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不棄」惡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便是心虛(怵惕)的反應。有這種反應,可說是良心未泯,還有救,有藥(法)可救;只是由於「愛不重不生娑婆」而被(共業)環境所污染、或(功利)教育所誤導,或(親近)惡友所迷惑,一時相應於貪嗔無明,而造業犯罪,這是五濁眾生的常態,沒有誰比誰更清高、更聖潔,只是遇緣不同而現形有差,很難保證每個人都一生平順,無災無難到公卿。

因此,身為共業世間互相影響的一份子,看到他人作惡受罰或犯罪受刑,似不應無動於衷,更不該幸災樂禍,除了引以為戒而自我檢點之外,若有可能,或可以同理心起悲憫,相濡以沫,給予善意關懷、好語安慰,進而正向感化,勸令他深信因果,深心懺悔,把握”永遠都是最後”的機會,改過向善,重新做人;尤其重要而有保障的是,以我們自己的信仰經驗,為他解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及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令他重獲一線得救的希望,而厭離舊習,欣嚮淨土。這是念佛人對一切人類應盡的本分,及僅有的本領。

善導大師《法事讚》:「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般舟讚》:「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阿彌陀佛之所以攝取如是惡人,看似不符因果,實乃大悲普救,可從機法兩方面說明:

1.機—無始劫來,每個人都曾廣造五逆十惡之罪,也曾遍行五戒十善之業,心中始終含藏「無明」煩惱、「善惡」夾雜的種子;是故,今生或來世,在此娑婆濁世的三業行為,或善或惡,乃遇緣之不同,沒有誰是永遠的善人或絕對的惡人;即便是世間智者,也多勸人見善隨喜,遇惡哀矜,但不宜「絕對二分」而嫉惡如仇,避之恐不及,或除之而後快也。

2.法: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平等救度,不計較種種(緣生不定)之有漏善惡,只要眾生隨順佛說而「信受、稱名、願生」,必蒙攝取,來此淨土,超速成佛之後,乘願回入娑婆,彌補往生前之舊過,並廣度一切眾生,這就是「惡人往生」之「後世」大利也!

阿彌陀佛不以一般的因果而捨棄「惡人」之獲救;因為,若不超前引渡,而任彼繼續造惡,長劫淪墮;則於彼於人,都無長遠之利益,也少方便之慈悲;這既不是大乘佛法的風格,更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2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4
弘願稱名-頓教菩薩藏(象山慶25.4.18)     善導師《般舟讚》: 聖道權實頓漸之法,通為漸教;淨土弘願稱名一行,別為頓教。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眾生。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瓔
2025/04/24
弘願稱名-頓教菩薩藏(象山慶25.4.18)     善導師《般舟讚》: 聖道權實頓漸之法,通為漸教;淨土弘願稱名一行,別為頓教。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眾生。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瓔
2025/04/20
平日發願,臨終如意(象山慶25.4.12)  《往生禮讚》於「禮懺已,歸敬三寶」之後,說「日沒無常偈」[1]已,心口發願云: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
2025/04/20
平日發願,臨終如意(象山慶25.4.12)  《往生禮讚》於「禮懺已,歸敬三寶」之後,說「日沒無常偈」[1]已,心口發願云: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
2025/04/14
念佛乃是菩薩行(象山慶25.4.12)         有人說,「菩薩」的含義是傾其心智、意志於「追求」覺悟的修行者。其核心在「發心」、「立志」,是「求覺」的動態歷程,而非「已證」的靜態結果(覺悟的眾生)。bodhi-sattva 與bodhi-citta(菩提心)本質上一脈相承,指向大乘佛教的根
2025/04/14
念佛乃是菩薩行(象山慶25.4.12)         有人說,「菩薩」的含義是傾其心智、意志於「追求」覺悟的修行者。其核心在「發心」、「立志」,是「求覺」的動態歷程,而非「已證」的靜態結果(覺悟的眾生)。bodhi-sattva 與bodhi-citta(菩提心)本質上一脈相承,指向大乘佛教的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
Thumbnail
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象山慶24.10.20)        娑婆眾生皆是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未被發現提告。而作惡成習,似無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是心虛(怵惕)
Thumbnail
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象山慶24.10.20)        娑婆眾生皆是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未被發現提告。而作惡成習,似無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是心虛(怵惕)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
Thumbnail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難(象山慶’23.2.14) 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撰著《觀經四帖疏》以楷定古今諸師對極樂淨土之教理與行持的錯判;尤其近代某些法師試圖以人間淨土取代極樂淨土,以世間善法取代解脫行法,乃至於引導其信眾如是發願:生生世世來此娑婆修福行善,期能共同建立人間淨土。殊不知五
Thumbnail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難(象山慶’23.2.14) 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撰著《觀經四帖疏》以楷定古今諸師對極樂淨土之教理與行持的錯判;尤其近代某些法師試圖以人間淨土取代極樂淨土,以世間善法取代解脫行法,乃至於引導其信眾如是發願:生生世世來此娑婆修福行善,期能共同建立人間淨土。殊不知五
Thumbnail
……因果這兩個字常在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法音裡聽到,幾乎每個佛弟子都知道學佛要明信因果。可是真正做到明信因果的又有多少人呢?如果真的明信因果的話,那麼在生活工作中,出現的障礙就構不成煩惱,而是能以平常心,心甘情願地逆來順受。很多人都理解,但就是做不到,降伏不了這些貪嗔癡的煩惱。……
Thumbnail
……因果這兩個字常在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法音裡聽到,幾乎每個佛弟子都知道學佛要明信因果。可是真正做到明信因果的又有多少人呢?如果真的明信因果的話,那麼在生活工作中,出現的障礙就構不成煩惱,而是能以平常心,心甘情願地逆來順受。很多人都理解,但就是做不到,降伏不了這些貪嗔癡的煩惱。……
Thumbnail
「佛道人身難得今已得,淨土難聞今已聞,信心難發今已發 . . . 人人同願,共結往生之業。」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Thumbnail
「佛道人身難得今已得,淨土難聞今已聞,信心難發今已發 . . . 人人同願,共結往生之業。」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