一起回到廣島娘家居住。
-在廣島家中,可以商量任何事的書本美術設計師阿姨聽聞隼人煩惱後,列印手邊正在工作的書籍檔案給隼人,這些檔案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讀書?》的主要內容。
🔹詳細又淺顯的插圖和圖表
排版清晰,標題明確,即使快速瀏覽也能掌握內容。無論什麼年齡層都很適合閱讀!
🔹用六大篇章探討關於工作與學習的種種
第1章 工作是什麼?
第2章 人要怎麼工作?要怎麼生活?
第3章 興趣真的可以變成工作嗎?
第4章 什麼是幸福的工作?
第5章 連大人也不知道的「未來工作」
第6章 最後,還想告訴你的事
在由以上六大章節與六話劇情漫畫交織而成的內容中,首先,作者帶領讀者逐一認識工作的目的、意義,以及人要如何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三、四、五章,青少年讀者們可以知道如何從喜歡和擅長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已在職場工作的大人也可以省思哪些行為可以讓工作更順利?到了第五章,我們可以進一步去思考面臨著時代的迅速變化,會對工作帶來什麼影響?進入「百歲時代」的我們該如何生活?最後的第六章則是為年輕讀者解答:「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之外,還需要培養哪些能力,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讀者就這麼跟著隼人,一步一步去更認識構築成社會的種種細節,也一面思考關於自己的事情。

這本書帶給我們什麼

雖然是以青少年為主角和主要讀者,乍看之下好像是本普通的知識型漫畫,但這本書卻為兩位老師帶來深深的感動。
有時對自身存在沒什麼自信的冠冠老師,在閱讀中感受到「我」無論作為消費者,還是為社會貢獻微小氣力的職場人,都和這個世界有所連結,並不是孤身一人。而生活化的漫畫情節,作者溫柔引導的口吻,以及每章節最後蒐集各行業職場工作者心聲的小單元,都讓她覺得自己的不安被理解了。
梁老師則分享,工作中常常容易有懷疑自己的困頓時刻,而這本書不僅能點出重要的問題讓大人讀者停下來思考,之中充滿正能量的鼓勵也能安慰我們,帶我們回到自己的初心。在社會上生存很不容易呀!因此我們很推薦家長/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接著,兩位老師各自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章節內容:
📘第一章:〈工作是什麼?〉
工作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生存需要意義,除了現實層面外也從意義層面來討論工作,特別是1-3點到「付錢是為了表達感謝的心意」,也改變了我們思考的態度與角度
📘第三章:〈興趣真的可以變成工作嗎?〉
  • 很實用的章節!讓讀者知道怎麼在就學期間找到,自己喜歡擅長的事,與將來的工作產生連結。
  • 很感人的是,作者也告訴讀者:「現在還沒有找到也不用著急喔!」最重要的是開啟雷達,閱讀相關文本,感覺到好奇或好像很有趣時,就去研究那件事背後牽涉的工作吧!
  • 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不擅長讀書但從小投入棒球的A君 v.s.一直順應家長期待全心讀書的B君
    在面臨出社會的階段,成績表現好的B卻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用實際例子帶出「自我探索的時間」是學習階段中無比重要的事。
  • 給職場人的提醒事項
只靠喜歡和想做,是無法支撐工作的!只要把眼光放遠,做好眼前的工作,就可以慢慢前進並找到自己的方向。
就算無法成為很厲害的人,喜好也能和工作產生連結。例如:愛看電影的冠冠老師,在課堂和孩子分享「兒童影展」的參展片。
書中也提到「喜好」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發展。例如:喜歡「足球」,除了運動員之外,還有很多可能--播報員、銷售員……
如果沒辦法做自己喜歡的事,如何把工作變成喜好?請試著思考:
「我什麼時候感到喜悅?」
「什麼時候能感覺到自己是被感謝/被需要的?」
📘第五章:〈人生一百歲時代的生活方式〉/〈AI與工作〉
  • 勇於挑戰、靠自己的力量來充自我,以自己有興趣及關心的事物為中心拓展活動的範圍
  • 冠冠老師的心得:即使我還沒有變成想像中的「大人」--或許那個大人也不存在?--「成人」是一個過程,我正在努力成為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 AI與工作,我們對AI比較有感大概是從近半年以來對ChatGPT的討論,但這本書早就把這部分編寫進去,和孩子介紹AI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

喜閱樹讀寫課堂融入分享

【初階閱讀與寫作】
  1. 分享 「學習」讓你聯想到什麼畫面與感受?
  2. 閱讀: 先思考為什麼要學習?(6-1)再了解怎樣從喜歡的事物來找到工作方向?(3-1)
  3. 思考與寫作: 現階段的我可以做什麼,來慢慢接近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學習」這個詞讓孩子們聯想到的畫面
兩小時的課程最後,從孩子的書寫中發現,他們現在認為學校的學習可以幫人生打好地基,培養需要的能力。也達到了這堂課的目的--讓他們認識這樣一本書,未來需要時可以給予指引。
【閱讀思考線上冬令營】(📣今年暑假也有2023夏令營版課程!)
當時,梁老師和忠峯老師用五堂課帶孩子閱讀一到三章,用心智圖整理內容,也連結到自身的金錢、時間、未來等安排。有趣的是,還透過「訪問父母的工作時間安排」,讓孩子有機會跳脫自己的眼光。
課後孩子的回饋都很好,其中有位成績好的女孩,進入競爭的國中後備感焦慮,但又不知道此刻的努力會將她帶往何方?這本書讓她有時間思考去釐清自己要什麼,也思考自己現在可以累積什麼?而因為是團體課程,班上會有對未來想像程度有所落差的不同孩子,他們的想法也能互相刺激!

讓小孩與大人都找到答案

國中階段就是探索自我的重點時間,探索自我除了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也包含未來何去何從?生存的意義為何?現在我們容易簡單又粗暴地為所有人套上「成績」和「賺錢」的目標,她很現實,但無法滿足內在動機。
人對自己對社會帶來的幫助和連結還是有所期待,這本書從「工作和付錢是為了幫助/感謝他人」的善意出發,談到工作讓人和世界產生連結,符合人內心的渴望。特別是國中階段的孩子很容易長出這樣的質疑:
我為什麼要讀書?未來可能用不上啊?
梁老師分享,過去在學校教書時,班上有個聰明的孩子,卻在九年級失去了讀書動力。談話中,她發現那個學生不知道自己在讀的這些東西有什麼幫助?面對這位說想開咖啡店的青少年,梁老師帶著他一步步思考,畢業後可能需要累積經驗和資本,也拿實際的企劃書給他看,讓他回過頭想:現在我可以怎麼做?要考高中還是高職,才能更接近自己的方向?
經由梁老師引導他進行的思考過程,那個小孩學習態度轉變,學習狀態也穩定下來。
而這其實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工作?》這本書在做的事。因此我們都覺得,這本書能為中學階段的孩子帶來對「學習目的」截然不同的想像。
作者的安排十分巧妙,先告訴讀者關於工作的種種事情,最後再帶他們思考「為什麼要讀書?」並不說教,也不會告訴你什麼叫做成功,而試從各種現實層面來為讀者指引可以思考的方向,讓各年齡層的讀者都能在閱讀過程中有所發現與成長。就像作者在最後對讀者說的話:
希望這本書能讓孩子可以在閱讀中預習接下來人生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也能讓出社會一段時間、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的大人,邁向嶄新人生道路的原動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喜閱樹是一間教室,也是讓我實現夢想的地方。不是每堂課都有值得記錄的靈光,不是每天都能精神振奮熱愛生命,但我還是想要誠實寫下一些什麼,紀錄自己成為一位讀寫教師的路途中,踩踏的每個步伐。慢慢灌溉,自在成長,我想和同行的孩子一起,茁壯與綻放。--所以,我要開始寫了,在永遠還沒準備好的時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老師,我們家小孩面對作文題目, 腦袋好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寫……😵‍💫 你是否也曾為此苦惱?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虹瑩老師認為要養成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最好還是從父母的陪伴開始,但此時的陪伴形式會和小時候長得不太一樣。首先,每週還是要有一些「親子共讀」時間,可以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家長也須放下3C產品,專心陪伴孩子閱讀。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2 文字整理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1 文字整理
本文為Podcast節目【子玲的親子聊心屋】EP.22 文字精華整理 節目主持人:子玲老師 與談來賓: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本文為Podcast節目【子玲的親子聊心屋】EP.21 文字精華整理 節目主持人:子玲老師 與談來賓: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老師,我們家小孩面對作文題目, 腦袋好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寫……😵‍💫 你是否也曾為此苦惱?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虹瑩老師認為要養成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最好還是從父母的陪伴開始,但此時的陪伴形式會和小時候長得不太一樣。首先,每週還是要有一些「親子共讀」時間,可以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家長也須放下3C產品,專心陪伴孩子閱讀。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2 文字整理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1 文字整理
本文為Podcast節目【子玲的親子聊心屋】EP.22 文字精華整理 節目主持人:子玲老師 與談來賓: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本文為Podcast節目【子玲的親子聊心屋】EP.21 文字精華整理 節目主持人:子玲老師 與談來賓: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崛起 AI 不僅僅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它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智能助手到自駕車,AI的應用已經無處不在。這種趨勢不僅對工業和商業產生影響,同時也對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國內籃球越來越熱,連沒比賽的休賽季期間也有許多重磅消息,到底為什麼這些球員總能有爆不完的負面新聞呢? 本文將帶大家瞭解投入體育校隊的孩子們,其所受之學校教育和其他孩子有何不同,又為什麼會讓他們變成爭議不斷的問題人物。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公司中午休息時間剛結束,正在整理準備上班的情緒,突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學校電話。我感覺心跳有點用力,通常學校來電,都不是好的事情。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起電話,是妹妹導師,她跟我說明,學校最近有幫孩子做心理評估測驗,問了一些問題,妹妹有幾項回應,達到需要進一步了解跟輔導的標準。
Thumbnail
東洙(姜棟元 飾)和好兄弟尚賢(宋康昊 飾)相信孩子應在健全的家庭長大,因此會偷偷把箱子裡的孩子抱走,為他們尋找合適的買家當父母。年輕單親媽媽素英(IU 飾)把孩子放在嬰兒箱後反悔,到孤兒院尋子不輾轉得知孩子已被東洙和尚賢抱走.....
Thumbnail
兒福聯盟表示有七成多家長曾有孩子走失經驗 小朋友最容易走失的年齡層在2~4歲 想到就覺得好膽戰心驚呀…… 💁‍♀️作伴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說說預防孩子走失小技巧, 爸比媽咪除了要看緊孩子,孩子自己本身學著自我保護也很重要哦!
Thumbnail
可能大家都有聽說過“木桶效應”,它主要指的是,一個水桶到底能夠裝多少水,關鍵取決于組合成木桶的所有板塊中最短的那一塊。如果想要裝滿水,那么就必須要保證每一個木板都一樣高,如果其中有一塊較短,或是出現破洞等情況,那么就無法裝滿。 更多寶寶長高方法
Thumbnail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親子互動的關係攸關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根據美國大學長達3年的研究發現,親子互動較緊密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較易成功,而來自親子關係較冷漠的家庭,孩子的行為較容易出現攻擊等偏差問題。 來自美國聖母大學與羅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將親子互動分為3種類型,依序為「緊密型」、「溺愛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崛起 AI 不僅僅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它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智能助手到自駕車,AI的應用已經無處不在。這種趨勢不僅對工業和商業產生影響,同時也對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國內籃球越來越熱,連沒比賽的休賽季期間也有許多重磅消息,到底為什麼這些球員總能有爆不完的負面新聞呢? 本文將帶大家瞭解投入體育校隊的孩子們,其所受之學校教育和其他孩子有何不同,又為什麼會讓他們變成爭議不斷的問題人物。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公司中午休息時間剛結束,正在整理準備上班的情緒,突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學校電話。我感覺心跳有點用力,通常學校來電,都不是好的事情。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起電話,是妹妹導師,她跟我說明,學校最近有幫孩子做心理評估測驗,問了一些問題,妹妹有幾項回應,達到需要進一步了解跟輔導的標準。
Thumbnail
東洙(姜棟元 飾)和好兄弟尚賢(宋康昊 飾)相信孩子應在健全的家庭長大,因此會偷偷把箱子裡的孩子抱走,為他們尋找合適的買家當父母。年輕單親媽媽素英(IU 飾)把孩子放在嬰兒箱後反悔,到孤兒院尋子不輾轉得知孩子已被東洙和尚賢抱走.....
Thumbnail
兒福聯盟表示有七成多家長曾有孩子走失經驗 小朋友最容易走失的年齡層在2~4歲 想到就覺得好膽戰心驚呀…… 💁‍♀️作伴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說說預防孩子走失小技巧, 爸比媽咪除了要看緊孩子,孩子自己本身學著自我保護也很重要哦!
Thumbnail
可能大家都有聽說過“木桶效應”,它主要指的是,一個水桶到底能夠裝多少水,關鍵取決于組合成木桶的所有板塊中最短的那一塊。如果想要裝滿水,那么就必須要保證每一個木板都一樣高,如果其中有一塊較短,或是出現破洞等情況,那么就無法裝滿。 更多寶寶長高方法
Thumbnail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親子互動的關係攸關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根據美國大學長達3年的研究發現,親子互動較緊密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較易成功,而來自親子關係較冷漠的家庭,孩子的行為較容易出現攻擊等偏差問題。 來自美國聖母大學與羅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將親子互動分為3種類型,依序為「緊密型」、「溺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