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另一面是自律、自重,並不是空喊著我要做自己。一般人常有誤解,以為自由就是我行我素,事實上,對自由帶著膚淺想法的人最容易活成自怨自艾。而且,如果你還不夠認識自己,如何做自己?」
最近的深刻愛書
在前幾天自己的IG限動都有陸續分享我最近的愛書-《
成為自由人》。關於自由我以前的認知是相當膚淺,就是熬到一個年紀終於不用上班,錢賺得很夠,能環遊世界自由自在(中間如何達成呢?我們一概不提XD)但實際過上幾種生活的我,越來越發現,
所謂的自由並不是要熬到一個歲數才有可能成真,也不是只有無所事事這樣一種心態,事實上,這還可能更消耗人心。
在出版界工作超過二十年的李惠貞老師,分享成為自由工作者後,重新面對工作的熱情與人生的創意實踐,她的文字在這凡事要搶快、時程要排滿、做事只求有用,到處嚷嚷要做自己的「盲碌」時代注入一股緩慢溫柔卻穩定的力量,不疾不徐地,讓人在字裡行間讓人靜下心問:何謂自由?何謂做自己?
為自由隨時做準備
為了一個看似夢幻的自由一詞,你做了好多將來可以享受的「目的性準備」,但其實,可以從你正在做的工作上、這個時間點上「隨時準備」。自由其實回到根本,就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而不是物質或他人眼光。老實說這本並不是什麼工具書,而是接近隨筆的散文,卻被我貼滿標籤,因為書內都是時時刻刻能提提醒自己的心法。粗淺整理了從工作與生活上,幾個與我深刻共鳴的自由的條件。
-知道自己的有與沒有
「知道自己『有』什麼,就不會害怕讓人知道『沒有』的部分。沒有人是全能。我們也不會因為更附和別人的看法,就能讓自己變得更重要。自信一定同時來自『有』的增強和『沒有』的坦率。」
很多能力不是一開始就帶在身上的,而是在試錯與成功之間逐漸擁有的,因為自己不會而刻意武裝過,其實真的是搞得身心俱疲。
-回歸工作本質
「你就做你本來會做的,你原本當一個編輯會如何做,現在仍是那樣做。那跟他是幾米或是任何作者都無關。」
很喜歡李惠貞老師分享自身剛接手幾米繪本的經驗,因為作者的名氣與地位讓自己非常害怕搞砸,直到被主管提點了上面那句話才得以釋放,有時我也會被一個人外在的包裝與原有的成績給搞得很緊繃,但此時更需要回到核心,當我們都是一般人,你會怎麼做?
-不用凡事追求有用
「現代人普遍都是急迫的人,他沒有時間,他是需求的囚犯,他不懂居然有東西可以沒有用,他更徹底不明白,有用可以是一種沉重而無用的負擔。」
找到自己為什麼而活,又願意為何而死,這就是人一生都在做的功課,連每個階段的你,或許都會有不同解答。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以為的無用,只不過是繞點遠路在未來等著被你所用。
-你有學會聆聽嗎
「一個善於溝通的人,一定是個有同理心的人。把對方的時間當作是自己的時間,對方的付出當作是自己的付出,你會得到真誠的回應。」
曾經的我多討厭溝通,甚至立下再也不要找需要溝通的工作,但最後更讓自己裹足不前。溝通一定是雙向的,很多人教導說話的藝術,但於我來說重要的是會聽與聽得懂,不是很會說話的人才會溝通,聆聽也是。
-做你能做的事
「不要把自己當救世主,先認定「做了就一定要看到改變」;不要把自己看得這麼偉大。先有認定,做這件事一定很痛苦,而且多半會失望,失望後就會怨天尤人,否定自己的行動,否定整個社會,在此情況下,放棄是遲早的事。」
有時做好你所能掌握的就足夠,不能由自己掌控的就隨他而去。很多時候的成功不是擁有比誰更多,而是只有你才會做的事情,甚至能還能夠呼朋引伴,讓更多人成就你想做的事。
-容許不知道
「最重要的就是容許自己不知道。我們總是會做一些自認對狀況有幫助的事,可是我們絕對不知道自己會跌倒還是會昂然端坐。」
以前就是沒有說不知道的勇氣,埋首亂衝,卻事倍功半。保持開放心態,承認自己的不知道,才擁有重新靠自己了解並探索的價值。
-不是去逃避不喜歡做的事
「自由絕不是一條安全的路。如果你害怕承擔,就不能抱怨缺少自由;如果你選擇了自由,就要有面對壓力的決心。
用屋書店創辦人真田鐘罩甚至認為自由是一種使命感——不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而是能去做該做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長大後才發現能夠面對、甚至學會做好不喜歡的事,才有可能一步步的拓寬自己喜歡的道路。
我很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閱讀小說或許當下看似無用,但長時間的積累讓我明白,它們只不過是繞點遠路在未來等著被我所用。
即便摘錄了我很有共鳴的句子,也都是需要前後文的堆疊才讓我有所感觸,推薦大家還是能挑一則書中有興趣的故事來看,你一定能找到心中那慢慢形塑自由的條件。
有意識地隨時準備,其實我們早已活得自由,不需要什麼太刻意的門檻。
推薦給對工作、未來有迷惘,對自由有想像的人。
歡迎到
畫說有一天IG與更多讀者互動留言,什麼是你覺得自由的條件?
喜歡李惠貞老師的這本人數實在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