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是剪貼簿一樣,模仿著也再造著各種經典元素,混搭著。這是陳栢青一整本書的實驗,也是我們一整個青春,關於長大這件事的實驗。
導演問著,你到底是誰?是衛國青?是那個鬼片裡穿著內褲的俊雄?是那個每天下課後被霸凌的男孩?是可以拯救女孩甚至拯救台灣的恐怖片主角?還是鏡子碎片裡那隻報復的眼睛......許靜呢?你是花瓶?是校花?還是那個沒人記得生日的女孩?現在究竟是夢境還是真實?他們說的是台詞還是真心話?還是反話?「我只是想要一個選擇。我想要有人喜歡我。我想要有朋友。」這些話,許靜能不能夠說出口?鏡頭前,斧頭即將落下。
他們在既定的軌道裡奔跑著,同時是追也同時是逃。霸凌的影子背後是對被霸凌最大的恐懼。十幾歲的年歲像是慾望與焦慮的獵場,那樣的混亂,那樣的原始。投射在彼此的視線中反覆碰撞,焦慮相互疊加,判斷著是敵人還是朋友,也判斷著參與或者旁觀,霸凌或者被霸凌。往往還沒有戴上護目鏡,金屬鎂的粉末就已經爆炸了。但沒關係那只是白日夢的場景,這是每天的日常(是嗎?)。就像是那頁被撕毀的指示,第一百零三頁,青春從來沒有說明書。「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你以為的解答。」
最後牽著手的女孩,死去了以後再次醒過來,真正的醒來,帶著夢裡的傷口醒來。
尖叫的是什麼?好像是不斷推擠著長大的細胞們。他們又在尖叫些什麼?你聽得見嗎,我或者我們。
【書籍介紹】
如果你當過高中生,你就知道,教室裡有一個地方,那是洞,陽光照得到,但就是陰陰的。像總有陰影蓋住他。似乎瀰漫一股氣味,動物屍體腐敗,或是食物正漸漸生出纖毛。不祥之處。「你知道有一卷錄影帶,看完七天後就會死掉嗎?」台灣爆發大規模傳染疾病「HLV」,從感染到死亡,最多只有三天時間。
九○年代經典日本鬼片《七夜怪談》成為一世代的集體記憶,台灣總統府異想天開:如果詛咒影片是真的呢?詛咒規則是這樣的,看完的人在七天後一定會死掉,也就是說,在這七天內,他們怎樣都不會死,即使感染了三天便會奪命的疾病。
為了一卷詛咒錄影帶,絕教高校裡的一群過氣恐怖片演員,要合力用恐怖片救台灣……等等,就算真的存在這卷錄影帶,七天後大家還是會死啊!
沒關係,我們還有更多恐怖片。
《尖叫連線》挪用俗濫的恐怖片元素,操弄與嘲笑各種定律與規則,是致敬,是後設,是恐怖片的教戰講義,更是寫給恐怖片的情書。一如那些伴我們長大的恐怖片,越B級越有愛,愛看又要遮掩,遮了眼又忍不住要把手指打開一道縫隙。我們的驚嚇是混種的,而青春期的尖叫聲,足以橫跨五大洲。
獻給曾經真切恐懼著的童年與青少年。獻給所有黑色的夜晚。有笑有保佑。
【作者介紹】
陳栢青
1983年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另出版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