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母親等待的故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概是幾歲以後,我們才會珍惜家鄉那盞溫暖的燈呢?
青春歲月,美好時光大把大把的,
走路上小學中學
考上市區的省中後,開始通勤
三年後填寫大學志願
那是拼了命也要填外縣市....
離家莫說500哩,光是在鄰近縣市都覺得興奮
一個月回家一或兩次
學校有忙不完的報告和社團活動和朋友邀約
回家路途瞬間覺得好遙遠
先搭公車到火車站或客運站
長途跨縣市回到家鄉後
再搭公車到家附近的車站
然後走路回家
順理成章的留在學校附近工作
然後是成家
一晃眼年過半百
開始想念家鄉的點滴.....
淺田次郎也是這樣的吧
高端的信用卡會員服務為您打造思鄉情懷的歸處
親切的小學同學和街坊鄰居
守在老家多年的慈祥母親
話家常手作淡飯粗菜燒洗澡水泡茶說睡前故事
這一切對於步入中年
早已歷經人世間大部分的俗事鳥事狗皮倒灶遭遇
來到繁華都市打拼卻早已失去親人倚門等待的人來說
多麼的令人心動和期待!?
明知道是營造出來的親情場景
但那家常的噓寒問暖和老婦人身上的氣味
漸漸與自己的母親融合在一起
如果能重來
想和媽媽在冬雪飄落的晚上一起喝杯燒酒
想和媽媽在秋楓燦爛的午後一起散步慢踱
想聽媽媽叨叨絮絮的要自己注意飲食身體
想聽媽媽在睡前說晚安後的平穩的呼吸聲
我們曾經以為家門口和客廳的燈永不熄滅
不管在外多久,只要累了倦了
買張車票或開著車
回到老家,一切風霜盡釋!
原來俗語所說的
父死路遠母死路斷
就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作者想要傳遞的訊息
有母親等待的故鄉
才有實質的溫暖感受
失去母親後
故鄉跟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一樣
僅僅是一個地名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53內容數
山裡靜寺的寮房里,沒有多餘的擺設,通舖整潔,有個大大的窗,對著美麗的舍利塔。來到這裡,請放下煩心俗事,看看書,逛逛我的小心思櫥窗,歡迎來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瑩籽心底寮 的其他內容
說起男女之情 李維菁是誠實女青年 除了豐富生動的形容詞 更多的是你我說不出口的部分
誰,沒有過去? 本書的主軸圍繞著六個想進入頂尖企業的面試大學畢業生 本有機會六個都進公司 到後來規則改變只能錄取一人 六人從原本互相欽佩惺惺相惜 急轉直下變成競爭對手 如何在競爭中勝出?
湊佳苗的書 一點都不讓人失望 豌豆公主的童話 大家都有印象吧 小時候最大的疑問是 墊了好幾層的床墊 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感覺到背部的有小豆子扎掂 是因為他們天生高貴,擁有細嫩的膚質嗎?
非常直白的書名 但如果瞭解作者的經歷 就會知道這書名是淋漓盡致的人生體悟
洪愛珠從來也不是專職作家,她做設計的,以前也沒讀過她的書。 僅僅在某書介裡,看到她喜舊物,貪古早味,以食物連結親情。 我喜新,貪戀世間所有的美食,酸甜鹹苦辣市街小吃餐廳主打,通通都要來上一口。
本想先讀書本的 博客來的購物車還想著要再多塞幾本 未料看到片頭 清脆的切菜聲/滾著海帶芽的湯鍋/擠出川燙菠菜的汁液灑上醬油芝麻 不由自主的就點開來看了
說起男女之情 李維菁是誠實女青年 除了豐富生動的形容詞 更多的是你我說不出口的部分
誰,沒有過去? 本書的主軸圍繞著六個想進入頂尖企業的面試大學畢業生 本有機會六個都進公司 到後來規則改變只能錄取一人 六人從原本互相欽佩惺惺相惜 急轉直下變成競爭對手 如何在競爭中勝出?
湊佳苗的書 一點都不讓人失望 豌豆公主的童話 大家都有印象吧 小時候最大的疑問是 墊了好幾層的床墊 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感覺到背部的有小豆子扎掂 是因為他們天生高貴,擁有細嫩的膚質嗎?
非常直白的書名 但如果瞭解作者的經歷 就會知道這書名是淋漓盡致的人生體悟
洪愛珠從來也不是專職作家,她做設計的,以前也沒讀過她的書。 僅僅在某書介裡,看到她喜舊物,貪古早味,以食物連結親情。 我喜新,貪戀世間所有的美食,酸甜鹹苦辣市街小吃餐廳主打,通通都要來上一口。
本想先讀書本的 博客來的購物車還想著要再多塞幾本 未料看到片頭 清脆的切菜聲/滾著海帶芽的湯鍋/擠出川燙菠菜的汁液灑上醬油芝麻 不由自主的就點開來看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奶奶!」 我一看見從小屋中緩緩走出的身影,便立刻跑上前,給年邁的奶奶一個大大的擁抱,奶奶也溫柔地抱了抱我。接著,她抬起頭,雙眼對上了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媽媽,她向媽媽點了點頭之後便低下頭,輕柔地說著 :「你媽媽要我讓你住在我家,好嗎?」我點了點頭,乖巧地向媽媽搖了搖手,媽媽也維持著不變的完美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夢回故鄉, 在母愛中溯源愛的本質; 被「愛的能量」, 充飽電力的周日。 幾乎超過一個月沒見到老媽了,有種思念慢慢萌芽著,直到週末清晨,一個念頭:「我太想念了,今天非見到不可!」始然,分別告知了家人和老媽,週末我就要回娘家去看她。 週末直達的公車,車次班距變成了中、南部公車那般地難以等待,只好轉搭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奶奶!」 我一看見從小屋中緩緩走出的身影,便立刻跑上前,給年邁的奶奶一個大大的擁抱,奶奶也溫柔地抱了抱我。接著,她抬起頭,雙眼對上了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媽媽,她向媽媽點了點頭之後便低下頭,輕柔地說著 :「你媽媽要我讓你住在我家,好嗎?」我點了點頭,乖巧地向媽媽搖了搖手,媽媽也維持著不變的完美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夢回故鄉, 在母愛中溯源愛的本質; 被「愛的能量」, 充飽電力的周日。 幾乎超過一個月沒見到老媽了,有種思念慢慢萌芽著,直到週末清晨,一個念頭:「我太想念了,今天非見到不可!」始然,分別告知了家人和老媽,週末我就要回娘家去看她。 週末直達的公車,車次班距變成了中、南部公車那般地難以等待,只好轉搭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