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是應東京電視台的平日晚間經濟新聞節目「WBS世界經濟衛星」大翻新而合作的新片尾曲。日文歌名為緑酒,來源應該是出自紅灯緑酒(こうとうりょくしゅ)。而日文的「酒」剛好與歌詞開頭的「衆」同音,所以歌詞「乾杯日本の衆』也可以聽成「乾杯日本の酒」,可能作者就是從這樣的諧音字發想歌詞的吧。而喝酒的意義跟很多其他歌詞一樣有其雙重意義,下禮拜會提到;英文歌名為Awakening,除了從歌詞來看是指不要安於現狀之外,更重要的是指追尋「自由真正的意義」這件事。就如同第一段副歌所說「自由,從非虛假,讓我看看你最初的意義吧(自由フェイクじゃない元来の意味を見せて)。」然而應該如何找尋真正的自由?這首歌的提問某個程度上透過MV給出了一個答案。
歌的內容從歌名來發想自然是用這首綠酒來獻給忙碌一整天的各行各業。然而東京事変想傳達的不只這些。他們在慰勞眾人、提醒大家休息之時也用了極為強勁的歌詞及音樂語言來激勵眾人邁向一個更遠大的目標,這也是英文歌名取為Awakening的目的所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更是別具意義。
「WBS世界經濟衛星」從1988年開播,剛好見證了日本由盛轉衰的開始,也完整地走過平成年間。與之呼應地,這首歌的歌詞中前兩段的主歌就總結了從那時到現在的日本經濟狀況,並且從第一次副歌開始不斷的鼓舞聽眾在逆境中不僅不要放棄希望更要充滿自信的走下去。至於這首歌如何將失落與安慰、希望與徬徨等複雜的感覺寫進歌詞跟曲子,從而得以直擊人心且充滿說服力,就留待下一次完整地說。
MV極大程度補足了歌詞沒有全盤交代的事,其用傳統日本的美來映襯跨越到下一個世代的經濟新聞,進而把歌詞形式上所隱含的意思引出來。椎名林檎的詞向來是以古風以及用詞艱澀聞名,日本的聽眾為了看懂他的詞都必須翻字典、查古文。而作為一首有著強烈號召意圖,展望未來,面對所追求的事物又不卑不亢的歌,最能表現作者真意的莫過於充滿國族情懷的畫面。
這個MV提出了一個主張:在持續數十年的低迷景氣後,繼續追求西化的自由進步彷彿只會帶來更多的失落,如今唯有訴諸文化的本源才不至於迷失自我,進而找到適合這片土地的生活方式。影片中的人物從西服改回和服代表的應該就是這層意義。然而影片意涵並不是懷古排外。這邊有一個細節:從走道的樣子來看,1:33小朋友偷看的其實不是正在換裝的椎名林檎而是飯廳,我猜除了小朋友想吃之外,應該還有一層「到底擺了幾張桌子」的提問。開頭椎名林檎從工作服換成禮服時彷彿是作為飯店主人要來服侍四位團員,布置飯廳時也很刻意的不拍到全貌。讓人好奇回歸傳統是不是也意味著要接受諸如過去遺留的男女地位問題。影片一直到1:50時才拍到全部的五張桌子,2:00五人舉杯時才讓人曉得這純粹是朋友間的聚會。另外影片中架子上的武士刀(1:13)變成電吉他(3:59)、4:03的人偶在下個畫面出現鼓手跳起非傳統的石見神楽、日文歌名從開頭的紫色變成結尾的白色等等都同樣展示了「源自傳統,超越傳統」的意義。
影片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細節:開頭的日曆從29號跳到1號,可以推測前一天是2月29號,後來出現的車牌號碼也是0229,這是為了取其諧音つづく(繼續),象徵著一個轉變。下一天的ハレの日是日本古代各種歲時節慶的總稱(平日稱ケ),有一點像黃道吉日的感覺。而229這天對東京事変來說有重大意義,這同時是2012年他們解散前的最後一場公演的日子,也是這次2020年復出後第一場巡迴演唱會的日子。從開頭門上跟車頭的裝飾來看,3月1號對他們應該就如同新年一般,是一個轉變之後全新的開始;3:53開始出現的合唱的畫面是來自於Queen的Bohemian Rhapsody的經典場景,某個程度上Bohemian Rhapsody也是在講一個關於覺醒(或稱救贖)的故事,是一種找到真正的自我的感覺,正與這首歌要尋找真正的自由的主題相呼應。
其他細節大多源自於椎名林檎的對稱美學,認真看起來感覺是超級強迫症患者剪的,應該沒有太深層的意思。除了影片中很多對稱置中的靜物畫面外,椎名林檎出現的畫面幾乎也都是對稱的構圖,其中大部分都會把他擺在畫面正中間。影片結構更是對稱得有點變態:第15秒是鼓手走向池塘,倒數第15秒(4:40)則是鼓手在池塘對鏡頭揮手;第28秒是這首歌的開始,而影片結束前28秒(4:38)出現的是白色的日文歌名,之後接製作名單;第22秒是紫色的日文歌名,而倒數第21秒(4:45)處塞了一個沒有製作名單,純粹的一個噴香水的畫面;英文歌名Awakening更是剛好出現在影片時長的正中間。
一個有趣的故事線是影片1:00自己開車來所以不能喝酒的吉他手浮雲,仔細看會發現只有他拿的是茶杯不是酒杯,也只有他沒有被斟酒的畫面(2:54那邊有一個明顯的跳接),所以影片最後才又由浮雲喝著茶補了一句:「如果坐火車來就好了~」然而這次他已經穿回西服,再加上最後各自喝酒的畫面這讓整部MV有了更多想像空間。究竟大家只是換回原本的衣服準備回家,抑或宴飲之場合只是一種期待的虛景?
這個MV帶給我的感觸不僅是源於各方面都極度精良的製作,而是日本強大的文化號召力。雖然MV沒有給我們明確的答案,但它用各種傳統的美麗景物引人入勝,並且透過這樣的互動關係來包裝這首歌要傳達的內容。更別提詞曲成功的在短時間描述了種種複雜而真實的情緒與主張。期待台灣在將來找到一個文化主體後也會有這種大製作、詞曲優質、內容可以抓到一個共同認同的文化脈絡的好作品。
附:東京事変的歌很容易聽出創作者是哪個成員,像這首把人聲旋律當鋼琴在寫的就是鍵盤手伊澤一葉的作品,新專輯音楽(念作Music)有一半是他作曲。整首歌有很多相似音形或音符擠在一起的旋律,調性轉換也很頻繁,原key最高音寫在高音Mi,配上低音Si,其音域要求是11度,總體來說真不是給人唱的。而這樣的感覺配合上歌的主題都讓我想到美國國歌。象徵自由之地的美國國歌要求的音域是12度,更別提當中還有一些大跨度的音程,這讓本應大家一起唱的歌變成只有少數有天賦或受過訓練的人才唱得起。有一齣美國的劇就這樣吐槽過:「那個寫國歌的白鬼子真的很會,他把自由(free)這個字寫得超高音到沒有人唱得到。這一定是故意的,對我來說這是對自由最貼切的形容。(The white cracker who wrote the national anthem knew what he was doing. He set the word 'free' to a note so high nobody can reach it. That was deliberate. Nothing on Earth sounds less like freedom to me.)」綠酒的副歌主題也是自由,而這首歌難唱的感覺也同樣塑造了「自由得來不易」的感覺。