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樣子比喻—
詞曲是靈魂 編曲是軀體 混音是衣裳 母帶後製是化妝 串流平台是世界的伸展台
距離我的個人首張專輯發行的時間,已經過了兩年半,這期間世界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儘管體會過前所未有的悲傷,我也沒有停止創作。現在的歌量是足夠做第二張專輯的。
歌量是夠的,熱情也是有的,但錢不夠。
錢不夠呀.....是永遠的問題呢。
但現在已經是2023年的一半了,是不需要孫燕姿本人出場就可以用孫燕姿的歌聲唱歌的時代,比起孫燕姿剛出道的時候,要製作自己的音樂作品是相對容易許多,而且有著各式各樣的方法。
第一張專輯配合的製作人鄭拔非常地照顧我,如果我自己在家把樂器人聲都錄完,請他幫我做混音及後製,相信他一定會答應我的,但我不敢這麼做。其一是因為我已經揩鄭拔的油揩了好幾次,每次都非常不好意思,雖然他每次都笑著答應我。其二,也正因為這麼久了,我的成績都沒有甚麼明顯的起色,覺得自己總是在消耗鄭拔的支持,辜負他的好意。
記得前一陣子發生過一件事情,我的Spotify頁面更新了一張新專輯,但我根本沒有發行新作品啊,原來是另一位也叫做王立的歌手發行了新作(恭喜喔!),系統不小心把他認成我了,抱著好奇的心態聽了那些歌,先不論內容,聆聽體驗實在是很差,成音品質很低。雖然做一張專輯是很辛苦的事情,發行一張專輯是值得被祝福的事情,但真的不好聽。
連這種品質的東西都有人發行,這個世界的規則是不是有點變化?
當然也可以自己錄音,自己混音。我懂一點點混音的皮毛,成品應該是不會太難聽。但是這樣的品質,真的可以拿來做正式發行嗎?
我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的結論是可以,過得了自己那一關,樂迷又買單就可以。
但是看著自己的心血,沒有辦法穿著漂漂亮亮的衣服站在世界的伸展台上,我覺得有一點可惜。不過沒有足夠的錢買這些新衣服,就不發行了嗎?要有多少錢才算是真的足夠呢?
前幾天看到臉書上有朋友說為了自己的樂團要做專輯,每天努力打工,省吃儉用,為了要付製作人、錄音、混音還有其他的衍生費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錢要花呢,樂器、效果器、練團費,我的生活也是樣子的。
好不容易存到一筆錢拿來做出一張專輯,然後呢?
收到發行公司給的當季報表,三位數還算是好的,看著兩位數的數字呆笑,還要開發票支付營業稅,還要買信封把發票裝起來,還要花掛號費將發票寄出,對了,騎摩托車到郵局的油錢還沒算呢,說不定加一加還要虧一顆茶葉蛋的錢,算了,不過是少攝取一些蛋白質而已嘛。
草東沒有派對的Demo放在Youtube上有七位數的聆聽人次。
披頭四的第一張專輯錄音品質是粗糙的感覺。
當然我以倖存者偏差的思考模式再想過了一遍。
歌曲的靈魂才是一首歌的重點所在。王立,你的歌有靈魂嗎?
有的。我的歌都是因為我的認真生活,從快樂與悲痛中學習,深刻反省之後才誕生的靈魂之歌,那當然都是很棒的歌。鄭拔常常和我說不要妄自菲薄,我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我想我已經在心裡下了決定,跨出了每一次都不容易的步伐,不求幸運只求穩定,未來的每個決定都是最好的決定。王立,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