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修和以消暑

2022/07/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2/07/07巳時小暑
古人不熱?應也熱,但無電風,也無冷氣,如何消暑過三伏?
唐代白居易的《消暑》:​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樂天居士告訴我們,古人無高樓,也無冷氣排出的熱風。但不管房子豪華或簡陋,院子都不難找。小時候,鄉下也如此,至少也有大樹下或廟口。空曠自有涼風來。另一個重點「無長物」,沒有太多傢俱或堆積,自然有利風流動。更高階的,再讓心安靜下來,自然不煩不燥,這種涼雖無用愛發電,但此中奧妙自得,大概也不好與躁動不安的現代人分享!夏季重在養心,心安則血暢,血暢就神清氣爽。所以夏天要使自己保持「心靜」來怡養心神。
《黃帝內經 靈樞•本神》:「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四時寒暑除了「適應」,抱怨應也不會更爽,安之於莫可奈何的自然變化,大熱天與自己的情緒學著「修和」,才是最佳免疫力的來源!修和,是青菜、蘿蔔與牛肉,各個屬性不同,同在一鍋,以水火之煉,五味之妙,煮出一鍋和諧,自然美味;「修和」是補、瀉,根、莖草藥各個屬性不同,如何在君臣佐使原則下,和諧有力祛病邪。「修和」是水與墨間,黑白協調陰陽合和,自有好字一幅!喜怒是日常變化,找到「和」,不被情緒內傷,剛柔相濟自可安康!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過激,心平氣和。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
這季節,是”長夏”一年中濕氣最重的日子,氣候悶熱,陰雨不斷。尤其海洋性氣候地區,濕氣特重。​濕本是陰寒之邪,切忌冷食,因為嗜凍貪涼會導致濕上加濕、寒上添霜。久而久之,脾虛困頓,不能將日常代謝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故長夏養生的關鍵在於除濕、利濕以健脾運。​
祝大家靜心暑安,修和以度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怡然
    王怡然
    中醫養生 中華經典讀思 電影 是興趣 愛對話 與自己 與書 與自然 與宗教 讀與寫 為療癒自己 為發現不知道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