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象山慶24.10.20)

       娑婆眾生皆是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未被發現提告。而作惡成習,似無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是心虛(怵惕)的反應,是良心未泯,還有藥(法)可救;愛不重不生娑婆--被共業所污染、教育所誤導,惡友所迷惑,一時相應於貪嗔無明,而造業犯罪,這是五濁眾生的常態,沒有誰更清高、聖潔,只遇緣不同而現形有差,很難保證一生平順,無災無難到公卿。

      身為共業世間互相影響的一份子,看到他人作惡受罰或犯罪受刑, 不應無動於衷,更不幸災樂禍,除了引以為戒而自我檢點之外, 以同理心起悲憫, 給予善意關懷、好語安慰,進而勸他深信因果,深心懺悔,把握「永遠都是最後」的機會, 以我們的信仰經驗,為他解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及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令他重獲得救的希望,而厭離舊習,欣嚮淨土。這是念佛人對一切人應盡的本分,及僅有的本領。法事讚》「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般舟讚》「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阿彌陀佛之攝取如是惡人,看似不符因果,實乃大悲普救,可從機法兩說:

       1.機—無始劫來,每個人都曾廣造五逆十惡,也曾遍行五戒十善,心中含藏「無明」煩惱、「善惡」夾雜的種子;今生在娑婆的三業行為,或善或惡,乃遇緣之不同,沒有誰是永遠的善人或絕對的惡人;世間智者,也多勸人見善隨喜,遇惡哀矜,不宜「絕對二分」而避之恐不及,或除之而後快也。 

      2.法: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平等救度,不計較種種(緣生不定)之有漏善惡,只要眾生隨順佛說而「信受、稱名、願生」,必蒙攝取,來此淨土,超速成佛之後,乘願回入娑婆,彌補往生前之舊過,並廣度一切眾生,這就是「惡人往生」之「後世」大利也!

    阿彌陀佛不以一般的因果而捨棄「惡人」之獲救;因為,若不超前引渡,而任彼繼續造惡,長劫淪墮;則於彼於人,都無長遠之利益,也少方便之慈悲;這既不是大乘佛法的風格,更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2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佛出世,開八萬四千之法門, 一月在天,破大地九幽之昏暗, 廓一乘之妙道,懺一切之愆尤。 凡夫愚行,無明闇覆,親近惡友,煩惱亂心, 立性無知,恣心自恃,不信十方諸佛,不信尊法聖僧, 不孝父母,六親眷屬,盛年放逸,以自憍倨,於一切財寶, 一切歌樂,一切女色,心生貪戀,意起煩惱,親近非聖,
Thumbnail
一佛出世,開八萬四千之法門, 一月在天,破大地九幽之昏暗, 廓一乘之妙道,懺一切之愆尤。 凡夫愚行,無明闇覆,親近惡友,煩惱亂心, 立性無知,恣心自恃,不信十方諸佛,不信尊法聖僧, 不孝父母,六親眷屬,盛年放逸,以自憍倨,於一切財寶, 一切歌樂,一切女色,心生貪戀,意起煩惱,親近非聖,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
Thumbnail
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象山慶24.10.20)        娑婆眾生皆是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未被發現提告。而作惡成習,似無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是心虛(怵惕)
Thumbnail
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象山慶24.10.20)        娑婆眾生皆是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未被發現提告。而作惡成習,似無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是心虛(怵惕)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師父叮嚀:不過這個地方犯戒前面已經說過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這個四樣東西,前面三樣東西沒有圓滿,如果你正見具足的話不會墮落,這個我們要了解。尤其是現在末法的時候,你要絕對清淨的話,這個的的確確比較難;但是呢反過來,如果說你得到了正見,努力去做的話,這個就有絕大的功德。
Thumbnail
師父叮嚀:不過這個地方犯戒前面已經說過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這個四樣東西,前面三樣東西沒有圓滿,如果你正見具足的話不會墮落,這個我們要了解。尤其是現在末法的時候,你要絕對清淨的話,這個的的確確比較難;但是呢反過來,如果說你得到了正見,努力去做的話,這個就有絕大的功德。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
Thumbnail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象山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